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全民围观时代,被传统媒体视为“小事件”的新闻可能引发众多网民的围观。“李双江之子”系列事件均由微博曝出,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连续报道和全民围观“狂欢”,成了由全媒体时代众多媒体力量互动而造就的媒介事件。拥有相似关键词的媒介事件,在社会固有矛盾的不断激化、网络使用的易得性和缺乏规训的自媒体等诸多因素共同催化下,处于事件类型化和事发必然性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解析"媒介事件"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介事件"、"伪事件"、"奇观"和"新闻策划"等概念的内涵及其使用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辨析,认为这些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从两种理论范式的角度来理解:(一)真实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二)媒介化的动机→导演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3.
"周一见"事件引发业界、学界关于媒介伦理的争论。公众人物的隐私虽受法律保护,但在公众场合其隐私权应受到限制。自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呈现出伦理失范现象,除了其自身特征的作用外,把关人缺失、自媒体法律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群体性事件中的传媒竞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传媒近年来围绕群体性事件报道,呈现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党报(台)与市场化媒体、本地媒体与异地媒体复杂多样的竞争与合作的态势.在群体性事件的报道中,传媒的技术偏向特别是体制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媒介间的竞合.群体性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竞争合作过程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媒介偏向的融合与平衔.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已经不太可能使媒体保持"集体沉默"或被某一家媒体有意识的叙述,媒介的竞合取消了单一媒介的话语霸权,满足了公众对群体性事件"整体"真实的诉求.群体性事件中的多元媒体呈现并不是简单的反映新闻事实,同时还积极地建构事实,利用特定视野下所形成的报道框架影响和左右着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方向.群体性事件对媒介具有依赖性,媒介合力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如何保障不同媒体的媒介偏向朝着积极的方向自由的展现,为理性沟通的实现提供合理的媒体环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媒介事件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传媒改变新闻生产模式,预设新闻价值;传媒报道方式有违新闻专业主义标准;媒介权力越位。解决我国媒介事件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是确立伦理原则,完善媒介事件报道手法;构建新闻伦理的实践机制,强化传媒他律形式;实现传媒伦理道德的内化,强化传媒自律形式。  相似文献   

6.
许鑫 《天中学刊》2011,26(1):109-112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事件的内涵及外延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对新媒体事件与传统媒介事件的比较,我们发现新媒体事件是"新"媒体事件,不是"新媒体"事件,它与传统媒介事件的本质差异在于:一是草根阶层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二是事件的社会效果并非维护现存统治秩序,而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的挑战。与此相应,新媒体事件的类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李阳学生下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舆论浪潮,与媒介的传播息息相关.事件的发展和背后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与社会思辨,其中的传播学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以现代媒介环境为背景,以媒介、公众为主体对事件的过程和意义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奥巴马女郎"事件的回顾性分析,简要描述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民众在媒介事件中的角色演变,并分析这种新网络媒介事件对传统媒体电视仪式的影响以及其呈现取向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政府如何有效利用媒介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实现对舆论的正向引导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手机媒体作为一个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平台,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理中彰显出独特的价值。本文从媒介融合语境中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出发,结合手机媒体的传播特质,运用阶段分析理论深入探讨手机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场域中的独特价值,继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手机媒体传播策略加以提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事件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大众传播时代的背景下,媒介事件的公关广告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建构,是当今大众传媒时代的消费社会中,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联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介角色研究——以矿难报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在矿难事件中同时扮演着政府稳压器、为矿工发出声音的人以及矿主的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并形成了多元的报道框架,然而,由于媒介的政府代言人角色具有强势地位,同时,市场的强大力量挤压了媒介其他角色的发挥空间,造成媒介的角色冲突和缺位,使得媒介建构的矿难呈现出强烈的官方色彩,缺乏舆论监督和人文精神.而媒介权力的畸形分布、媒介话语权的不均衡正是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我国多个地方爆发了PX事件,这些事件的主体是政府和民众,信息传播的媒介是媒体。探析Px事件发生的原因,需要从政府、民众、媒体3个角度来看,其中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是Px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媒体的传播是爆发的直接原因,其它原因还包括基于Px的邻避冲突、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民众的盲目性。建议Px项目的布局要慎重,需要考虑Px项目本身的特点、Px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城市的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好声音》能从众多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起影响力较大的媒介事件,背后的助推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媒介事件理论入手,分析节目的脚本类型与构成要素,从而揭示《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过去被定性为"负面事件"的群体性事件渐渐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群体性事件报道也由过去的"严加管制"逐渐走进媒体的话语中心.近年来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报道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以下策略:加强预警控制;及时全面、客观平衡地报道;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媒介融合的优势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中旬,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我国各省市地区大范围的抢购食盐事件。通过对受众在抢盐事件中的信息接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为避免谣言传播泛滥,针对感染者应及时公开信息,针对易受感染者应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和公共知识水平,针对具有免疫能力者应发挥媒介意见领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教育模式发生了变革,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沟通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迅速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面对自媒体中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学生如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学会辨识媒介的立场和信息的真伪。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展开对于高中语文阶段的学习的探讨,实现跨媒介阅读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2009年初的“躲猫猫”事件中,以网络舆论为代表的公众议程、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媒介议程,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政策议程三者的互动促成了该事件的强大影响力。公众议程在三者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并存、互补推动事件向前发展,政策议程的主动干预则有效地影响了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  相似文献   

18.
媒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参与到了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当中,并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媒介的功能和角色出现了缺位和错位,本文结合媒介事件理论,分析犀利哥事件新闻出现偏差的表现和原因,以期对此类题材的报道起到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3·14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意识形态相互构建的事件.从西方传媒的生产流程,可以探寻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之间象征形式的建构谋略,从而探究其谋略背后的话语权力关系、权力形式以及媒介与国家的互动等,为揭露西方国家对该事件的报道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其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产生着影响。正确认识和发挥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对减少事件的危害、降低对公众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