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总体教学内容. 师专函授<中国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在学员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知识更新,进一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理论与表现技法,拓展知识容量,了解美术信息,提高审美能力与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将中国画教学分为技法教学与理论教学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 教学内容的确定1.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总体教学内容。 师专函授《中国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在学员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知识更新,进一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理论与表现技法,拓展知识容量,了解美术信息,提高审美能力与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将中国画教学分为技法教学与理论教学两大部分。中国画技法的教学包括中国画材的选取与使用,传统勾线、染色、水墨技巧以及构图、立意、写生、创作、画理制作等。中国画的发展从原始彩陶到战国帛画到大唐青绿山水再到徐黄异体,从元代文人画的盛行到…  相似文献   

3.
胡才淦 《小学生》2013,(12):28-28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在写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我将透过一则写字教学案例《千姿百态的"点"》来谈谈在小学生习字教学中的书法德育功能。一、学习书法基础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教学书法中"点"画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永"与"良","安"与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点景法的变化技法,因人而异.但因山水画点景往往会成为"画眼",故而虽技法各异,却有基本的艺术规律可循. 山水画的点景技法,无论表现的是房舍屋宇、亭台楼阁,还是路桥船舶、飞禽走兽、人物器具,点景既不可太工也不可太粗糙.太工则无势,无势则不能与山川融洽无间.而点景过于工细,恰恰是初学者最易犯的弊病.反之,点景若过于粗糙,则往往过于粗疏,不够精致,则难以在视觉上引人注意,也难以成为画眼.至于粗与细以何种程度为好,则要以画面的整体主势与笔墨形式而定.  相似文献   

5.
"动情点"是感情的触发点,抓住了"动情点",才能把记叙文写得感情充沛、真挚感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捕捉"动情点";引导学生掌握写好"动情点"的技法,把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具体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构图在古代又称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构图过程又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因为艺术家只能通过构图才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一定的技法展现出来,所以构图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也是艺术作品的最后完成阶段。而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具体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相似文献   

7.
圆圈     
培训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和一些朋友。然后,他问大家:"谁能告诉我,这图意味着什么?"一阵沉默后,一位学员回答:"世界。"培训师说:"基本正确。这是你的舒服区。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教幼儿画水墨画。水墨画作为祖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我国儿童极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选材要注意技法的单元性。教师在水墨画教学中除了注意选译那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以及有明显特征的物体作为幼儿画水墨画的对象外,还要注意技法的单元性。对幼儿来说,所谓技法一般是指用笔的方法。许多物体用水墨来表现时,用笔方法基本上是相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所采用的绘画技法,多为蜡笔画、水笔画、毛笔画等单一的形式.这多多少少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我尝试了"蜡笔水粉画"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会计学基础》阐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是经济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 我为锡盟分校八六级经济类两个教学班辅导过《会计学基础》,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吃透教材,重在基本理论 由于学科性质、会计课往往使初学者感到乏味抽象。如资金平衡原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编制会计分录和报表的依据,但多数学员都在这里“卡  相似文献   

11.
正来老年大学之前,我从未学过油画,可谓零基础。为我们授课的陈老师是一位推崇古典绘画技法的年轻人,开学时即推荐了适合初学者的绘本,让我们对油画有了基本认知。在开展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陈老师更着力于绘画技法的传授。每次上课,他总是先做讲解和示范,然后才让大家动手去画。他特地要求同学们带画具在课堂上画,以便进行一对一辅导;此外,他还在教室开辟作品墙,  相似文献   

12.
“三结合”培训模式是成人高等师范教育一种新的学历培训方式,其目的是要尽快尽好地培训提高在职中学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因此,如何联系实际,在向学员讲授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的素质,使文凭和水平两相媲美,是“三结合”培训教学中多有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反思性"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实践性"案例教学的超越,它强调教师和学员在案例教学中的反思,从而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统一.新的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在功能、知识观、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反思性"案例教学则适应了这些变化.教师和学员对他们各自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对案例教学本身的反思是"反思性"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内容.反思的基本形式有教师引导下的反思、编写案例中的反思和"反思笔记"等.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了解白描手法及其特点;2.学习并掌握白描写意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白描手法的几点技巧;2.在学习与训练中形成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以画入境"出示对比图片:左侧一幅为白底黑墨线勾勒的长河落日图,线条清晰,色彩纯净;右边为水墨渲染画成的长河落日图,浓墨重彩,以色块的深浓浅淡来表现长河与落日的质感。让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白描、渲染),了解白描是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一种中国画技法,而文学上的白描是指文句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0):185-186
美术教师如何指引学生既学到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重视技法又不拘泥于技法,画出大地众生相呢?用一种悟道的心态对美术教学中一个未竟的使命——"教会用心"进行文思脉络和学术上的梳理,即用心去看、用心去想、用心去悟、用心去画四个层面试论,同时,是自身反观教学、反悟客观世界的一种心态的内省。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段] 师:你能画一个平角吗? (生试画,师指名上台展示,交流画法) 生1: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在上面点上一个"点",就画出了一个平角. 师:这是你的画法,其他同学呢? 生2:这个图形我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平角,反倒像一条直线. 生3:在直线上点一个"点",它看上去还是一条直线,我觉得不是平角. 生4:这分明就是一条直线.直线就是直线,怎么会是平角呢? 生5:是呀,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个图形没有.  相似文献   

17.
当今地方师范大学中,中国画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比较欠缺,不利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画因其本身丰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许多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契机。中国画教学中的临摹课、写生课、创作课,都应注意具体技法与文化思想的紧密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细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中国画的技法传授进入到文化传承的大范畴中来。  相似文献   

18.
课型 技法课 课时 二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介绍工笔人物画及绘画步骤,点出线造型的美,学生练习勾出线描稿。 教材分析:中国美术历史悠久,人物画成就璀璨,技法多样,学生无法在两个课时内掌握其精髓。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使学生理解、欣赏、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美及其作画过程,而不是以“画”为主进行专业训练。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的有关知识。 2.使学生初步了解工笔人物画的基本绘画步骤。 3.使学生感受到线造型的美及其所反映的传统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等色彩静物画,虽然是有不同性能的工具、材料与各具艺术特征的不同画种,但是它们都是在不同程度、不同具体画法步骤、不同艺术处理地运用着色彩技法的规律效果,构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在这里我按上述共同需要的效果因素,简述色彩技法的基本表现及静物画的方法步骤,供初学者参考。一、色彩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技法“一般调色”绘画效果这是最通常用的一种画法。就是按照对象色相需要,有所选择地用各种颜料混合调配,尽可能地要求每加画一笔色彩,就能进一步表现对象。但是,难得一次成功,所以这种画法过程,常是先…  相似文献   

20.
裴玲  陈丹燕 《早期教育》2009,(10):F0002-F0002
暑假期间,全军幼儿教师南京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幼儿美术教育培训班,授课教师为南京军区幼儿教师技能竞赛绘画项目获奖选手,参加培训的人员为幼儿园有美术专长的教师。此次培训重点学习彩色铅笔画、刮蜡画、油水分离画、纸板拓印画、彩色版画、泡沫拓印画、砂纸画和报纸撕贴画八种美术技法。在授课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员们认真思考、大胆创新,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充分展开了学员们的艺术才能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