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育革新》2005,(5):20-20
在独生子女时代,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没有朋友将比考试不及格的后果更严重。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朋友或者不爱交朋友,家长一定要重视。  相似文献   

2.
朋友的儿子聪明上进,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也好,可是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却建议她管一管自己的孩子,说这孩子多嘴多舌。朋友经过认真调查,知道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只是由于性格比较外向,下课喜欢与同学说说笑笑而已。朋友不仅没有指责儿子,反而表扬了他,朋友觉得一个孩子能主动把自己融入他人之中,不是一件坏事。作为一个有将近二十年教龄的教师,我赞成朋友的做法,对那位教师的做法不敢苟同。近年来,报刊上多有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抨击,有的批评自然不免偏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教育弊病确实很多,最大的弊病是教师不懂得尊重、…  相似文献   

3.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自己读初中的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问及原因,她说,孩子对于学校的教育很厌恶,他讨厌自己的老师,因为这位老师体罚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在孩子眼里,这位好朋友除了学习成绩不好,什么都好。朋友一向没有拿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才与否的标准,但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也是十分焦虑。朋友接着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没有网络游戏,她是把学习和作业当作一种游戏,并且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5.
教育之魂     
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池塘,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记得我带中班时,一天,园长带来一个小女孩,说是先在我们班过渡一个月。我只听说学校有试读生,还没有听说过幼儿园也有试读生的。我不解地打量着女孩,黑皮鞋、白色的连裤袜、红裙子、白衬衣,头上扎着一个大大的蝴蝶结,漂亮极了。我赶紧走过去搂住她亲切地问:‘川。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没想到小女孩一下子把我推开,一个人跑到旁边…  相似文献   

6.
美国评价好学生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书育人》2005,(3):26-26
一个朋友到美国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去看一看,可能家家都是如此。朋友介绍说,每学年结束时参加家长会,总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奖状,空手而归的寥寥无几。“老师评奖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表彰某几个人,而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一个朋友从国内来美国十几年了,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7,(11)
前几天,一位朋友谈到他的孩子:这孩子对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感,缺乏感恩精神,没有理想。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根本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玉洁 《山东教育》2009,(11):50-50
星期天,和朋友约好带孩子到公园去玩。刚一见面,朋友就气冲冲地将儿子早晨的“不良”表现讲给我听。最后,朋友冲我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我算是没办法教育了,你是老师,你说该用什么办法?”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1+1=9”     
朋友的孩子刚上完一年级,是我的学生。今年春天,结合课本上的一次课外实践活动,我布置孩子们回家种一株植物,并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当时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期望这么小的孩子能真的做出什么来。朋友的孩子却在朋友指导下种下了两粒大豆。当时正是初春,天气还比较冷。朋友说,这孩子每天早晨很庄严地把大豆端出来晒太阳,晚上再端进屋里,天天如此。在孩子的细心照管下,这两棵幼小的豆苗慢慢长大了,结了豆荚。夏末时,豆子成熟了,居然收获了九颗金黄的大豆。孩子如获至宝,把它们放在一个小木盒中精心保藏,并得出一个奇怪的算式:1…  相似文献   

13.
夏雪飞 《小读者》2013,(7):72-73
朋友的孩子学习并不出众,但乒乓球打得棒,书法写得不错,唢呐更是吹得悦耳动听……高考时,朋友并没有过多管教,甚至告诉孩子:“只要发挥正常水平,考不上好大学,咱们学一门技术也行,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嘛!”最后成绩下来了,朋友的孩子考得不错,加上唢呐的特长分,竟遥遥领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在孩子的庆祝会上,大伙纷纷向朋友请教教育孩子的高招,朋友推辞不过,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江西一年收获两季水稻,但很多当地人只吃第二季大米,第一季几乎没人吃。原来怕耽误第二季,农民会使用各种方法,包括化肥、农药对第一季“揠苗助长”,而对于第二季,由于没有压力,农民就让水稻顺其自然地成长,结果第二季大米好吃得多。  相似文献   

14.
有家长朋友说,我知道青春期重要,我也愿意在家给予孩子这种教育,我也提前学习了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理论知识,就是没有找到突破口,尤其是不知道怎样开口。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青春期教育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朱永新 《山东教育》2005,(14):62-63
(一)中国的教育缺服务意识。我们的学校应当养成一种服务意识,要从每一个老师到他的课堂,每一个校长到他的教师,每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到他们的学校,彼此都要强化教育服务,这个强化的历程,才能真正感受到温暖,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教育受欢迎。教育应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实际上,我们没有做到。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观念,没有这样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无定法     
王京丽 《幼儿教育》2002,(12):40-40
一天,我到朋友家玩。刚一进门,就听到朋友正在气冲冲地教训儿子。看到我来了,朋友冲我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我算是没办法教育好了,你是幼儿园老师,你说该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我听了朋友的话,不置可否地笑笑。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别人好的教子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硬搬。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笑话     
卫戈 《今日中学生》2007,(17):24-25
某个朋友迫切期待着他们的第二个即将出世的孩子是一个女孩,甚至于早早地就把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起好了。但是超声波检测并没有查出孩子的性别。由于这个快做父亲的朋友在孩子出生前接受了海军出行的任务,临行的准备期间,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两个朋友的孩子都是女孩,上同一所学校。一个中国朋友很保守,对女儿要求很严,希望孩子将来上一流的大学,谈恋爱这种事在中学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可是女孩对班里的一个男孩动了心,不敢让妈妈知道,这个从来不撒谎的孩子为了这件事开始对父母撒谎,想尽各种办法背着妈妈和那个男孩约会。后来,男孩提出分手,女孩暗自伤心,偷偷流泪,体重和成绩一起直线下降。妈妈一直都没有发现孩子郁郁寡欢、学习成绩变差的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某朋友非常勤快,家里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好。在教育孩子上,也一向以考虑周到、“服务”周全而闻名。他在照顾孩子方面,非常出色,凡事总是想得非常周到,甚至连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提前想好了。可是,他的这种勤快,并没有换来他所预料的结果:孩子什么都依赖于他。9岁了,每餐都得他给喂饭。而且,喂饭时,孩子还往往边吃边走,边吃边跑,时常累得他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20.
一缕飘香 《家长》2012,(4):22-23
"冷处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把事情处理完。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那天,朋友又给我讲了一件事情。 朋友的孩子完成作业后,要穿溜冰鞋下楼玩儿,让朋友给他2元钱买水喝。在朋友给他钱的时候,孩子又提出要买口香糖。朋友没有同意,说家里还有口香糖。孩子一听便开始发脾气,还计较说朋友让他多读了5分钟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用溜冰鞋敲地板。朋友给孩子讲了几句道理,见没有效果后,朋友说:“你又哭又闹,我不想和你说话,你自己好好想想哪里做错了吧!”这时,恰巧朋友的同事打来电话找她,朋友便出门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