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中写了将近二十个笑话,不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使小说雅俗共赏.在小说中,穿插诗词歌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模式,但是穿插笑话(有时是小故事),并不多见,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小说中,几乎没有,但在<金瓶梅>中却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他的名字与笑话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与其揭露明代社会黑暗的主要内容相应,《金瓶梅》的语言颇具讽刺效果与谐趣特色。这种效果与特色的取得,有时靠运用积极修辞方式,有时则只用白描手法。同时,《金瓶梅》还充分利用小说语体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穿插引用笑话、诗词曲语以及其他体裁文字,巧用人名、称谓等营造讽刺效果,体现谐趣特色  相似文献   

3.
同为“世情小说”,《金瓶梅》是肇始,《红楼梦》是以《金瓶梅》为起点发展起来的高峰。《金瓶梅》以描写西门庆家庭的兴衰历程为主线,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人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穿插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从而使故事情节显现出波澜迭宕的艺术效果。《红楼梦》明显地师承《金瓶梅》的这一特点,沿着《金瓶梅》所开拓的路子继续前进并且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中后期横空出世的一部"奇书",是中国世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作品中市井人物所讲的笑话,一方面折射出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瓶梅词话》作为世情小说的本色。同时,它在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明末社会道认审美观念等激变的产物,它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流向,推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全瓶梅》批评,推动了我国小说观念的充实、深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明代《金瓶梅》的原始批评激活了后人的审美思考,崇祯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是我国以审美眼光审视《金瓶梅》的第一人,评点使原始批评中美学判断具体化并成为张竹坡系统批评的先导,在《金瓶梅》批评史上起着双向联结的思维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金瓶梅》社会价值初探王基《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是涉及到这部有争议的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评断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列。一、《金瓶梅》与东京相关的人物《金瓶梅》中与东京相关的人物数量是...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竹坡的《金瓶梅》批评,历史地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明崇祯本《金瓶梅》评点的理论成果,经过开拓和深化.建立起了自己的完善的小说批评体系。张竹坡的《金瓶梅》批评,充溢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明确的审美指向和系统的文体结构。在理论上,张竹坡确立了以形象和“情理”为核心的小说观,明确阐释了小说的创造性以及与生活本源的关系。张竹坡重视小说阅读的审美指导。  相似文献   

9.
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朱星先生在《〈金瓶梅〉考证》中指出“善用方言,成语,谚语,歇后语……这也是其他小说所不及的。”确实,仅就歇后语的运用来看,《金瓶梅》的特色也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从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给董其昌的信中评论《金瓶梅》“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算起。到2000年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为止,已有四百多年。这四百年中,前三百多年对《金瓶梅》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瓶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且成绩斐然。《金瓶梅》被日、德、英、法、韩、匈牙利等文译成全译本或节译本流传在国际文学艺术舞台上,《金瓶梅》遂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在《金瓶梅》研究中,已出版的《资料汇编》和各类专著上百种,论文数千篇。一本小说能在国内外掀起如此热潮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12.
刘婆子是《金瓶梅》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她集药婆、卦姑、师婆三者合一的身份,增添了小说的社会生活内容的世俗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于《金瓶梅》的介绍中,给学生分析刘婆子三种身份的活动特征,有利于理解《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社会生活的面貌,从而更好的理解《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小说。在我国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金瓶梅》为推动中国小说的发展立下了一块无可替代的丰碑。《金瓶梅》确实是一部奇书,一部有个性、有色彩、有韵味的奇书。本文就作者的美学追求,谈三个问题。第一,从《金瓶梅》的美学风貌,看作者的  相似文献   

14.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作者不必求新,《金瓶梅》作者的答案就在明人笔记中。《金瓶梅》12种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被陆炳“诬奏”、“籍其家”、“沉冤”,“托之《金瓶梅》且最早拥有《金瓶梅》手抄全本的“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只能是王世贞;《玉娇李》与《金瓶梅》同出一人之手,《玉》作者是王世贞,《金》作者也应是王世贞;《金瓶梅》“指斥”的“时事”与王世贞家世相关,所写明代官吏多为王世贞的熟人;《金瓶梅》大量借用他书素材正是王世贞提倡模拟方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实践;大哭:李瓶儿与善写丧葬场面体现了王世贞的家庭遭际、哭癖个性与心理特点。吴晗文章及“非王”说未能剥夺王世贞的《金瓶梅》著作权。  相似文献   

15.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在很多方面将中国小说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就《金瓶梅》一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而言,张竹坡认为《金》是一部泄愤之书,通过对个人的批判扩大到对整个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就《金瓶梅》与众不同的创作手法而言,张竹坡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以其中一些重要的美学理论观照了《金瓶梅》第23至第26回中的一段小故事——“宋惠莲之死”。这段故事在书中虽只是一处“闲笔”,却不失为张竹坡小说美学理论的一个极好范例。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43-145
笑话这一体裁是大众化的。《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是晚清小说杂志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刊登了273则笑话。有些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已经"过时"。笑话不再让人发笑的原因:一是由于语言的变迁,二是由于服装的变迁,这是文化变迁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7.
书函交际是《金瓶梅》故事建构的重要载体,主导了以西门庆家庭为叙事中心的结构脉络,推动了世情小说全新建构体系的建立与成熟。《金瓶梅》书函语言及使用情境与明代日用类书所收录的供市民使用的书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这为研究《金瓶梅》作者身份提供了新视角。在《金瓶梅》叙事建构中,书函交际具有私密性、粘连性与隐匿性三大特征。其中,私密性成为《金瓶梅》的结构基础,粘连性和隐匿性分别推动了《金瓶梅》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形成。书函的局限性则为反思《金瓶梅》所暴露的明代女性处境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在明代“四大奇书”中,《金瓶梅》的梦境描写是最多的,也是水平最高的。《金瓶梅》中的梦境描写,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影响,产生了比较好的叙事效果。甚至世情小说之最———《红楼梦》中的很多梦境描写都是从《金瓶梅》里借鉴而来。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作者以西门府为主要场所,描绘了一副明末家庭生活画卷。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所安排是作者敷衍情节、塑造人物的典型环境,在《金瓶梅》中,居所安排不仅作为典型环境,还作为一种成熟的叙事技巧,对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刻画、表现主旨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技巧进一步应用到《金瓶梅》以后的小说中,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伴随着《金瓶梅》的研究热,发表了许多有关《金瓶梅》的论文,其数量逐年递增,以至于很难全面而详细地掌握目前的研究现状。仅仅在该书作者的讨论过程中,有理有据提出的候补作者就有王世贞、李开先、屠隆等十几人。然而《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仍是悬案。因此,这部小说具体是什么时间写成的也未能揭晓。本文试图从干支记日的角度探讨《金瓶梅》的执笔时代,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该书的执笔时代能够确定下来的话,或许对于寻求《金瓶梅》的作者也会有所研益。通常论及《金瓶梅》的形成时期包含如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