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柳汉洲 《物理教师》2006,27(5):61-61,68
无论是高一年级还是高三年级复习阶段,我们几乎能在任何一本教辅资料上遇见相同的一道习题:图1如图1所示,一根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另一端系一木球,木球浸没在水中,整个装置放在台秤上,现将细线剪断,在木球上浮的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则台秤上的示数将(A)增大.(B)减小.(C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 如图1所示·台秤上装有水杯,杯底用细线系住一木球,若细线突然断裂,则在小球上浮到水面(未露出)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 (A)变小.(B)变大. (C)不变.(D)无法判断. 这是一个经典的系统超重与失重问题,在没有介绍系统超重与失重问题之前,训练结果表明,只有35%的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A),20%的学生选择(C),45%的学生选择(D).  相似文献   

3.
这是为什么     
《高中生》2004,(15)
解老师:您好!最近在做习题时,我碰到了这样一道题。如下图所示,一个装水的容器放在一架台秤上,容器口有一个固定的支架。用细线系住一个实心铁球悬挂于支架上,并浸没在水中。当把细线剪断后,铁球下沉。在此过程中,台秤示数与剪断前相比将A.不变B.变大C.变小D.忽大忽小我认为台秤上的部分可看作一个整体,重力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应该选A,但答案却选C。请问这是为什么?您的忠实读者李军李军同学:你好!来信收到。很高兴能够帮助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剪断细线后,铁球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沉,同时,又会有同体积的水加速上升。因为…  相似文献   

4.
题目某黑匣子中有三个电阻器,如何接法不知,外部只有三个接线柱A、B、C如图1所示.如在A、C端加20 V电压,在B、C端跨接一电压表,则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如果在B、C间跨接一电流表,则电流表的示数为1.1 A.若在B、C端加20V电压时,则用电压表测得A、C两端的电压为12 V;  相似文献   

5.
1 制作背景 新课标对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这节的活动要求: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和超重.超重与失重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是用测力计或台秤测物体的重力时示数会变大或变小.虽然学生通过坐电梯或坐过山车能获得亲身体验,但却无法直观地看到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测量示数的改变,因此这种体验活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亲眼目睹超重与失重现象,并能感受在现象中示数的变化,将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与学习.本教具"超重与失重现象演示仪"正是为了实现该目的而制作的.  相似文献   

6.
题 :如图 1所示 ,一个质量为M的人 ,站在台秤上 ,手拉一个质量为m、悬线长为R的小球 ,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 ,且摆球正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 ,求台秤示数的变化范围 .此题较为常见 ,所附参考答案几乎都为 :Fmax=(M +6m)g ,Fmin=Mg .这与笔者一开始的想法相同 :台秤示数变化范围的极值点应该对应此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所以 ,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 ,台秤示数最小 ;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 ,台秤示数最大 .据此去列方程、求解 ,就得上述答案 .图 1          图 2后来笔者觉得不能仅凭感觉作题 ,于是又认真分析此题 …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物理某参考书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用A、B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端点,使它伸长到D点,如图1所示.今保持A的示数不变,当角α由图示位置逐渐减小时,欲使D端保持不动,可用的方法是: (A)使B的示数变大,角β变小. (B)使B的示数变小,角β变小. (C)使B的示数变小,角β变大. (D)使B的示数变大,角β变大. 标准答案是C,但有些学生认为应取B,有的书上的答案也取B. 下面用力的三角形法进行作图分析,用F_A、F_B、F分别表示A秤、B秤的示数和合力的数值;用α_0、β_O分别表示F与F_A、F_B的初始夹角. 一、α_0+β_0>90° 1.α_0<β_0时,见图2.  相似文献   

8.
王学英 《成才之路》2009,(19):87-87
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台秤上,手拿一质量为m悬线长为R的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且摆球正好能通过轨道最高点,求台秤示数的变化范围 分析与解答:台秤所示的数值是人对台秤的压力,因此示数应等于人的重力加上或减去悬线中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小球处于圆周下半周时,悬线对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悬线对人的拉力最大,且方向竖直向下,故此时台秤示数最大。  相似文献   

9.
[实验一] 取一条长约1米的细链条,一头固定在刻度尺杠杆的一端,另一头用细线接连在杠杆的同一端,如图1所示。杠杆的另一端用细线挂一个砝码,调节挂砝码的细线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平衡。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把挂链条的细线烧断,此时,有一部分链条自由下落,这一瞬间,杠杆失去平衡,挂链条的一端突然上升,直到链条下落静止后,杠杆才重新恢复平衡。 当细线烧断后的一瞬间,挂链条的一端突然上升,应为链条总重量变轻。说明下落的那部分链条发生失重现象。[实验二] 取一根长60cm左右、直径2~2.5cm的硬塑料管,上下端口子用橡皮塞…  相似文献   

10.
题 1 如图 1所示 ,有一个密度计 ,A、B两点分别是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刻度位置 .已知A测得的密度为 ρA,B测得的密度为ρB .把这个密度计放入某种液体中 ,液面位置恰好在A、B的中点C处 .请推导出 ρC 的表达式 .( 2 0 0 1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图 2题 2 如图 2所示 ,电源电压U一定 .开关S闭合 ,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在a端时 ,电压表的示数是 3V ;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在b端时 ,电压表的示数是 9V .则当滑动变阻器R3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其最大阻值的一半时 ,电压表的示数是   V .( 2 0 0 2 ,北京市西城区中考题 )分析 :…  相似文献   

11.
受迫振动、共振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见到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有不少用来演示该现象的装置 ,这里介绍一种现象明显 ,能演示受迫振动、共振动态过程的装置 ,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共振曲线 .一、实验器材中华牌两挡调速电唱机一台 ,普通鸿运扇一台 ,带图 1定滑轮的自制木架一个 (如图 1所示 ) ,2 5 0 m L 圆筒形量杯一只 ,5 kΩ 电阻一只 ,6 .无级调速开关一只 ,2 8g带孔小球一只 ,劲度系数为 3N/m的软弹簧一只 ,红色橡皮泥若干 ,适量的水和细线二条 .二、制作方法1.将鸿运扇拆开 ,在其第三挡调速开关中串接入2 .5 kΩ电阻一只及无级调速开…  相似文献   

12.
笔者巧妙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杠杆平衡条件,制作了一种能直接读出密度比水大的固体密度测量仪器。如图1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调节A端的平衡螺母(在实际制作中,可以用1段细铁丝绕在OA段的某个位置作为平衡螺母使用),使之水平平衡。用1根细线将待测固体系于A端,往系于B端的小桶中加减石子和砂子或沿着AO移动待测固体的位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上教版八年级物理关于气体热膨胀的演示仪器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是用手捂住烧瓶,观察水流的移动。笔者在实验时感觉在气温较低时所需时间较长,效果也不太明显。为此,笔者自制了两个实验装置。一、巧用注射器(图2)1.材料准备:250mL普通烧瓶1个,10mL注射器1支,活塞1个,橡皮塞1个,凡士林,细线。2.制作方法:将橡皮塞塞紧烧瓶,在橡皮塞中心打好直径为2.5mm的圆孔,孔中图1图2图3细线注射器气球涂抹凡士林,以防漏气,将注射器插入圆孔。为防止活塞受热冲出,在活塞和注射器的玻璃外管连接一根细线。在活塞上涂上鲜艳的颜色,使观察更加明显。3.操…  相似文献   

14.
如图1所示,台秤上放一容器,容器内装有水,水中浮一质量为m、体积为V的小球。将小球的一端用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容器、水及小球总质量为M,若弄断细线,浮球在上升过程中,台秤读数怎样变化? 对于这一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解法和不同的结果,有人认为弄断细线后,台秤读数变大,也有人认为变小,有人认为水的阻力对结果无影响,也有的持反对意见。我对这一问题从实验上进行了观察、研究,实验中,台秤量程为5公斤,容器是直径为10cm,高  相似文献   

15.
题如图1,当P由a端滑到b端时,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本题答案为C.结论:与P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大,因而电流表的示数最小;当P从中点向任何一端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都将  相似文献   

16.
习题 如图 1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装满水的密闭水厢 ,A、B、C三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ρA>ρ水 、ρB=ρ水 、ρC<ρ水 ,均用细线系在水厢中 .开始时 ,水厢静止 ,细线竖直 .现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厢 ,则A.细线均竖直B.细线均左偏C.A线左倾 ,B线竖直 ,C线右倾D.A线右倾 ,B线竖直 ,C线左倾图 1         图 2分析与解 细线是否倾斜 ,向哪边倾斜取决于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时 ,A、B、C三个小球相对封闭水箱中的水的运动情况 .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一个与 A、B、C处在同一位置、大小相同的水球作参照物 (我们暂且将它称做参照…  相似文献   

17.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1 .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立到蹲下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  )(A)一直减小,但最后等于体重(B)一直增加,但最后等于体重(C)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等于体重(D)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等于体重2 .用一根细线悬挂一重物,把重物拉起一定高度后突然释放,重物可将细线拉断.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再从同样高度释放重物,细线不再被拉断,这是因为拴上橡皮筋后(  )(A)重物的动量减小(B)重物所受的冲量减小(C)重物的动量的变化量减小(D)重物的动量的变化率减小3 .如图所示,物体从曲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通…  相似文献   

18.
<正>题目:如图1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A被固定在水平面上,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跨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与物块B相连,B静止在斜面上。滑轮左侧的细线水平,右侧的细线与斜面平行。A、B的质量均为m。撤去固定A的装置后,A、B均做直  相似文献   

19.
一、单一选择题(26分). 1.如图1,一根不均匀的直杆挂在两面竖直的墙上,保持水平.若棒长为l,则棒的重心在: (A)离A端21/3处. (B)离A端l/4处. (C)离B端l/4处. (D)离B端l/5处.6、如图5所示电路中,鲁~粤. 1、20 ┌───┐┌─────┤〕。叹││ 左 │ ││_].l:‘「 │ │└─────┴───┘夕夕刁一川川一。||卜匕 2.在质量为300克的弹簧秤下吊一质量为500克的物体.若用10牛的恒力竖直向上提弹簧秤,使之做变速运动.此时弹簧秤上的示数是: (A)2牛,(B一8牛.(C少6.25牛.(D)xZ牛, 3.如图2所示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一y图象.在任意一点P…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材中,讲解有关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时,用"雨点打伞"来类比"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壁",如图1所示.教材指出: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这就好像密集的雨点打在伞上一样,雨点虽然是一滴一滴地打在伞上,但大量密集雨点的撞击,使伞受到持续的作用力.教材中配了演示实验,用"竹筒倒豆粒,豆粒下落击打台秤托盘"来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如图2所示.同时定性分析了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微观因素:即在相同高度下改变单位时间内竹筒倒落豆粒的颗数,可知单位时间内落到托盘的颗数越多,台秤示数越大;在保证单位时间内竹筒倒落豆粒颗数一定的前提下,改变竹筒高度,调节豆粒撞击托盘时的动能,可知高度越高,动能越大,台秤示数越大.故可得出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微观因素为: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