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文萃     
卫生部提醒:少吃油炸食品卫生部9月1日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提醒居民改变吃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卫生部指出,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而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存在着潜在危害。为减少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卫生部建议居民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又要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导致食源性疾病;同时还要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  相似文献   

2.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3,(5):1-1
5月3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明确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解释》共计二十二条,首次明确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欧盟、美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对垃圾食品给儿童健康带来的影响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关注.为控制垃圾食品造成的危害,维护儿童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健康,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本文旨在探讨各国政府对垃圾食品广告的管理状况,并对我国政府在垃圾食品认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过保质期食品的销售是当前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目前对过保质期食品处理监管的缺失也是当下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一个漏洞。过去我国对于过保质期食品由谁处理,由谁监管,以什么方式处理都缺少明确具体的规定,对过保质期食品处理不公开,对过保质期食品的下架、召回、销毁法律没有明确做出具体规定,这就为一些不法企业留下可乘之机。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建立科学的食品退市、销毁机制,建立严格的下架、召回、销毁制度,以明确过保质期食品的流向,保护公众健康,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卫生、有害健康、错误标识或掺假的食品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基于RFID的冷链医药物流运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 《大观周刊》2012,(12):7-7,9
医药冷链物流不周于一般的食品冷链,医药冷链物流一旦断链,就会导致药品的失效,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主要介绍如何将RFID运用到医药冷链最薄弱的运输环节,解决运输中的温控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食安办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非法食品添加剂。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没收其非法所得,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制贩非法添加物一律从重从快惩处。(4月25日《新京报》)毫无疑问,与此前只针对某项添加剂的举措相比,此次严打非法添加剂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公众的身体健康,这样的严厉手段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广告违法现象较为严重.据国家食药监局的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保健食品违法广告共9956条次.18个保健食品广告因严重篡改审批内容进行违法宣传,被撤销或收回广告批准文号.  相似文献   

8.
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细节的准确性。对于科技新闻报道而言,仅关注突发事件的基本内容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有效的报道为科学应对灾难事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在进行地震报道的时候,科技新闻报道要对地震发生的科学原因进行描述,要对余震的发生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还要对地震的震源深度和地震波的传播方向进行报道。在进行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时,除了基本的新闻要素,还要对食品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其中包含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危害和食品中有害成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原理,以及食用食品后的处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食源性疾病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商业经营和文化传播双重属性决定,广告主在利己传播时必须兼顾利他主义。但近几年来,许多广告主无视广告的社会功能,以营利为目的,大肆制造虚假违法广告,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制约了广告产业的发展。目前虚假违法广告大行其道,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医药广告,因其虚假违法传播给人们造成财产与生命的损失,遭到社会各界及消费者的谴责,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23):18-23
通过对2012-2014年间国内不同平台发布的食品安全公益广告进行文本分析与框架研究,了解国内食品安全公益广告的传播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危害·恐惧"与"责任·诚信"是目前该主题公益广告的主要框架。前者通过渲染了食物的"毒性"或强调对人体的危害等方式来表现主题,食物成为罪魁祸首,人为与制度因素被淡化与忽视。后者将食品产业链上成员与消费者进行关联,强调产业行为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这一框架被赋予了较高的道德意义与期望。这两类框架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两者都将食品安全视为整体来建构,较少从具体层面或问题入手,诉求对象混乱、关注视角单一以及缺乏具体改进建议,容易导致公众情绪恐慌与责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食品、饮料及许多日常用品质量问题纷纷被媒体非正常曝光,甚至炒作成“健康危害”事件,令人遗憾的是渲染这种消费情绪的却有不少是虚假新闻或夸大其辞的宣传,利用社会大众重视自身健康的心理及对媒体的信任感, 大肆炒作,引发一起又一起的消费恐慌事件。那么其根源何在,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和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呢?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材发表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3.
五、德国蜚蠊 学名:Blattella germanica(Linnaeus) 异名:Blatta germanica Linnaeus Phyuodromia germanica kirby 别名:茶婆名 为害对象:档案、图书、文物、谷物、粉类、肉类、蔬菜、水果、糕点、棉毛及丝织物、纸张及其制品等.德国蜚蠊是蜚蠊目中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一种昆虫,它们在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物资库,居民住宅区、工厂、商店、旅馆、车站、码头等处危害各种物品和食品,受害物品不但遭受严重损坏,而且会变色变味无法再用.该虫自1975年以来在东北的沈阳、鞍山、抚顺等处从危害室内糊墙的纸张开始,逐渐在各处大量发生,且迅速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不仅是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但近年来,食品频频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安全稳定。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为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一系列问题,与之相关的食品广告违法现象也屡禁不止。因此,文章通过对一些违法食品广告进行分析,在法律基础上提出对食品广告的应对策略,以求为食品广告的健康发展提出良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立刚 《大观周刊》2012,(50):21-21,91
食品商标翻译对于食品企业的国际化营销非常重要。文章结合认知语义学的翻译理念,结合具体的成功译例,评述食品商标翻译的内涵与规律,指出食品商标翻译的精髓在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食品的品牌化消费是食品消费的总趋势,而品牌化程度低又是食品行业的总特点。对众多食品企业,尤其中小型食品企业而言,通过品牌化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市场范围以及提高产品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新创     
《食品指南》创刊 面向普通消费者,以传播食品安全和饮食科学、交流食品营养与食品文化为宗旨的大众刊物《食品指南》创刊。该杂志的主办单位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8.
面对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甚至矛膏,媒体和民众真的已是草木皆兵,日历三惊。不过,有不少警报,事后被证明其实是虚惊一场。比如,日前的啤酒甲醛风波以国家质检部门宣告甲醛含量并不足以危害健康而告终。前不久矛膏风波中,则是那位被指报料的科学家站出来说,我根本没有说过三氯生致癌的话。他批评说,媒体的报道太急于做出推论了,对他的报告断章取义。  相似文献   

19.
近一时期,食品广告违法问题较为严重。食品广告违法的突出表现为食品广告宣传疗效、非保健食品宣传保健功能、保健食品超出批准功能范围夸大宣传等。为进一步整顿食品广告秩序,规范食品广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卫生部决定建立违法食品广告联合公告制度。现就联合公告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纽约时报》的食品新闻报道“If It SaysMcDonald's,Then It Must Be Good”为由头,分析如何将食品科学实验报告发展成为优秀的食品新闻报道,总结在这一过程中的方法和特点.并以此为启发,对比目前中国的食品新闻报道,探讨中美两国在食品新闻报道方面的差异、寻找两者的差距,以促进中国食品新闻报道更高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