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主要是围绕对大学生的卫生、文明、社会公德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个因子项目进行调查.本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我院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的大学生的追踪调查研究,对比研究了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性检验.调查显示:1.我院大学生不同年级在养成因子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2.我院文理科大学生在养成教育各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在文明及社会公德两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我校蒙汉大学生在养成教育因子中只有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宿舍及食堂卫生两个子项目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4.我院男女大学生在养成教育文明、社会公德和学习习惯上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前两项存在显著性差异.课题针对上述结论结合访谈调研做了讨论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朱剑 《考试周刊》2011,(66):31-32
近年来,在我国的艺术设计基础领域.以西方现代科学观为主导的平面构成,大有取代以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构筑的传统图案的趋势。两者虽在表现形式和理论体系上存在着东、西方文化走向的差异,但在表现形式和认识观念的对比与和谐中,它们的审美目的和创造性价值所传达出来的艺术信息是具有共性的。  相似文献   

3.
说茶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构成单位,它反映着中华的历史文明、社会文明、审美风尚。也承载着中外交流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4.
绘画是以视觉为基础的。工笔画和写意画这两种表现形式在视觉观察方式上、视觉感受上以及视觉审美意义上都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显现出了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表现规律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明代的青花瓷与以往的青花瓷相比,表现出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而且在明代的不同时期,青花瓷在釉色、造型以及纹饰上又存在着诸多的审美差异,具体表现为明旱期的浓艳凝重;明中期的清丽秀雅;明中后期的浓艳华贵;明末期的简朴清新。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人物性格理论对人物性格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真实性、审美特质有不同的追求,这些导致中西方性格论在刻画人物性格的出发点和具体方法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文明,是人类开化和进步的标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文明差异。“文明冲突”是文明互动的结果。从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文明通过“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文明。  相似文献   

8.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审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在审美这一问题上先秦两汉儒家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先秦两汉美学强调优美这种审美范畴,古希腊罗马美学更多的强调崇高这种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诗词创作,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诗词创作之所以以如此径庭,是因为她在传统文学观的影响下,始终能遵循着自己的创作理论和审美标准,即其《词论》中强调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加之“天性之近”等原因,因而形成了其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禁忌语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涉及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尽管各民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但在禁忌语的运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禁忌语产生于迷信观念和封建礼教,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必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也将成为时代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审美现代性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艺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背景之一。从现代性概念的发生来看,审美现代性始终都是现代性观念的内核。因此,清理出包裹在现代启蒙进步主义之下的审美现代性概念,并把握其内在矛盾,可以为中国现代性的理论积累提供重要的价值参照。另一方面,从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现状来看,挖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现代性理论资源,深刻理解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对更好地把握审美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话语的本质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教学用书相比,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总体上表现为蕴含在教科书中广泛而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从科学理性、民主政治、现代伦理精神、现代商品经济、现代审美意识及文明生活方式等几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研究,始终立足于现代性立场。试图通过审美现代性的补救或拯救,给出一个走出现代性危机的理想方案。然而.现代性作为一种危机意识的表征.并不生成于内部自身.而是外部批判质疑的结果。后现代性理论话语的兴起.使“现代”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应该从后现代性视域出发.在后现代的维度和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并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给予重新的描述和审理,以发掘其中所蕴藏的质疑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翻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是沿着科学技术翻译、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线索而发展。这一阶段纷繁的翻译活动书写了中国现代性源起的轨迹,引发了中国现代性中地球模式、民族协同观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制度转型、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重构、人权观念革新、中国旧文学思想颠覆与新文学形式生成以及现代白话文建立等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和特征。翻译的这一历史渐进性书写,发生在中西古今的交叉坐标体系上,经由全球现代化趋势和中国特定文化本根性共同作用而完成,塑造了中国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主客体二元对立转化为主体间对话的哲学文化背景中 ,当代美学研究面临着中西方通过对话走向整合的趋势。在美学对话的重建与可能性基础上 ,通过中西美学异质性与互补性的比较 ,有助于发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前景并克服近代以来西方美学的独断与形而上学 ,从而在跨文化整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规范和建立,是在西学的影响之下产生、发展的,西方的审美现代性给予中国现代以来的美学建设和社会启蒙以巨大的理论价值.当西方的异质资源面临本土化和中国传统,当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学科体系冲击传统的“诗文评”言说方式,内在的张力性差异就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从朱光潜美学而言,从美感体验到艺术化人生、从感性直观到从形象中得解脱这一美学体系正是处在中国现代美学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之上,是中西差异的典型代表.探求西方审美现代性与中国启蒙美学之间的差异,进而发掘朱光潜美学理论中的审美独立与审美超越之间的胶着和张力,将给现代美学的建设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审美现代性是学界一直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审美现代性既来自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刺激,又是自身审美传统的"现代化"。廓清西方审美现代性概况并以此为参照,在比较的视野下从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理想的流变来阐释中国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不同,最后凸显出审美现代性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相似文献   

18.
波德莱尔的美学理论强调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应和、美的独立性、从丑恶中发掘美,希望追求现象背后的美及其表现出的无限、永恒之美;他是较早地提出、运用"现代性"概念的美学批评家,他强调了现实的瞬间的美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审美现代性,他的现代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自己的美学思想自觉地贯穿于其审美实践中,致力于从丑恶、现象和现实中发掘并表现恶之美、现象背后的美和瞬间美;他的审美探索具有务实性和浓厚的实践品格,但是,其过激、极端之处也是我们借鉴与评价其美学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幻小说作为一个域外引进的文类,已走过了百年历程。独特的时代语境及现代性诉求,使科幻小说的创作一开始便带上了启蒙与救亡色彩,现代性的复杂性、未完成性及审美现代性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认为中国的审美现代性是审美独立意识与工具意识之间的纠葛。而实际上中国审美现代性至少有四大范式性道路,即审美工具主义、审美独立主义、审美娱乐主义与审美批判主义。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现代性进程,这四大范式的命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