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期话题:“积累”杂议。从《老子》,我们可以看到较早的积累意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积累”,《现代汉语词典》说,(事物)逐渐聚集;《辞海》说,聚集增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逐渐聚集。都取渐进“聚集”义。但就语文“积累”而言,就有一个什么是语文的“聚集”、  相似文献   

2.
《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累运用五]的“口语交际”课,属于“讨论”系列之一,话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人人参与讨论发言。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讨论,达到“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明白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相似文献   

3.
《教师关注》在广大教师的热切关注和支持中成长起来了,现在,已扩大为两版, 欢迎广大教师给我们推荐话题,并就话题发表精炼、独到的见解,一段话、一篇短文均可。我们 将珍视您的每一份“关注”,精益求精,办好这个与广大教师自由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如何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将课堂中的问题,想方设法变成我们师生交流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说起口语交际课,人们耳熟能详且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交际话题”、“情境创设”、“双向互动”这口语交际三元素。的确,成功的口语交际课,“话题”是前提,“情境”是关键,“互动”是保证。但是,选择合适的话题、创设生动的情境、展开有效的互动究竟都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却少有人去关注,去落实。于是乎,口语交际教学便出现了不少本末倒置、“活”而不实的现象。君若不信,有例为证。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6年2/3期“作话题”开张以来,得到了考生的大力支持。在“作话题”陪伴着读一路走过几个月后.我们的读走向了高考考场.走向了大学.“作话题”栏目又将面对新一届的读。所以,本期在这里特对以前的“话题”作一次回顾:一则以示对支持我们读的深切谢意;二则可以让读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佳作;三则是作为新一轮“作话题”的开端。 在此重申我们的观点:为了原样地供大家观摩、切磋.以便对章更好地炼意、炼词、炼句,我们只在可供推敲处加下划线并提出建议(括号内字).未对章作其他改动。[编按]  相似文献   

7.
“读写结合”是个老话题,相关的论文在报刊、杂志、网络中也随处可见.广大语文老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仿写”“补白”“续写”等训练方式.笔者认为,还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在给出材料之后,又引出一个话题,让考生在话题内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容易人手,但怎样在话题作文中创新,在考场上出“新”制胜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呈现给同行,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标准的催生之下,“闭门造车”的作文教学模式应该向“回归自然”的作文教学模式转换。让学生回归大自然,拥抱社会;让学生睁大明亮的双眼,摄取现实生活中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进行积累、归纳、提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并为达到“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信任与责任     
有一次,我跟我们李莉校长谈起有关“责任心”的话题,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实在称得上是“艺术”。  相似文献   

11.
吴红英 《考试周刊》2012,(61):34-34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所以“对话式”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对话式”教学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至少存在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作文写百篇不如改好一篇。其实也是这个理儿,总结几年来的作文教学,我们不妨将作文分割开来练。下面我以“亲情”为话题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13.
标题可算是“文眼”,是“窗口”,是“第一印象”。“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来讲,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拟题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行事,而应该“小题大做”。所拟定的题目要以“切题、精炼、新颖、有意蕴,有文采”这五条为原则。“切题”就是所拟题目要符合话题要求;“精炼”是指题目文字简约,字数不宜过长;“新颖”是指有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宋卓英 《陕西教育》2010,(10):23-23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话题.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都在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视环境创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人们总习惯地把作文命题分为: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其实。这只是一种简便的述说,三者并无确切分界。所谓“标题作文”,只是要求以给出的“词语”或“语句”为作文题目;所谓“话题作文”,则给定一个作文范围,可以以这个“话题”为题目,也可以另拟“题目”;所谓“材料作文”,是命题给出一段材料,从中自行挖掘出“话题”,拟定出“标题”。当然,“标题命题”“话题作文”也不时给出一段材料。这样看。三者并无实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与“吾”的区别,是古汉语语法中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自从王力先生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之后,时有学者加以质疑、商榷、补充和修订。我们认为应当逐一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加以索引、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这样的结论才是可靠确凿的。本文以《论语》为语料,首先进行了索引、统计。然后对照王力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骆亮亮 《考试周刊》2009,(44):53-54
“读懂课文”要读到“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个层次.让学生“经历”这四个要素之间的转换。依据这一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本文呈现了两个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幽径悲剧》主要引领学生经历了“作者”到“文本”到“读者”的转换。《孔乙己》则重在引领学生经历“读者”到“文本”到“世界”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解读命题 话题作文虽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是鱼不能跃入天空,鸟不能飞进水底。平时我们看到的话题作文为了拓展思路往往不加限定,如“感恩”的话题,“幸福”的话题,“欣赏”的话题,“快乐”的话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选材的范围,但同样也因为过于宽泛而让学生在行文时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20.
夏智慧 《现代语文》2011,(3):142-142
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倍受青睐。高考、中考对它情有独钟,几年来一直占据作文命题排行榜的首位。语文教师对它恩宠有加,唯“话题”是从,不敢稍有怠慢。学生更是口中念的、心里想的、笔下写的是“话题”。话题作文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那是缘于难以抗拒的“诱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