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光学演示实验常常因为光学元件之间不匹配、光路调节不方便、光线不清晰等因素而影响实验效果。为了提高光学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使光学实验系列化,笔者设计自制了一套以“激光教鞭”(1aser point,以激光二极管为主要部件)作为光源的光学系列实验演示装置,用以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系列演示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性强,光线清晰,实验效果显著,可连续重复实验。把装置放在“实物展台”上进行实物投影,光路可以清晰放大地投射到银幕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激光笔和L形镜片等自制可清晰显示光路的几何光学专用激光源.本光源经济实用、演示效果良好,既可用于演示实验,也可用于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研究性学习.将激光源和自制的多功能“反射、折射和全反射”演示仪、光纤通信演示装置等器材用于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 ,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光路 ,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见图1、图3),一般说来演示效果不好.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 2的延迟时间更短,几乎是断电即灭,而且演示重复性差.学生从演示中不能获得比较鲜明直观的"自感阻碍电流变化"这一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和中师物理教材中 ,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大都是通过用条形磁铁穿插带有演示电表的螺线圈或用原线圈接电源及滑动变阻器 ,副线圈接演示电表的方法进行演示的 .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时 ,由于演示实验电表的指针偏转角度有限 ,因而 ,坐在教室两侧及后面的同学常常看不清楚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解决以上问题 ,提高演示效果 ,我们受“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等刊物上关于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改进的启发 ,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索及多次改进 ,设计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 ,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器材演示原副线圈一套…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几何光学演示实验中,存在不足:①光源线性差;②可见度低;③实验条件较难控制。下面介绍一款多功能光学教具,适用性强,稳定性好,操作程序简单,可见度高,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7.
海市蜃楼现象及其实验演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一用冰槽模拟演示上位海市现象 .实验二用加热的铁板模拟演示下位海市现象 ,并用光学理论解释了这两种海市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光学演示实验干涉系列的菲涅耳双面镜干涉进行了演示与观察,讨论与分析.干涉现象(干涉图)用演示实验中拍摄的一组照片展示,并进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定玻璃折射率”等实验,是中学物理光学部分的经典实验。目前,不同版本中学物理教材所设计的实验装置,都存在光源亮度不强、稳定性差等问题,使得分组或演示实验均难以看清实验现象。为解决光学实验中新型光源的相关问题,可利用凸透镜、高亮度LED片状点光源、专门设计制作的电子线路板等材料,制作一个新型光源,能有效展现光的多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历届高二《物理》教材讲解自感现象时,都有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断电自感”实验).学生们对开关S断开瞬间灯泡A发出“更亮的闪光”后才熄灭的现象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记忆犹新,这“更亮的一闪”鲜明地表现了电路中线圈L所起的作用,然而不少青年教师在按图1所示的电路自制教具时,往往实验“不成功”,看不到灯泡A猛然一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盛建国 《物理教师》2000,21(1):20-20
1教材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 教材上该实验(见图1)用手电筒作光源,让光通过玻璃盖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观察光折射现象,再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每一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和变化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手电筒的光强度不够,且为白光,进入水中的可见度很差,又没有可参照的法线,入射角的变化具体很难操作,而且现象不明显,无法激起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演示效果很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实验提出以下改进方案.2实验的改进2.1实验装置的改进 (1)光源的改进:用市售的小型激光手电作光源,并将其点触开关加长接线后改接…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自制一种光学投影仪,利用此投影仪演示几何光学实验,演示效果十分明显,有效解决了演示直观性等难题。同时,文章还分别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经典光学实验为例,分别利用自制光学投影仪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3.
蔡洌群 《物理教师》2000,21(1):19-20
1“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 “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在初三物理课本p.85中提出的结论,并安排有一演示实验,就是用钨丝跟电流表、开关、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源,再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从而说明这一结论.这一实验器材个体多,装置麻烦,而且只能说明结论的前半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关系,我对课本中“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作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灯泡L和去掉玻璃…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辅助教学方法,所以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对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从明确实验目的和观察实验现象、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多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实验、也可以故意制造一些实验“事故”让学生分析讨论等方面进行探究,既能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1自制激光线光源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线光源进行演示实验、随堂实验、探究性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光学实验。激光光源价格昂贵,激光管的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使用寿命为2年),所以中学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关于光具有波动性的说明 ,是建立在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基础上 ,做好这两个演示实验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光的波动理论 ,但许多普通中学因条件限制 ,这些实验开出率较低 .特别是课本中提到的泊松亮斑 ,许多学生学完后仍对此亮斑持有疑虑 .做好这个实验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光的波动性 .笔者对泊松亮斑实验进行了研究、探索后 ,找到下面这种简易可行的方法 .实验器材 激光光源 ,小钢球 ,透镜 (凸透镜或凹透镜均可 ) ,条形磁铁 ,大头针 (缝衣针也可 ) .本实验的关键 :一是光源的选择 .普通光源的亮度较差 ,只宜在暗室中…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光现象演示实验装置多为平面光的演示,不利于学生对光现象的深入理解。为解决不足,设计了用两束高速旋转的激光作为立体光源,用超声雾化器产生的水雾显示光路,呈现出真实的立体光现象。新教具能够一体化地完成光现象的多个实验,既可以用平面光进行简单的探究,又可以用立体光显示复杂光路,具有操作便捷、探究高效、可视性强、实验现象明显等优点,便于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学演示实验中不易找到理想光源、场地的教学现实,介绍利用多媒体投影机光源做光的色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物理实验的巧妙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讲解自感现象时,通常介绍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装置:开关原来是接通的,灯泡A以一定的亮度发光。当切断开关时,我们看到灯泡A先是猛然一亮,然后逐渐熄灭。但是如果按此制作一套教具,实验却可能不成功。可能的怀疑是线圈匝数太少,以致自感现象不够明显。于是便增加匝数。可是仍然看不到猛然一亮。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灯泡猛然一亮的现象虽然的确与线圈的自感有关,但并非线圈具有自感的必然结果,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由于实际线圈都有电阻,故把图1等效为图2。其中R表示线圈的电阻。灯泡电流i2“线圈电流il及自感电动…  相似文献   

20.
陈峰 《物理教师》2009,30(7):42-43
“断电自感”是高中物理常见的演示实验,其电路如图1所示.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当电键S突然断开时,小灯泡A并不是立即熄灭,而是更亮的一闪后才熄灭.这个实验现象能够有力地证明自感电流的存在,但如果选用器材不恰当,也可能观察不到小灯泡的闪亮现象.本文将对小灯泡的闪亮条件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