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刚体平面运动初瞬时问题中加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并运用加速度瞬心及相对加速度瞬心的角动量定理对刚体平面运动初瞬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体现了加速度瞬心法是研究此类问题的一种重要且简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加速度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联系运动学和力学之间的桥梁,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让学生感知到速度的变化,使得学生总认为加速度也是速度,这样学生在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时深感困难.为此教材一再降低难度,由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式由矢量式到代数式,加速度的方向由△v确定到以初速度的方向为依据.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探究式教学角度对加速度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动力学问题中的几组重要的物理量1.力和加速度(1)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和加速度具有同向性、同体性、同时性.力具有独立叠加性.  相似文献   

4.
绳牵连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老师都对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根据研究结果发表了有关绳牵连问题各个方面的文章,但大多数文章好像都在刻意回避绳牵连模型中的加速度问题.即使部分教师在文章中提到了加速度问题,也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高等数学中"位移二阶导数等于加速度"的思路.笔者认为绳牵连模型中加速度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高中物理中运动的合成分解的方法来解决.下面  相似文献   

5.
加速度作为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它同物理学中的一切矢量一样,遵从着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绝对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以及关联加速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速度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是联系运动学和力学之间的桥梁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让学生感知到速度的变化 ,使得学生总认为加速度也是速度 ,这样学生在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时深感困难。为此教材一再降低难度 ,由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式由矢量式到代数式 ,加速度的方向由Δv确定到以初速度的方向为依据。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探究式教学角度对加速度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解决以上问题。1 定量记录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方法物理教学中的探究离不开对自然现象和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 当教到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问笔者一个问题:高一上学期老师在进行超、失重教学时,教给我们这样一个方法:判断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就是看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或加速度的分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无关.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加速度向下且a=g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卫星变轨问题中,求解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或近地点的向心加速度时引起了争议,认为不能用■表示,错误地以为向心加速度只能用■表示.实际上,两个式子都可用来表示向心加速度,只不过■中的r应该是对应点处的曲率半径,这才是该点的实际加速度,由于它指向曲率中心(即曲率圆的圆心),依旧称为向心加速度,而且与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决定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倪志强 《物理教师》2011,32(3):36-37
1问题的提出 小车的加速度水平向左,车中悬挂小球,小球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相对于车静止.这时,小球对悬线的拉力会大于重力.那么小球是否处于超重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从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入手,得出质点在其运动轨迹上某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与以该点为起点的一无穷小区间上的速度和加速度等价,并用此结论解决一道有趣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牛顿第二定律F=ma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它给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外力的定量关系.这篇文章重点分析对于一个加速度不为零的质点如何利用力平衡使问题简化,并得出结论——沿加速度平行方向合力投影与加速度满足牛顿第二定律;沿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合力投影是平衡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匀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通常用运动规律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用它求解连接体间的物体的加速度一般都比较复杂.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动能定理能有效快捷求解运动学问题中物体的加速度.由于动能定理是标  相似文献   

13.
何述平 《物理教师》2011,(12):20-22,24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是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其教学是新课程下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普通高中物理的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推导方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劣,解释了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疑惑,提出了基本与提高的两个层次的教学建议,为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开放探究式教学设计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方法的运用,给出了分别运用中学物理方法和普通物理方法分析平面曲线运动加速度问题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1因果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等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我们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求解牛顿定律问题时,常规思维是分解力,但一些问题,只对力进行分解,显得繁难,我们可以转换思维角度,同时分解加速度,做起来就比较简捷。而求解加速度恒定的曲线运动问题时,常规思维是分解位移和速度,一些复杂问题,转换思维角度分解加速度,可使问题“柳暗花明”。下面几例正是这种求异思维解题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为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笔者认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逐差法"的运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并非所有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逐差法".  相似文献   

17.
贵刊03年8月号《牛顿第二定律的拓展公式及应用》一文中,王老师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方法解题的条件由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拓展到加速度不同的问题中,本人也有同感.但须指明,其拓展公式∑F=m1a1+m2a2+…只能在各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或除某物体外其他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的条件下适用.对于加速度方向不同的情况,只要等效变换物体的受力情况,把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拓展,也能整体求解加速度方向不同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加速度a=0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等于非零恒量的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n=v^2/r的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加速度a=-kx/m的简谐振动.但对某些情景下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简称“变加(减)速度”问题]的解题规律教材则未予探讨.本文试图给出一个相关的简易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丁庆红  李学 《考试周刊》2011,(73):17-18
在中学物理阶段讨论物体之间加速度关系的问题不多,学生普遍感到困难。而这类问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寻求面接触物体之间加速度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烈 《中学物理》2012,(4):66-67
奥赛中绳子牵连物体加速度问题是一类比较复杂的题目,笔者试图探索出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并讨论一类特定情形下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