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体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论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之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西体育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诞生了近代武术竞技,但战争的炮火和其所依附政府的命运,导致了它的夭折。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新篇章,也为现代竞技武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引下,竞技武术完成了夯实基础的国内发展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武术确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西体育文化开始了第三次融合;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竞技武术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竞技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竞赛项目,标志着中西体育文化将在奥运层面上展开第四次融合;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规律与趋势决定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将是历史的必然,中西体育文化的第四次融合也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东方文明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典型代表,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而八十年代以来,以高难关新为发展方向,以优胜为最高目标的现代竞技武术迅猛发展,并且成为现代“武”台上的独放之花,传统武术还要不要发展?没有传统武术,现代竞技武术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武术界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性、为国争光的举国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文化动因。竞赛规则过于烦琐,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重技术传授,而文化内涵的传播相对弱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武术在更高层次上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竞技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背景比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21世纪的世界文化将呈现既多元又趋同,既独立又共识,既冲突对立又和谐并存的交汇融合趋势。这种趋势将深刻影响并促进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中华武术作为东方体育文明的典型代表,融入奥林匹克运动将是大势所趋,因为武术本身所蕴涵的巨大文化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然而,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毕竟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了解差异,寻找最佳契合点,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审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对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确立最终地位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武术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走上奥运舞台,而是向全世界贡献一种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5.
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志禹  洪浩 《体育学刊》2004,11(6):56-58
综合分析了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现状、趋势,提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诞生、发展、国际化与实现“进奥”使命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力争“进奥”的特殊时期,其市场化程度是有限的;散打竞赛,武馆、武校等技术培训市场应是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重点;但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进奥”之后,其市场化程度将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1、对竞技武术套路特点的分析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与现代体育接轨后,武术遇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按着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每个运动项目必须有统一的技术规则。传统武术有着众多拳种和不同流派,依据原国家体委组织八千余人进行全国普查的结果,分类归纳起来,仍有129个拳种。为适应国内、国际竞技体育要求,  相似文献   

7.
武术与奥运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不同的时代又具有各自相对稳定的武术价值取向和武术形态特征。今天,武术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努力挖掘武术的多元价值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不断致力于它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奥运会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世界体育盛会,武术进奥运会是指竞技武术的一部分进奥运会,这是武术事业在一个阶段内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又是武术事业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武术走向奥运会的历程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运动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的象征,伴随着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90年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现已拥有五大洲的洲际联合会100多个会员协会。从九届世界武术套路锦标赛、六届亚洲武术套路锦标赛、四届亚运会上的武术套路比赛等武术赛事,以及各大洲武术比赛的成功举办,证明武术运动项目已被世界各国人民接受并喜爱,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武术竞赛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武术界因竞技武术"入奥"失利而有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能相融的观点。客观地讲,东西方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并非完全不同,两者有对立的一面,同时也有统一的一面。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统一之处将在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武术的一个新分支,无论从表层的技术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文化角度,竞技武术从很多方面都折射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芒。未来的东西方文化将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对抗中求和谐,文化融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统一的一面,竞技武术将架起东西方体育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奥运战略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仿照西方竞技运动的模式并非武术进奥的捷径,武术的奥运发展必须在"和而不同"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模式。武术功力项目是从传统功法和功力比试方式中整理出来的,不仅体现着浓郁的东方体育文化特色,而且与倡导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竞技方式具有很高的契合性,这为武术奥运新战略的制定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7,14(2):41-4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着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4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实中,对这一和谐精神破坏与背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金钱利益导致物欲横流,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竞技体育可持性发展的危机,暴力行为侵入体育圣地,强权政治将竞技体育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种种阴影侵蚀着现代竞技体育和谐理念的根基,但在崇高的竞技体育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以各种方式呼唤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家园”的回归和“绿色体育”蓬勃兴起,以期在竞技运动中实现体育全面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西方体育精神的完善和补充,都有助于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内涵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期待腾飞之日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康戈武 《中华武术》2002,(11):44-46
人类强调发展,同样重视传统。没有发展,社会将停滞不前。丢掉传统,发展将失去根基。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体育传统,对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体育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致是出于这一考虑,在武术进入现代体育运动场后,尤其是在提出竞技武术力争进入奥运会的口号后,人们对弘扬传统武术和保持新编武术的传统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洪浩 《体育学刊》2005,12(5):53-55
将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其运动形式主要有套路、散打和太极推手.依据列宁和毛泽东对本质的有关论述,提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两个层次;进而提出健身本质、民族文化本质和技击本质是竞技武术在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武术层面的一般本质,而竞技本质是其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14.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套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把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成为一项世界化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我们当前应明确的目标。竞技武术套路世界化较之传统武术有自己的优势,但要真正融入世界竞技体育之林也还有一定距离。武术工作者应全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从多方面去探索、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使竞技武术套路今后能立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之林。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世界文化格局将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趋势。为了给世界奉献出一种新的体育文化,我们需要完善、雕琢竞技武术套路文化,突出其实质,努力实现现代化转型,力求全球化发展,挖掘、强化其精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创建竞技武术套路新文化的重组,为世界体育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服务更多受众。  相似文献   

16.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强身健体的功能和独特文化内涵.把武术成功推向世界体坛,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就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进行阐述,并为其进入世界体育之列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西方体育准则为发展趋向的竞技武术成为当代武术运动的主体。对武术的定义、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提出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从文化的高度审视武术的价值,将大武术(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推向世界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多元化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体育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的情况下,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极富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在继承与创新上,应力求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要学习、借鉴、吸收西方体育的合理成分,积极参与世界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使武术成为具有国际性共识的体育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论开展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的武术文化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释了武术文化教育的理论:一是古今武术之文化过程有其发展规律和趋势,现正处于跃迁阶段,即由国际化的武术竞技上升为奥运会的武术竞技。二是这种升华具有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特殊内容,它包括技术伦理化、规则化、高难化、艺术化和理论化,此内容构成武术奥运文化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三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理论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并内化为人们积极参与的奥运武术意识和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