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式排球20世纪80年代末起源于日本,亚洲和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这项运动。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在全校教职工中举办了我国首届软式排球比赛。同年又在天津体育学院举办了首届软式排球学习班;年末原国家体委又在成都体育学院组织了表演赛。1996年出版了《软式排球竞赛规则》,拟在我国软式排球竞赛中试行。在原国家体委制订的《中国排球事业2010年计划纲要》中规定“要通过开展软式排球激发青少年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并要求“把软式排球发展成为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的基本构成单元,在全国开展和普及这项活动”。1 软式排球是一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美国排球的“金字塔”(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曾是北京体院的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在青海体工队有5年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经历,还参加过1976年在漳州举办的全国排球教练员培训班。1985年我自费留学美国,在犹他州立大学获体育硕士学位,现任SYRACUSE大学女排主教练。我在过去的17年中,曾担任过美国五所大学的教练或主教练,目前在NCAA的309支甲级队中,以286胜141负的成绩,在教练中排名第35位。应《中国排球》之约,现将我所了解的美国排球介绍给读者。美国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运动于1895年起源于美国,五年后第一个专用排球也在这里产生。美国排球协会成立于1925年,第一支…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保加利亚的《竞赛》周刊上刊登了1976年与1980年两届奥运会各项冠军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见表)。从表中看,女子项目中的篮球、游泳、田径运动员,男子项目中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在四年中平均身高变化不大。其他项目,如女子排球和手球、男子排球明显地倾向于吸收高个子队员。女子体操向矮的方面发展,而男子  相似文献   

4.
1976年 1月16日至20日 中国排球协会代表张千及其一行,参加 在日本召开的亚洲排球联合会代表大会。 3月5日至12日 中国排球裁判组,由组长马达才率领, 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亚洲地区国际排球裁判训 练班。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2009年出版的译著《排球》教材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基本结构的特点、内容变化的规律,并以体院通用2005年出版的《排球》教材为范本,提出体院排球教材编写体系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全能型"教材的发展方向。旨在扬长避短,以使《排球》教材体系更趋合理、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6.
嘉铭评说(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祝嘉铭是我国体育界的著名人士,更是排球界颇有见地的学者和专家。他从事排球工作45年,致力于推广和发展世界、亚洲和我国的排球运动,是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排球理论家。自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专家论谈》栏目中,开辟《嘉铭评说》,他将根据世界排球运动发展动态以及现代排球技术的特点,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飨读者。祝嘉铭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1955年进入上海排球队,1960年至1975年为国家队选手,参加过多次世界锦标赛和其他重大赛事。1975年开始从事排球教练工作,曾任上海男排助理教练、…  相似文献   

7.
我看《中国排球》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李蓉辉1985年新春伊始,中国排球协会创办的《中国排球》杂志诞生了。《中国排球》杂志创刊至今的十年间,为推动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为广大排球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排球运动诞辰100周年的日...  相似文献   

8.
新规则 排球技术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规则"每球得分制"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排球运动的发展,赋予排球运动新的活力。用系统的、动态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排球技术的特点,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和掌握排球运动规律,为完善排球运动理论和指导实践服务。所谓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所采用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在以往各版本的《排球》教科书上,由于作者所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排球技术特点有所不同,例如: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排球》教材(92年版)将排球技术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四条:1.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2.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技术动…  相似文献   

9.
总结过去 再创辉煌──记2001年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3目6日,中国排球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球重点城市并首次有业余体校代表共百余人参加。在本次会议上,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蓉芳作了《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重振排球雄风》的讲话,中国排球 协会秘书长、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高沈阳作了 《关于<2001──2008排球运动发展规划>的说明》 的报告。在本次会议上,中国排球协会对2001 ──2008 年两个奥运周期的中国排球作出了 具体规划:中国女排在2…  相似文献   

10.
新规则是指根据国际排联制定的1989——1992年的国际排球竞赛规则,在1984——1988年《排球竞赛规则》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经国家体委审定,在全国执行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高洋 《桥牌》2013,(5):1-1
4月11日,为期4天的桥牌国家级裁判员学习班在宁波圆满落幕。32名国家级裁判员参加了学习班,认真学习、研讨了中国桥牌协会2013年审定的《中国桥牌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12.
金币灿灿史书辉煌百年诞辰隆重登场为纪念排球运动诞生100周年,由中国排球协会组织编写和制作的《中国排球运动史》和中国女排五连冠纪念金币,金秋时节在北京隆重面市。在排球史和纪念金币的首发式上,中国排协秘书长周晓兰说:排球运动传入中国虽已有90年历史,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对全国高等学校《球类运动———排球》教材(2001年版)和全国体育院系《排球》教材(1999年版)这两大全国统编教材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排球技战术分类与命名的内涵。结果显示:两种教材的技战术分类与命名的内涵均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两种命名方法与内涵是否符合实际或为大众所接受,其科学性都有待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3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赛事和参赛队的调研,发现学校排球在四川省各地市州发展不平衡,无论是排球人口还是技、战术水平均存在较大差距;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评分标准差距大,特别是助跑摸高差距最大;四川省排球后备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排球"唯高度"引起了广泛争议和关注;基层排球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软式排球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已在我国大力开展并已得到迅速普及。由于软式排球运动的开展即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所以软式排球在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被列为正式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项新运动,软式排球的技术、战术教学成为当今学校排球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成为了专业人士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是《钓鱼》杂志倡导的钓鱼推广年。《钓鱼》杂志各项比赛好戏连台,刚刚结束了;每钓大聚会,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钓鱼培训学习班4月27日在南京胜利圩垂钓基地正式开课,三地对抗赛也同时拉开战幕一时间垂钓基地群贤毕至,嘉宾云集。来自全国各地区近百人参加了《钓鱼》杂志社主办的第一期学习班。  相似文献   

17.
西北边远地区高校推广软式排球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软式排球的出现,为排球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短短的几年中,软式排球已在我国生根发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和关注。特别是在非专业人群中,如中小学、高校的学生及中老年人当中,软式排球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999年,软式排球正式被列入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大纲》,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全国大学生排球协会还举办了数期全国高校软式排球训练班,近百所院校的代表参加了学习。软式排球在全国高校的快速发展及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为它在西北边远地区高校的开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础。排球在中国曾是一项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8.
张玉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125-126,128
运用数理统计、内容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1有关排球运动的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分析,探讨12年来硕、博士学位论文排球科研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有关排球运动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数量逐年增高,整体呈上升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非体育学科领域的硕士和博士关注排球运动的研究;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项目是室内排球(六人制);热点研究主题是关于排球教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成功迈出排球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功迈出排球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袁伟民历时3天的全国排球竞赛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是中国排球界深化排球改革的第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有两个:第一,讨论了《中国排球事业发展2001计划纲要》。大家认为这个《纲要》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总的指导思想是比较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载这些精湛的世界优秀排球选手拦网技术动作的照片选自日木《排球月刊》1987年第一期,可供教练员、运动员们参考。近代排球拦网技、战术,改变了过去单纯防守的性质,已发展成为攻击性的拦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