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中世纪后期的天主教会与文艺复兴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文艺复兴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已研究了数百年,很多问题已达成共识.但是关于文艺复兴与天主教会之间的关系,史学界有过误区,即一贯把天主教会说成是文艺复兴的敌人和对立面.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与天主教会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完全敌对的;另一方面,文艺复兴同宗教改革互相促进,前者促进了后者的爆发,后者推动了前者的传播和向纵深发展.另外,不能笼统地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活动及耶稣会都泛称为"反动活动".事实上,有些教皇如利奥十世等也曾支持文艺复兴运动,并对天主教进行过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2.
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掀开了英国要求民族独立、建立专制王权运动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亨利八世本人的个人经历、性格和意志对左右局势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与凯瑟琳王后的解除婚姻案引发了与罗马教廷的决裂,而他的天主教信仰又使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仅仅处于使王权与教会分立而不是改革天主教教义的程度。他死后,改革派发动的“秘不发丧”,是对他的“意志”的一种反动,其结果却是对英国民族发展的一种推动,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实现了"民族再生"。作为封建王权重要支柱的天主教会始终处在革命的漩涡之中。资产阶级的不同革命派别由于自身的宗教观念差异和所处革命情境的不同,在天主教的改造问题上经历了利用、打压、建立新教和重新利用的过程,宗教斗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4.
张开宁 《时代教育》2009,(6):139-139
太平天国运动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推进了历史前进的步伐,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是其本身带有诸多局限性,并且充满了浓厚的封建性.太平天国的失败只是一场"天国悲剧",而不是一场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5.
近代早期的天主教历史十分复杂,围绕其展开的史学研究亦充满偏见与歧见。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创造了用于解释历史现象的相关术语,以期能够更准确地还原这个历史时期天主教会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体现了史学方法和史观之演变,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本文试通过考察几位学者对"反宗教改革"之修正,揭示晚近有关近代早期天主教史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十六世纪中西面对封建危机的不同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世纪,面对封建制度的危机,中西分别进行的张居正改革和宗教改革是中西社会发展先进与落后发生位移的重要契机。目前还很少有人对这两种改革作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由于中西社会环境的不同,张居正改革是对封建旧传统的维护,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廉政建设,因而缺乏生命力,而半途而废。宗教改革既尊重了群众的传统宗教信仰,又是对天主教传统的否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取得很大成功。伴随张居正改革半途而废而来的是李自成农民大起义、满州人入主中原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具有全面意义的摆脱罗马教廷,实现教派独立的斗争是从16世纪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的宗教改革开始的.马丁·路德的改革叩开了基督徒思想自由的大门,促进了教会与会众的联系,推动了德国教会音乐的发展。改革也使欧洲北部许多国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教会,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进一步解放了会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的天主教戒律改革充分汲纳了此前众多改革派人士的思想理念及改革实践,威尼斯人加斯帕罗·孔塔里尼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塔里尼撰写的《论主教的职责》,是天主教改革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反映了天主教会致力于将主教从"聚敛圣俸的贪婪之徒"改造成为"关爱灵魂的教会牧者"这一改革要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执行难"问题并为民事执行改革提供依据.对民事执行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民事执行理论又以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为核心内容和前提.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西方两大法系对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各有侧重,而我国国内学术界则存在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双重属性说、边缘说以及不确定说等几种争论.事实上,民事执行权在客观上既具有司法权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行政权的某些属性,因此其性质的科学定位应该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复合权.  相似文献   

10.
苏联政治体制是一种官僚化体制。这种官僚体制具有封建性和资本性的两面性质。随着苏联官僚的特权化,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资本性和封建性因素日益腐蚀着社会主义的机体,并逐步把它蛀空,最后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彻底腐化,导致社会主义苏联蜕去社会主义的外壳而演变为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