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恨水作为报人小说家,其新闻观念与艺术追求之结合、其作品与新闻传媒的结缘,丰富了我国文学史与新闻史的研究;其作品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契合和嫁接,确立了张恨水作品在新闻传媒中的身份;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研究     
主持人语: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张恨水本人及其创作的30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一座富矿。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张恨水研究开始引起学界重视,出现了一批富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如何夯实张恨水研究基础、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空间?除重视现有史料的搜集甄别、归类外,还应将张恨水置于更广阔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形成她悲剧创作色彩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经历的变故、感情的受挫。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在其作品中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对扭曲的人性、对变态心理、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对"人性恶"等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近现代的众多作家中,民国才女张爱玲可谓是独树一帜,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以其苍凉的情感,冷艳讽刺的笔调深受人们喜欢。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带着一股浓浓的苍凉气息,正是这种"凉"的笔调成为张爱玲所特有的标签,张爱玲的文风和其身世、家庭、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有着很大关系,可以说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讽刺艺术风格,旨在进一步感受这位独特的民国作家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家”的阴影─—张爱玲小说的心理透视宗元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种极为突出而固执的倾向,那就是对家庭世俗生活的热情关注。阅读她的作品,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在作家的笔下,所谓“家”,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和环境,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昏暗、阴森、沉闷,...  相似文献   

9.
因为风格、境界各异,作家的学力、阅历、天分等各有不同,所以小说和小说家也有着"韵的高低"与"才的长短"的差异。张爱玲、沈从文、奥斯汀等都是极具天分但是学力一般,且近些年声名渐隆的中外作家。张爱玲、沈从文是上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后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分量和热度甚至超过传统的显学"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同样在英国,奥斯汀的6部小说也从小众范围沉淀成大众经典。通过分析发现,三位"韵高而才短"的隐逸作家的生活范围和作品题材都相对狭小而稳定,都有着敏感、内向的性格特点和纯净的文章风格。虽然个人学力、阅历都不足以使他们倾力于对普通人生的描写和对人性、人情的深刻挖掘,但他们的作品在岁月的淘蚀中仍保持了长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至爱。而《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则是她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张爱玲不仅从小喜爱读《红楼梦》,而且一生酷爱读《红楼梦》,她的创作与人生均在自觉不自觉中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特别重视读者,她不仅不断以自己预期的读者接受来调整作品,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构建作者与读者的良好关系的理论。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张爱玲的艺术创作取向,她的写作模式主要有:"传统 现代"、"东方 西方"、"边缘 猎奇"、"人性 兽性"四种,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读者,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至1949年10月这三十年间产生的中国新文学名著的版本叙述方面,最为混乱不清的莫过于张恨水的《八十一梦》。即便在作品问世已逾七十年的后的今天的版本实况仍不为人全知。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不仅能感悟出声音传达的情绪和形象,而且还经常在作品中利用声音刻画人物,结构作品,烘托气氛。她用各种不同的声响,构建起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声音世界,其中不仅流露出浓郁苍凉的人生况味、悲剧性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心态,而且还展示出一种苍凉之美,体现出了她对苍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曹丕的诗歌独具个性的内在之"气",有着丰富的含蕴,它具体地体现在作家及其作品的"真情"、"个性"和"风力"之中.  相似文献   

15.
解剖张恨水创作三千万言"金字塔"现象,对于正确引导繁荣当今的大众文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张恨水非同寻常的"故土情结"着眼,导入其故土文化--皖江文化对作者人品及文品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天柱雄浑厚重、顶立率性的山品与教仁坚毅、淳朴务实的民性相融洽的地域环境中所生发出的独特的人文历史气象熏陶影响了张恨水的人生观及文学观,使之为人与为文显忠厚坚毅之气,扬朴素勤俭之风,尽教直孝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与张爱玲都以通俗起家,以通俗小说创作为主,文本极具现代性。关于二张的个案研究非常丰富,但两人的比较研究尚为缺乏,对两人现代性特质的具体研究比较更是稀缺。论文先对二人小说的现代性特质进行主题、情感价值观、艺术三方面的分析比较,再从身世、教育、流派和哲学角度追溯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分析两人在通俗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制高点地位及两人现代性成就对通俗文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但在正统中国现代文学史主题中,无论是上世纪20年代的文学与民族救亡,30年代的文学与阶级斗争,还是40年代的文学与抗战,她仍然只是被作为一个"另类"安置。20世纪中国风雨飘摇的时代,是一个从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上看都滋生悲剧的时代。而张爱玲正是以她融贯古今中外的悲剧作品和风格而屹立文艺之园。从现代悲剧观入手,可以发现张爱玲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悲剧的继承发扬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悲剧文学的丰富发展,也是对世界性现代悲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的《遗腹子》和张爱玲的《琉璃瓦》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社会现象:家庭生活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对封建传统观念进行透视的一个切入点。但两篇作品的观察视角和主题内涵有着较大的差异。把两篇短篇小说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比较其异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分析叶、张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的《长恨歌》及张爱玲的部分作品分别描绘了不同时代的上海里弄里发生的是是非非,讲述平凡人的人生际遇与酸甜苦辣,在描述小人物的文字里,都透出一股悲剧意识,并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高度。通过对《长恨歌》及张爱玲作品中题材的选取,叙事手法的运用,切入点的选择等方面的比较,显示出她们笔下的上海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