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稹的古体诗在平仄、用韵、句式、修辞等方面表现出汉魏古诗的特色,具有汉魏古诗的古朴风格.他的古体诗讽谕兴寄与吟写性情并重,题材广泛,一方面开拓了古体诗的题材范围,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中唐感伤闲适的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2.
傅燮诇,是灵寿傅氏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自幼才思广选,创作了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他传世的诗集中五、七言古诗有七十一首,这些诗既有古体诗的一般特征,又体现着近体格律诗出现后古体诗的流变——诗人在创作时故意使用“拗句”使之平仄对仗,同时一部分诗还具有乐府诗的特点.对他的古体诗从体裁角度进行细分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古体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黄自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具有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感情和现实主义倾向,在他的多种形式的艺术歌曲中,熟练地将西方和声技法融入其中,还以古体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化和声运用的探索。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词曲的意境感情一致,而且歌词的韵律与歌曲的旋律、节奏结合紧密,并巧妙融入民族化,为中国以后的艺术歌曲创作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天宝后期至乾元年间,杜甫和许多思想上推崇儒学,创作上以古体诗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诗人交往,如和他共游慈恩寺且相互唱和的储光羲、薛据、高适、岑参,还有《箧中集》诗人张彪、孟云卿、王季友,可能还有《箧中集》的编选者元结以及苏源明、郑虔等。杜甫和他们进行过诗歌创作的讨论,杜诗中留下了学习他们的痕迹。杜甫此时一改前期的创作风格,用大量的古体诗反映时局动荡和民生疾苦,杜诗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受到这些诗人创作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杜甫在五言古体诗歌创作中,将近体诗的格律运用到古体诗中去,根据情感需要,赋予古体诗新的格调形式,使古体诗音节上成就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以两句为基本单位去研究它的格律,其五言古体诗格律上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为基本式,即上下两句末两字不看,前四字保持平仄两两相间,上下相对。另一种为连调式,即平仄比例为五五式或四一式。以整个诗篇去研究,则句与句之间也往往遵循一种格调规律。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杰出的民族诗人吴岸的诗不仅带有热带丛林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征,而且又呈现出人类共有的主题和世界性意义。他的创作从他所处的时空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创作,做到了本土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融汇中西,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趣谈杂体诗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辞赋、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座座丰碑,耸立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廊里。历代诗人如璀璨的明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诗歌在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古体诗主要包括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的第一部文人诗集《楚辞》,向五言、七言诗过渡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8.
赵仁珪先生的学术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集中在宋代文学和禅学方面,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启功研究,近年来则主要在古体诗文以及书法创作方面。赵仁珪是当前学术界少数能够将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学者之一,他以深厚的学养与儒雅的风范践行了艺术化的学术之路。  相似文献   

9.
南宋中后期,道学中人与江湖派、四灵对诗歌的体裁有不同的取向。道学中人朱熹、张栻推崇古体诗创作,排斥近体诗的写作;四灵则大多写作近体诗,较少有古体诗创作;江湖派则在两可之间。这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对诗歌体裁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诗歌体裁及诗歌发展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他们中有的派别则违反了他们所提倡的诗学思想。通过梳理这三派的诗学思想,比较他们在实际创作中不同诗体的数量,可以理清南宋中后期文坛存在的关于诗歌体裁争论的现象及根源,解析道学派的诗学思想与现实创作中的矛盾成因。  相似文献   

10.
古体诗是古诗词的一种。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古体诗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具体地感受古诗词作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就诗论诗,进而丰富对传统文化的感受。从古体诗的特点入手,结合古诗词教学提出重视体例、划分结构、解读背景、深情朗诵、文本对比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在古体诗的学习中收获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