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静 《少年世界》2018,(1):34-35
活动背景:音乐欣赏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理想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以及打击乐活动,都离不开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音乐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歌唱活动也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唱歌是他们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生活中,幼儿发自内心的快乐哼唱随处可见。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爱音乐中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元素符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能“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歌唱"是作为我们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十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深深受到我们的喜爱。歌唱方面的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经过歌唱活动不但可以协助儿童把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不断提高儿童对于歌曲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且能推动儿童情感方面、情绪方面、常识方面、技能方面的发展。在以往的歌唱教学活动中,幼儿只是机械地跟着幼儿教师重复性的音调,以比较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歌曲。从情感方  相似文献   

4.
刘茉莉 《新疆教育》2012,(3):102-103
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里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活动的过程。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根据幼儿习得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历来被看作是幼儿园集体歌唱教学的唯一方法。实践已证明这类方法对幼儿的音乐成长是有益和有效的。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教师们开始注意到另外一类非正规的、非严格模仿的歌唱活动的特殊教育价值,并开始逐步地将这一类活动有机地组织到幼儿园的集体歌唱教学程序中来。这类活动,最初发源于幼小儿童的自发歌唱。从“正规”音乐活动的标准出发,这种歌唱似乎类似于胡闹或玩笑。但如从近代儿童发展观的某些标准出发就不难看出,这类活动顺应了幼儿自由地探索周围世界的自然需求,因此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主动  相似文献   

6.
林幼莲 《广西教育》2005,(7A):85-86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艺术教育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有句名言“音乐是开启儿童智慧的钥匙。”那么如何通过音乐综合活动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顾彩红 《教师》2014,(36):36-37
歌唱活动是中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培养幼儿音乐知识、技能和情感的重要活动。在音乐体裁和内容空前丰富的当今,是否所有的乐曲都适合中班幼儿呢?怎样的乐曲才是适合幼儿的呢?本文就中班歌唱活动中的选材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运用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周轶珏 《教师》2012,(27):104-105
生活离不开音乐,生命离不开音乐,成人需要音乐来净化心灵,孩子更需要音乐来陶冶情操。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应该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而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音乐教学是愉快的活动,要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应当充分考虑到幼儿好动、好游戏等年龄特征,把音乐与生活经验、情境游戏有机结合,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让孩子获得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放松身心后的美的熏陶。如何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发挥最大功效并获得孩子的喜爱?我们应充分考虑以下三个要素。一、趣  相似文献   

9.
音乐活动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的愉悦人心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想象,进而提高创造力。而在音乐活动中,节奏是所有要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音乐要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幼儿生活中的灵魂。”而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歌唱活动中,我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有效合理安排灵动的空间布置、巧妙组织策略、多种歌唱形式以及浓郁的有效评价去帮助、促进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理解、认识以及适当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是培养儿童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要使人的音乐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就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在这方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情感体验是培养和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就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在儿童接触音乐之前,应该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如,朗诵诗歌,有声有色地讲故事等都是发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应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也是幼儿园艺术领域中常见的活动形式。电子白板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辅助性教学工具,能带给幼儿独特的视听刺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接下来,笔者以大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为例,谈一谈如何将电子白板有效运用于音乐活动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活动中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表现形式就是歌唱,它通俗易懂,是幼儿情感的最好表达形式,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幼儿的生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情感,进而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符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感觉到兴奋和满足。画画是小班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画画,喜欢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术创作中,小班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手头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因此“如何调动小班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工具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5.
经常遇到些青年教师这样问我:“你是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的?”“你带的孩子表现的节奏这么丰富,是用什么方法教会的?”其实,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我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游戏形式、即兴的动作及奏乐等活动,把语言、表演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让幼儿自然地、带有音乐性地表露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在实践中,我是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发展幼儿积极情感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歌唱教学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积极情感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17.
张凌云 《幼儿教育》2012,(28):23-24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活动。近年来,我对幼儿歌唱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在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一、加强情感的交流达尔克罗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所以,在开展歌唱活动时,我们十分重视幼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提出这样的培养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更详尽的提出教育建议:"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王懿颖,音乐教育硕士,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创造力、以及学前比较教育。承担和参加“东西方幼儿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美育与创造力发展”等研究课题。编著《音乐的启蒙》、《幼儿音乐教育》等书。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那么,音乐对幼儿发展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从外国引进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体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懿颖博士。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韵律活动"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精确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人们对韵律活动概念的认识存在过于宽泛、精确性不足等问题。遵循科学概念建构的程序,韵律活动首先应被归于一种表现性活动。在确定种概念的前提下,韵律活动的特征属性决定了它应该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儿童运用一个或一组自然的身体动作来反映其音乐感受的写实性表现活动。在这一界定中,音乐与动作构成了韵律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方面音乐与动作都是儿童内在情感的表征手段,由此二者在韵律活动中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而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与动作所要表达的情感一定是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情感,较为单纯、直接,易被孩子感受和理解。另一方面,音乐与动作相互牵制或制约,音乐支配着动作,幼儿运用动作的目的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理解并积累音乐语汇;同时,儿童动作发展水平限制着他们表达自身音乐感受与情感的方式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