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课堂,因此,教师要在有限而又宝贵的课堂时间里,利用好课文这个最好的载体,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语文能力的训练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文能力锻炼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听明白"又"说清楚",既"读懂了"又"写好了",最终实现语文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笑话笑画     
老师升方丈学生作文:老师,您送走了一庙又一庙的学生,又将送走我们这一庙……学生将"届"都错写成"庙"。师在文后批语:送走你们这一庙,我就该升为方丈了。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13):115-116
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绘本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绘本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既可以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锋 《考试周刊》2015,(1):179-180
本文探讨了使用"导学案"实施有效课堂的策略。基于"导学案"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把"导学案"作为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教材内容中,编设了一些"小栏目",主要类型有"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选学"等.这些小栏目形式多样而又富有启迪性和可操作性,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课文中,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降低了教材难度,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一、巧做示范美术教学示范必不可少。但大家都知道,教师一做示范,学生就跟着临摹,照猫画虎,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我在做示范时有一"巧"招,如示范"故意"不完整,而让学生探讨画面内容"缺"什么,既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又让他们明白了如何去丰富画面的内容。小学生的造型能力很弱,而教师的示范又避免不了画法的成  相似文献   

7.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中的"学"字,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先"字,即每节课都让学生先进行自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目的性的教。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先这样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不到两分钟,老师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情景",然后要求学生:仔细看看这些情景,你曾经见过或是梦见过这些情景吗?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多媒体上来,放下课本瞪了眼睛看"情景".情景就如"快镜头",不到两分钟就播放完了.老师一刻也不停歇,又在讲台上挂出了生字表,教学生认识生字.生字念了两遍,写了一遍,老师要求学生陕速默写一遍……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速度"特别快,学生们就像是被老师拽了脖子飞速前行的兔子,上气不接下气,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气喘吁吁"的.  相似文献   

9.
李斌 《教学随笔》2013,(16):100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想方设计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让学生"动口"、让学生"动脑"、让学生"动手"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教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述最后一堂课。他为学生们做了一个试验取来一只透明的玻璃广口瓶,将一些大石块装了进去,一直装到瓶口。他问学生们"满了吗?""满了。"学生们齐声回答道。教授面露笑意,取来一些小石子装了进去,石子没有掉出来。"满了吗?""这回满了。"学生自信地答道。教授默不作声,只是又取来一些细沙,轻轻撒下,还是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学生迟疑了一下,答道"满了。"教授既而取来一杯水,倒了进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教授又问道。学生们面露愧色,无言以对。教授露出"菊花笑东风"般的脸说"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此瓶乃心瓶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一些变化,不能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唯一手段.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同时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又不能降低,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画龙点睛"的策略,即"画龙"让学生自主完成,"点睛"由教师来完善,这样既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结合一些案例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画龙点睛"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文言文中通假字现象更是空白多。在通假字辅导教学中,以一部分通假字的文化演变知识作为切入点,有意识渗入一点汉字文化知识,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矢"通"屎"、"生"通"性"、"有"通"又"、"太"通"大"、"文"通"纹"等通假现象及其演变过程为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一、编谜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谜语能使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如"茶"字,下边是"朩",小学生很容易写成"木"。在教这个字时,我就编了"一个小人,躲在草里"的谜语让学生猜,加深了学生对"茶"字的印象。又如,认识"燕"字时,我又编了:"一只鸟,飞到北门口,生了四个蛋"的谜语。  相似文献   

14.
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群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好古诗,就要在选文时既见"文",又见"生";课堂教学时既得"意",又得"法";在课堂延伸时,既要拓"知",又要延"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入意境,又得内涵,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节外生"新"枝,培养学生情感 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时,笔者借助图表资料,通过师生互动,先后让学生知道了宇宙中的天体类别,理解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关系,掌握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还理解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又让学生理解了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等.照理讲,任务已经完成,不必"节外生枝"了.  相似文献   

16.
"读写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专题学习"是苏教版第四学段语文教材建设的一大亮点。每册教材设计一到两个专题,围绕"专题"确定阅读参考内容,以"文章选读""资料参考"等为阅读文本,设计"思考讨论""观察联想""活动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既有内容选读,又给学生留足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既拓展了阅读教学内容,又将课内与课外的语文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既科学地利用了课堂教学资源,又创新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充分留白于教师和学生,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这门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先秦诸子选读》的编排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深化了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对我们工作在语文教学一线、同时又担任着班主任任务的教师而言。针对学生各类心理问题,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爱人",用"知其不可而为之"和"锲而不舍"的思想来引导他们直面困难,用"因材施教"和"顺应自然"的思想来指导我们与学生交流和疏导学生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9.
蒋莉莉 《考试周刊》2015,(1):135-136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又可谓是艺术的精华。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新编小语教材低年级语文阅读部分,新增加了许多古诗词,供学生欣赏诵读.这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学生文学修养的绝好设计.但低年级古诗词如何"教"?学生又"学"些什么,成了许多教师颇感头疼的事.学的深了,学生不理解,如同听"天书";只教学生读一读,学几个字词,又总觉心中不踏实.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