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林海雪原>为蓝本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曾唱遍祖国各地,杨子荣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但是,传奇英雄杨子荣的身世,诸如籍贯、出身,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蓝田 《兰台世界》2000,(11):38-40
在中国,人们几乎都是通过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从而认识侦察英雄杨子荣的.  相似文献   

3.
<隋书·经藉志>作为继<汉书·艺文志>之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对小说的类别性质、源流功用有着较为深刻和进步的认识与阐述,反映出了其颇具学术价值的"小说"观,对后世的小说观念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喜爱恐怖小说的读者都知道"773"这个诡异的数字,随着<我遇见了我>、<三减一等于几>、<天惶惶地惶惶>、<三岔口>、<阿丝地狱>、<后湖鬼戒>等一部部恐怖悬疑小说精品面市后,773系列丛书也成为了中国本土恐怖小说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5.
小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古代小说理论就开始孕育和萌芽.然而,人物形象塑造一直没有引起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家的重视.明清年间,大量优秀小说作品不断涌现,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金瓶梅>等.  相似文献   

6.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7.
因为主持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的缘故,我和总署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潞等一行前去拜访军旅作家王树增大校.王是三部战争叙史小说的著名作家,这三部小说是:<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长征>.  相似文献   

8.
动物档案     
久未读到蒋子丹的文字,十余年前在深圳的书店买到她<乡愁>一书,原因在她所成长的长沙正是我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城市,免不了要从"乡愁"里寻找熟识的往日影像.印象中她原是写小说与纪实作品的,为"文学湘军"中女杰,且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6,(2):17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汪曾祺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0.
一 中央电视台不久前在播放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收视率还是不错的.我不禁又想起小说的原作者张恨水来了,这位"言情小说"作家写了大量小说,其中<啼笑姻缘>影响尤其深远,被拍过电影,后来又被各剧种改编成舞台剧而广泛上演.但是,他的一生却相当清贫.  相似文献   

11.
孙悦 《编辑学刊》2007,(3):69-70
日本作家山中恒的小说<寻找报复神>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儿童小说.在阅读过程中,我是带着好奇、同情、恐惧、疑问、敬佩一路跟随作者的笔踪.  相似文献   

12.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冠以"职场圣经","生存手册",自2007年出版后销量就直线上升,并相继推出了<杜拉拉2华年似水>,<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由小说改编的话剧风靡全国,电视剧、电影也在近期火热上映,"杜拉拉"一时成为职场成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管子>全书多论说之文,只<大匡><轻重>等十余篇间杂叙事,以张扬管仲辅佐桓公成霸的事迹.而与<左传>等史书对照,其事迹多属后世作者变改历史或主观虚拟,并多用铺陈、生发的小说笔法,因而远离历史,属拟史小说.其中<轻重>诸篇不仅多为虚诞之想,还带有明显的游戏性质,脱离先秦多种子书虚拟文字的实用性,成为实在的"齐东野语"--小说.  相似文献   

14.
浙江日报的二月,是初展2003年风采的二月. 在这一个月中,佳作迭出:春节报道更富创意,即时新闻及时展现浙江大地上的新鲜事,重头报道更具感召力、影响力.特别是<关注"长三角">专栏、关于"老百姓大药房"的系列报道以及对小说<沙家浜>的评论,引起了上上下下各方读者的热烈关注.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为此连续发表3篇阅评文章,赞扬<关注"长三角">的报道"宣传气势大","精心策划、精心实施","整体谋划,巧妙布局","独具匠心,可圈可点";认为关于"老百姓大药房"的系列报道"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民之心声,充分显示了党报的应有风范";指出对小说<沙家浜>的批评,表现了党报的高度政治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张铭  徐蒙 《编辑之友》2010,(5):106-109
小说林社是一家以出版翻译小说闻名的晚清出版机构,创办人曾朴在经营生意失败之后转而投身于出版事业,于1904年开设小说林社.此后,小说林社得到了很快发展.1907年初小说林宏文馆有限合资会社成立,随后<小说林>杂志正式问世.一年之后,小说林社因为经营问题而被转让,<小说林>杂志也停办.小说林社在其存在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出版了大量的小说,其经营的杂志不仅包括著名的<小说林>,还有经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女子世界>,这两本杂志都刊登了大量的广告和告白.  相似文献   

16.
1936年,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提出,陶渊明的经典名文<桃花源记>有<搜神后记>本和<陶渊明集>本两种差异很大的文本,认为前者是"陶公草创未定之本",后者是"增修写定之本","二者俱出陶公之手".本文依据我国当代的古小说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肯定陈寅恪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及其对陶渊明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纠正了陈寅恪关于<搜神后记>本桃花源故事"渔人姓黄,名道真"的七字夹注出自陶渊明本人之手的错误观点,指出此处夹注可能出自南宋道士之手,其来源乃是刘宋元嘉时代黄闵所著地志<武陵记>.  相似文献   

17.
寻找<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杂志社? 早都不在这里了.搬出去好几年了.现在这里就是<山西青年报>社."来到<山西青年>曾经的办公地点,一位上了年纪的门卫拦住记者的去路,把记者堵在大厅里,一听说采访<山西青年>杂志,这个门卫更是显出很不耐烦的口气:"分出去了.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叙述行为可以使相同的叙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叙述话语.同样的妇人杀夫的故事框架,电视专题片<忏悔录·情怨>和小说<杀夫>的叙事者依据不同的叙事"所指"和叙事手段,构筑了叙事结构类似的不同文本.通过对两篇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电视叙事和小说叙事在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方面既存在差异又有着共性.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新文学史或新闻传播史上,蒲伯英都是一个被忽视的人物.从新文学史的层面来看,有关蒲伯英的记述甚少.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中国人名索引"中的"蒲伯英"目下,记录有蒲氏的两个剧本和七篇与戏剧相关的言论,而在"止水"目下,只收录了在<语丝>上发表的两篇小品文,而其同期以"止水"为笔名在<晨报副镌>和<戏剧>等刊物上发表的许多文章和小说,都没有录入.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我接手了一套大型系列奇幻小说<时光之轮>的出版项目,任项目负责人兼责任编辑.这是一套被誉为西方"奇幻小说的里程碑"的奇幻作品,与<魔戒>并称为"奇幻两巨头",目前已出版11卷,每一卷都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前十位,全球总销量已超2000万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