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党和政府的主导性、实践探索的试验性和体制过渡的长期性三大特点。这三大特点是社会主义改革客观规律和我国现实国情在我国改革方式上相结合的体现,是我国2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实践的奥秘所在,更是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就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仅仅限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形式,而且涉及到所有制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我们好不容易把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现在又倒退回去了;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搞错了,中国生产力水平低,本来就不应搞社会主义。按照上述看法的逻辑,必然得出党的现行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结论。究竟应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第一,都是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早期进行的三大改造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公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公有制改革与三大改造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改革开放是当今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公有制改革与三大改造,从共同点上看主要是它们的对象本身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规模狭小、效率低下,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程度较低,从不同点上看主要体现在三大改造除了经济原因外还考虑了其它因素,而公有制改革主要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形式多样是公有制改革和三大改造的共同特征,具体实现形式不同体现了两者在途径、手段上的差异;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意义同样深远  相似文献   

4.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可看,在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改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改革,是合乎规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史上的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经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因为,在“三大改造”的同时.国家还对个体小商小贩等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6.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图书馆作为高校建设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奠基工程,下世纪我国三大阶段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得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取决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完善与提高,因此,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有关问题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仅仅限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形式,而且涉及到所有制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我们好不容易把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现在又倒退回去了;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搞错了,中国生产力水平低,本来就不应搞社会主义。按照上述看法的逻辑,必然得出党的现行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结论。究竟应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年,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和腐败严重问题。这是由于体制不完善所致。所以应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次新的改革与以前改革比较,改革的任务、对象、依靠、阻力等,都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 ,走社会主义道路 ;联共 ,干社会主义事业 ;扶助农工 ,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 :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 ;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 ;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成为现实的客观基础与理论依据。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 ,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邓小平理论在发展社会主义上抓准了切入点,实现了三个决定性的创新。这个切入点即是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三个创新是社会主义结构创新、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社会主义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邓小平理论在发展社会主义上抓准了切入点,实现了三个决定性的创新。这个切入点即中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三个创新是社会主义结构创新、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社会主义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从实践层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从观念层面推动了社会主义观的重大转型。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动下,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才实现了从结构主义向功能主义转型,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型。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时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探索过程。中国改革开放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转型,具有重大的启蒙和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府机构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减轻财政重负和建立的高效廉洁政府的必要要求。政府机构改革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转变观念、下岗分流、使机构改革法制化,这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深刻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存在的各种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但毛泽东的改革思想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独创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改革思想,同时纠正和克服了毛泽东改革思想中的缺陷,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教育管理体制由确立到改革,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到新时期的拨乱反正,从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改革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既有失误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全面正确认识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道德标准的高度概括,是引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灵魂。文化体制深度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在文化领域的深入,是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否则,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文化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以确保其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航向。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检验文化体制改革的唯一价值标准,只有满足了这一标准,改革才有真正的意义,文化创新业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尾巴”、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演绎出了重要的历史结论 ,那就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逻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因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于贯彻,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将是我国当今乃至今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石,并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