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做主语和宾语时是动词短语转指名词,它是从古汉语中的动词短语"曾经"来的,不是副词"曾经"的名词化。其名词化的过程是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在许多语老师眼中,写作是学生学习语的关键。因此,提高小学生作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是例子更是引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的熟练技能。”很长一段时问,我都认为语教材例子说很经典。现在看来,语教材例子说也是有局限的,语教材不应该仅仅是例子,更应当是引子。  相似文献   

4.
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曾经被美国的《未来学》刊物确立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语——无论小学语、中学语,还是大学语,教学的中心任务就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一点上。但在阶段性方面应当有鲜明的区别,大学语教学毕竟与中小学语教学不同。经常听同行们谈起大学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现在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另类词典     
我们曾经具有非常美丽的语言,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曾经诞生过唐诗、宋词和《红楼梦》的美丽语言。可是,它近些年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从网络、从地方语、从外来语、从港台语中创造出许多新的词句,并以飞快的速度在生活中流传。《新周刊》最近选登了一些由网络产生的新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6.
笔曾经在很多种场合下思考过:什么样才算是真正优秀的语老师?想了很久都没找到答案。网上有人戏称:真正的语老师是没有的。直到教《孔乙己》这篇章的时候我才忽有所悟。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多年从事中学语教学,现在仍然从事培养中学语教师的工作,所以在阅读有同样经历的作创作的反映中学语教师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学时,感慨良多,倍觉亲切。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魏洪华的《杨初春快速作之谜》仿佛又把我带到了中学语教学的课堂和批改作的案头.重温当年教学中的艰辛与欢乐。  相似文献   

8.
王尚教授曾经说过,听,是语学习的精髓。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30日全国中语会在北京大学附中召开了“章熊语教育思想研讨会”。北大附中是章熊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他是从这里开始真正思考探索语教育规律的。全国中语会顾问、语教育家刘国正先生等众多语界的专家、特级教师出席了会议。中语会副理事长苏立康教授主持会议,理事长陈金明先生首先致词,他说:“章熊先生是我国名的语教育家,他十分重视语教学实验与研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中,无论教学还是科研,  相似文献   

10.
许之所  李岩 《现代语文》2007,(2):104-105
一、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名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1.
英语(当然也包括其它外语)难学,这是每个学英语的人都有(或曾经有过)的体会,即使我们这些经过四年荚语专业训练并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的人也不例外,本拟就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如何解决理工科学生学好荚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龚海平老师在谈到“语篇教学中的生词处理”时,曾经说过:“在生词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不去单独处理生词:在生词较多的情况下.尤其在有关键词是生词的情况下.应先处理生词.再进行语篇教学。”即使生词再多.语篇教学中的生词教学也是为阅读理解服务的.若过于偏重词汇则破坏了语篇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阻碍了学生对语篇后续学习的思...  相似文献   

13.
何谓"一体两面"?先来看看何谓"语文"这一概念?叶圣陶先生曾经对"语文"给出了描述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不论口语还是书面语,  相似文献   

14.
何武 《教学与管理》2009,(12):84-85
众所周知,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最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来自母语的影响。Long和Richards曾在1989年提出:“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我闰的诸多学者也曾经提出过:“母语的习得是二语习得中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印度欧罗巴人是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的诸民族的总称,现分布于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它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波罗的语、日耳曼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凯尔特语、亚美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喜特语和吐火罗语等语族。从公元前两千年纪以来,他们曾经在世界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而今仍在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落雪之声大如雷》是《语报》曾经刊登过的一篇科技说明,在2003年连云港市中考语卷中就选用了该篇章,并设计出一套深受老师和考生欢迎的中考阅读题。现就该阅读题解题思路,来谈一下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7.
桑哲 《现代语文》2006,(12):4-5
多年来,语教学曾经一度沦为政治的附庸,语课上成政治说教课,淡化了基础知识学习和语能力的培养;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也曾一度冷落了语课本身具有的丰富多采的人内涵。由此引发了教育界关于语性质的大讨论。新课标对语课的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的基本特征”。近几年,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甚至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为此,笔采访了部分专家学,透过专家学的视角,也许有助于大家进一步澄清认识并有所启迪(以被采访姓氏拼音为序编排)。[编按]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读了西班牙语专业之后,很多亲朋好友见到我时都会问我:“西班牙语这个小语种怎么样啊?好听么?难么?”当知道我要去古巴留学后,又问我;“哎呀,你学西班牙语的怎么去古巴啊?”更有人直接问我:“莫非你去学古巴语?”每次都弄得我忙不迭地解释。我之所以去古巴呢,是因为古巴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它是说西班牙语的,而我去那儿也绝对是学西班牙语的。  相似文献   

19.
“训练”在语教学中曾经是普遍使用的概念。通过词源学和教育学涵义的考查,不同的教育流派也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为了解决过分注重思想内容分析和知识教授的弊端,语教学一度强调“训练”,但是由于忽视语学科的特点,导致了盲目的、高耗低效的机械训练。随着课程理念的发展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等课程目标的变化,语课程改革不把“训练”作为核心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林凤 《考试周刊》2007,(46):60-61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的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面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这不仅仅涉及语言学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试对"小姐"称呼语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