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精神     
科学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精致、最成熟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生于科学领域的科学精神,便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科学精神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科学工作者的行为,保证科学工作者在科学领域内的活动取得成功,同时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渗入社会大众的意识深层,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文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知识力量的追求,使得的科学与人文分离,以至发展为严重对立。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人文精神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赛先生"是陈独秀对科学的一种拟人化表达,它是陈独秀对科学的一种独特认识.在概念阐述上,陈独秀的赛先生实质上远离了科学的本质含义;在功能定位上,赛先生传递了一种强烈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在科学的社会文化利用方面,赛先生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它既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的认识和表达,更深刻地影响着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人们关于科学的认识和表达.  相似文献   

4.
罗晖 《中国软科学》2006,(7):159-160
科学是一种文化。尽管科学技术外在的表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但是其内在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诚信也是一种文化,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层次的、基础性的因素。科学研究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决定了科学与诚信密不可分。可以说,科学的诚信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探究,即探知研究,由探及究;是究出原因,究出结果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耐人深思:“往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回想自己的童年,审视自己的教学经历,我们会发现,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素质就是探究精神,一种宝贵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这种宝贵的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推动他走向科学,走向发明,可以成为小发明家,更或许成为牛顿、爱迪生。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更为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倡:“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伟 《科学学研究》2010,28(3):339-345
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是在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下进行的:默顿理想型中的学术模型通过对发现优先权的承认来激励科学家,有助于支持公有主义;而科学的市场模型强调的是科学发现带来的商业利益,和对研究成果的保密。随着科研人员日渐融入创新的市场机制,人们日益担心市场的力量会使得科学家对研究成果变得更加保密,从而背弃科学共同体的公有主义规范。最新的实证研究显示,仅仅关注商业行为对保密行为的影响是片面的,科学竞争本身的加剧也会导致保密行为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构筑了独立苍穹的民族之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心,铸造民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真挚炽爱,即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根深蒂固地深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科学共同体一致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合乎科学自身目的性的秩序、规范和价值的总和。 科学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其最基本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即求真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平等精神和协作精神。 (一)求真精神。 追求真理是科学的精神起点。在科学共同体看来,追求真理是科学家唯一的真正使命。求真本身就是目的,一切利害的算计都可能导致歪曲真理。这种超越现实利害以追求真理的纯粹求知精神,是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2,(9):1-1
爱因斯坦曾经宣言:“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就有可能制造杀人的武器,成为杀人的罪犯。”可见,科学技术不是与人类文明取向无关的东西,而是最应该讲求良心道德的领域。胡锦涛主席也曾说过这样一番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话,“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这也强调了一切的科技发展必须要建立在拥有科学精神的基础上。的确,我们常常把科学研究和某项科技成果的价值混为一谈,把科学研究和道德伦理固有的天然血缘斩断,从而出现重视科学素养有余,重视科学伦理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