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学反馈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由"自学"和"反馈"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所组成.(一)自学自学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感知知识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为了防止"自学"变为"自流",必须加强对自学的指导.具体作法如下:第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目的,增强学生搞好自学的信心.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一道理,这里"善学"和"不善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不会自学.当然要使学生"善学"教师不能"逸"而要更"勤".且在学生中间举出一些因学习得法,有较强自学能力,而取  相似文献   

2.
"自学-点拨-训练"模式运用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获取学习的成功.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各种能力和素质,而且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八程序教学"(出示目标-学生自学-课堂(分组)讨论-小组发问-分段释难-梳理小结-巩固练习-认真作业)(河南省正阳县教体局衣局长研究并推广)中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为了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必要对"八程序"有关教学的"课堂讨论"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互动式"程序教学法使教师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向按照特定程序进行的"师生共同探讨"的民主式教学转化.在高职化学教学改革中,通过"设疑激趣-引导自学-讨论辨析-归纳总结-巩固开拓"等程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和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笔者在高师公共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自学-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此模式的应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探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其过程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以"赵树理小说专题研究"为例,论述了高校社科类选修课教学的探究--讨论型教学模式.探究-讨论型教学模式,由探究与讨论两个教学阶段组成,探究阶段包含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的探究性自学两项教学任务;讨论阶段包含学生(或小组代表)的陈述、课堂讨论两项教学任务.实践证明,高校社科类选修课实施探究-讨论型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摒弃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提高学生自学,探究问题、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8.
"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是魏书生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学活动虽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方式,但它与探究学习并非是一对矛盾对立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和谐共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学习.事实也证明,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自学来获得.只是自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让学生一读了之,需要有探究学习的参与和推动.因此开展"开放式自学活动"的要旨,就不仅仅是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与交流,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善于反思质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在学生队伍中培养"自学、自理、自治、自悟"的"四自"精神 (一)自学.学校教育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则不但要在"教中学""教后学",更应注重"教前学",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授为辅的学习模式.只有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不懈探索,去体悟要领,才能更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知识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进而内化为自觉学习的觉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