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5):109
<正>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云南体科所)创建于1978年4月,位于滇池湖畔的昆明体育训练基地内。现有人员编制30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工程师1人、助理研究员11人。下设运动员机能监控研究室、高原训练研究室、功能性体能训练实验室、群众体育研究室(云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信息研究室(云南省体育局信息中心)、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等机构。2006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先后把"昆明高原训练科研监测工作站"、"昆明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依托单位为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院最早成立于1978年,成立之初为"青海高原心脏病研究所",1984年与省医科所合并成立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2000年4月改制成青海省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院。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为研究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高原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5月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财政厅批准建设,为我省测绘地理信息领域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首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张启元研究员,现任主任为李智福高级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潘宝玉研究员。实验室以高原无人机遥感技术、高原数字矿山技术、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坚持"以生产支撑科研,以科研促进生产"的发展理念,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能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省青藏高原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2008年获批西宁市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分别于2016年度、2017年度获得省级重点实验室年度评估"争取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单项奖励3项。实验室是我省唯一从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的专业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立足青海省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产学研销"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2009年12月,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财政厅批复纳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主任为钟启文副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昆仑学者"、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硏究中心刘明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毅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吴凤芝教授等为学术委员。实验室立足于青海高原的气候和资源特点,开展高原特色蔬菜遗传育种和蔬菜栽培  相似文献   

6.
正青海省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重点实验室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于2019年11月批准建设,依托于青海大学,由青海大学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董全民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李希来教授、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何成基高级兽医师任实验室副主任,马玉寿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聘请中国工程院南志标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金生教授、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赵新全研究员任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英俊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韩国栋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德利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诗平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研究所辛晓平研究员等专家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省高原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8月7日由青海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立,依托单位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9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9人;博士14人,硕士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5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4人。实验室总面积为1460平方米,仪器设备6 5台(套),总价值677万元,具有进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青海科技》2010,17(4):F0004-F0004
6月22日,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正式挂牌。该所隶属于省交通厅,下设办公室、交通发展研究室、公路研究室和运输研究室四个部门以及多年冻土区青海研究观测基地,其主要职责是承担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交通信息化技术研究、公路建设与养护关键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西口腔医学学科,前身为华西协和大学医牙研究室,建于1936年。该实验室先后为华西协和大学医牙研究室、华西协和大学口腔病研究室、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所、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部级和四川省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青海科技》2010,17(1):119-119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2009年青海省重点实验室评审命名工作。根据《青海省重点实验管理办法》,经评审,青海省高海拔电力研究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被命名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研究中,高原训练的崛起和发展引起世人的瞩目和关注。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女子自行车队根据多次赛前高原训练中的得失成败分析高原训练的利弊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于2005年获批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是青海省第二批重点实验室。2017年,实验室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综合和单顷评估中获得综合和单项评估优秀。实验室立足青海省情和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着眼于青藏高原特色药用动植物资源开发、种植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地方  相似文献   

13.
正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12月正式批准成立,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麦类作物分子育种、农作物与牧草种质创新与育种、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高山植物的光合及生理生态适应研究等四个学科组进行建设。自2016年参加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单项业绩评估工作以来,实验室已连续四年获得2-3个单项优秀的成绩,并连续获得2014-2016年和2017-2019年两个评估周期省级重点实验室全面评估优秀的成绩。近三年以来,在青海省科技厅和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科研条件、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23,(2):72-73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同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重点实验室。2005年和2010年实验室连续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验收。实验室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设有中药药理与毒理实验室、血液流变学实验室、血流动力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中药质量标准实验室、中药药代动力学实验室,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脉病证益气活血重点研究室、中医脑病实验室等。近年来,实验室全体人员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生物及药物研究技术,发挥中医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甄一帆 《内江科技》2009,30(3):30-31
高原训练随着竞技体育的日趋激烈地展开已成为国内外体育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高原训练中若干训练学问题以及在实际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杨 《内江科技》2009,30(9):23-23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引起固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就高原训练时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北石油大学“高效钻井破岩技术研究室”(High-Efficiency Drilling and Rock Breaking Technology Laboratory)(以下简称为研究室)于2010年7月28日通过专家论证,9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室隶属于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室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研究室。研究室依托东北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学科,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室以发展石油钻井高效破岩技术为主要目标,研究方向涵盖油气井工程力学、岩石破碎学、流体力学及钻井工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云南科技管理》2014,(4):67-67
<正>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云南省创新型企业。研究所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开展高原电工技术与节能技术服务。本所设有国家高原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高原电工产品环境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电工设备高原环境适应性检测平台",机械工业高原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械工业电工设备高原环境适应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高原电工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行业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13,(10):1-1
吴天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医学(高原医学)专家。1935年6月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地区,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高原医学研究国际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20.
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前身为始建于 1930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动植物研究所。开创我国鱼类学、原生动物学和藻类学等学科研究的老一辈著名生物学家王家楫、伍献文和饶钦止等 ,是该所的创立者。5 0年代初该所由上海迁至武汉 ,经学科调整后 ,成为国内惟一专门从事内陆水体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已发展为拥有 7个研究室 (鱼类学研究室、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室、鱼病学研究室、淡水生态学研究室、藻类学研究室、水污染生物学研究室、白豚研究室 )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 1年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