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忘哲罗鱼     
五岁那年,父亲在去了东北一年之后,又回到老家把全家人带去了东北。那时的东北,林子很深很密,刚走进森林里感觉就像一下子掉进了树的海洋里,人在森林里就像大海里的一尾小鱼儿。  相似文献   

2.
正东北林区,除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树木文化以外,还具有独特的土建文化。我这一生几十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里、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大兴安岭南麓林区,都居住生活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我所要向大家介绍的这几种土建文化,只有东北林区最盛行。东北林区的土建文化,有其鲜明的建筑特点,亦有其独特的建筑规律。总体看来,没有一点豪华之气,甚至土得掉渣。但却实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而  相似文献   

3.
曲江 《生态文化》2002,(2):19-19
在树木的家族里,有一种素衣洁面的树木,这种树木的树皮洁白,一尘不染,它就是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崇山峻岭中的白桦树。白桦的树干挺拔耸直,枝叶疏散,叶片三角形,叶柄细柔,微风轻吹时,细枝摆动,树叶会发出索索的响声。  相似文献   

4.
生命如歌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的东京城是中国东北一个边远的林区,它紧紧地依傍着美丽的镜泊湖。就在那个没有名气的林区里的一个普通的林业工人的家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一个小女婴诞生了,她的哭声很大……每当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哭声而来,但是这哭声很美。在这动人心弦的哭声中,喜悦和痛苦便也从这里开始了,就像歌唱一样,有欢乐舒情,也有悲伤婉凄,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5.
杨菊三 《生态文化》2010,(3):48-48,64
一个潦草的梦,得以让我们现实的脚步跨了进去。 长白山天池站在东北最高的梦中,向我们致意。 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出发,过了美人松簇拥的二道白河镇后,我们就随汽车钻进了平地而起的林海。道路两旁的红松林、白桦林和莽莽苍苍的混交林让我们的末梢神经都兴奋了起来:是呀,东北就是有这么多强悍的树,有这么多富丽的林,  相似文献   

6.
60年代,东北林区冬季里的寒风打着呼哨响响地刮,硬硬地刮。刮得冰冻三尺,刮得河封溪断,刮到人的肌肤上,疼疼的,人说:“这哪儿是刮风呀,这是刮刀子!”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植物的海洋,森林里有无数宝藏,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森林里也有一些很奇怪的树,这些树中有的能“吃”人。  相似文献   

8.
正我家在东北林区住了十二年,不敢说完全知晓那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但最起码对那里的人和事有个大概的了解。可是,今天我不想谈那里的人和事,我想谈的是我曾亲身经历过的盖草房子的建筑艺术。回想起来,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像我们这些不属于正规林区的村屯住房,除了几家砖石结构的房子,大部分住户住的都是草房子。在林区盖草房子,劳动强度非常大,往往要动用村子里的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前来帮忙。好在林区人都很团结,帮忙又是相互的,所以,哪家想盖草房子,并不怎么犯愁,只要房主人有个计划,预备好各种材料和吃喝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9.
正"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里所说的第二宝,就是紫貂,又叫黑貂、赤貂,长白山林区的人们也叫它"大叶子",是因为它有一身珍贵无比的皮毛。著称于世的貂皮,一向名传古今。貂皮毛绒丰厚、柔滑致密、皮板优良、色泽光润,特别是它那黑褐色中掩藏着的均匀白色的针毛,被皮革制品行家称为"墨里藏针","遇风更暖,著雪即消,入水不濡",是"毛革中之奇品"。紫貂,东北林区特产之一。历史上的周秦时期,居住在东北林  相似文献   

10.
地处祖国最北部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 为建设好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大兴安岭林区采取超常规措施,实施生态战略,铺陈出一片8万平方公里的"绿色之海".  相似文献   

11.
树中奇葩     
一然 《生态文化》2012,(6):50-51
在植物的殿堂里,奇花异草自不必说,它们为大自然增添着绚丽光彩。树在植物的种群中不但种类繁多、数量之多组成浩瀚的树的海洋,更有奇树、异树在树的海洋里竞相绽放,它们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牙刷树刷牙是人们清洁牙齿的方法之一,是人们每天都要用的必需品。但是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没有了牙刷,就会让人很烦恼。  相似文献   

12.
老姚家的鹰     
孙仲 《生态文化》2013,(6):33-36
老姚说,他爷爷的爷爷带着全家当年从山东逃荒到了东北,落脚在一片大森林里。老姚爷爷的爷爷带着全家人起早贪晚地在大森林里开荒种地,日积月累下来,开出了一大片地。东北黑油油的土地很肥沃,种啥长啥,长啥啥壮实。到了老姚爷爷他爹那一代,姚家在山里的土地是最多的,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当地的土财主。  相似文献   

13.
蚂蚁和树     
钟力 《生态文化》2001,(4):62-62
“蚂蚁撼大树”意指以弱对强自不量力。就蚂蚁来说,却可以群体的力量对树林造成损害,“撼”不了大树,能毁大树一但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样,有的树不但不怕蚂蚁的蛀食,反而给蚂蚁提供食物,这是自然界里很有趣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郎非 《生态文化》2012,(5):48-51
有一年,在一个公社办的养老院里,听院长说,院里有一位老人,性子很古怪,一个人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最近才被镇里的人好说歹说、死拖硬拽地弄到了这个养老院里。院长还说,要不是这个老爷子的考拉死了,可能他这辈子也不肯出山的。院长一说考拉,我就觉得奇怪。在这块土地上,不管是山里还是山外,不管有树的地方还是没有树的地方,我就没听说过更没见过有什么考拉。  相似文献   

15.
刘全 《生态文化》2010,(5):12-15,31
我刚到长白山林区时,在一片原始森林里结识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境内,小兴安岭余脉莽莽苍苍的林海之中,有一片11868公顷的天然红松母树林,国家已将其定为重点保护对象。为切实保护好这片宝贵的资源,1988年,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合江支队鹤北大队在母树林腹地没立了大岭检查站,担负起了护林防火检查和维护林区治安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狍子是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东北人叫它“傻狍子”。其实,狍子并不是真的傻,而是它天生好奇的性格,给人造成了傻乎乎的感觉罢了。偶蹄目鹿科的狍子也如大多食草动物一样,没别的本事,生就灵敏的听觉、视觉和嗅觉,再加上快速的奔跑能力,使它们能够在弱肉强食的生物圈里得以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18.
李林 《生态文化》2007,(3):27-27
吉林省林业作家刘有志的文学作品集《静静的白桦林》,近日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选编了作者近几年发表过的部分小说《静静的白桦林》、《海角天涯》、《遗恨绵绵》等;散文《红叶又报一年秋》、《柳通深深》等。翻开浸满墨香的《静静的白桦林》,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描述着作者如歌如梦的往事,把读者带入一个尘封已久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位于红石林区东侧,茫茫林海深处的二道沟林场,张桐树的名字可以说名不见经传,但他所领导的主伐三工队却在红石林区的发展史上,在2002年那段不平凡的岁月里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西麓,有一片长约125公里,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29.1万公顷的绿色林带,林区内生长着我国惟一、亚洲最大的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它以极高的科研和生态价值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