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树林旅游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旅游场所,而且有利于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提出北海山口红树林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湛江红树林造林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红树林大面积减少,红树林质量明显下降,影响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发挥。通过人工造林,能迅速有效恢复红树林资源,提高红树林质量。文章结合湛江地区多年造林实践,总结了红树林造林技术要点,分析了影响红树林造林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鹏(1931.12.18-)湿地生态学、红树林专家。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厦门大学教授、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理事会理事。现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省)红树林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科学调查和生态系统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 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4.
海南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滩上的一种热带性森林,为热带海岸特有的水生木群落类型。海南红树林是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品种最多、长势最好的基地,它是东方红树区系的典型。典型的东方型红树林群落海南红树林是我国北回归线以南最特殊的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它处于海陆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结构复杂,自养层与异养层清晰可辩,营养物质多样化,能量来源丰富,生产力旺盛,非生物条件非常优越,从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海南红树林群落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或许你对红树林并不熟悉,不过2003年8月6日全国湿地调查试点工作在海南省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启动,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红树林的关注。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在我国,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和香港的沿海地区有所分布,而在这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面积就占了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82%。那么,拥有“红树林”这样一个美丽名字的景观是不是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呢?美丽的海南红树林景观在海南省,有两处著名的红树林景观。其一是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北部的东寨港,绵延50公里,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海岸湿地资源和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的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湛江市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理念、设计目标和规划布局结构的分析,探寻红树林湿地公园恢复保护和挖掘其旅游科普资源的途径,为实现红树林湿地公园在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等多方面效益上的可持续性作出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载鸣 《资源科学》2005,27(2):116-120
为提升台湾科技产业,争取高科技及精密工业投资,因而位于台湾台南沿海过去为传统引海水制盐的基地被规划成为科技工业区,希望藉由便捷之交通网及整体景观设计,开创南台湾工业区之新形象.基地原为南部重要之制盐场区,引进海水之渠道沿岸着生茂密之红树林植物,除保护坡岸外,更孕育多样化之河口生态体系;现虽因制盐工业式微,然既有滩地仍有大量水鸟聚集,开发单位希望复育当地堤岸既有之榄李及五梨跤等红树林植物,塑造地方特色,并达成开发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之双赢目的.红树林生育于河海交会之感朝河段,环境较为特殊,因而适生植物之器官、生理及繁殖均经演化以适应环境特质,因此红树林育苗及栽植工作需考量生存之环境特质为,有别于一般绿化工程,本研究控制灌溉方式,调节感潮水位及水份盐度,以达理想之复育存活率.现有基地基础盐化情况严重,为避免盐分随水分回渗至土壤层,因而复育区栽植基础以及回填土均加以处理,并定时监测土壤盐度,以确保栽植成功.复育工程自育苗、栽种、抚育历时五年,景观亦由灰白之盐山盐田改变为绿意盎然之红树林绿带,除提高土地利用之加值作用外,亦达成建设农渔业生态环境优美化及生态环境保育之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植物资源是陆地生物向海洋生物过渡的重要群落,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场所,对于研究世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红树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但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导致红树林资源锐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的介绍,重点阐述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马昇鑫  周玲玲  王晋  余静 《资源科学》2022,44(12):2580-2593
红树林是中国重要的蓝色碳汇之一,由于人为破坏导致其面积骤减,对中国蓝碳储量造成重大损失。本文使用监督分类的方法,解译了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1990年、2000年、2010年以及2020年4个时间节点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保护区红树林面积与生境破碎度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建立保护区对红树林面积恢复有重要意义;②本文划分的4个核心区面积变化与保护区整体有所不同,其中,高桥核心区、营仔核心区和雷州市东岸核心区红树林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面积增长显著且破碎化程度有明显降低;而通明湾核心区由于受到水产养殖的影响,修复效果欠佳。同时,本文结合当地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分析了影响湛江红树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区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值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已使我国红树林面积剧减,其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逐渐变弱。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值货币价值作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值货币价值每年12.6×108元,每hm2价值9.24×104元,其中,凋落物的价值0.28×108元、木材价值0.12×108元、栖息地价值6.39×108元、抗风消浪价值1.05×108元、污染物处理价值4.76×108元、科学研究价值0.0206×108元。另外,根据能值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时间尺度,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流量价值和存量价值的概念,并应用于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计算。这方面的量化研究,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屏障,素有“海岸卫士”之美誉。红树林有独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尤其在固岸护堤、发展近海渔业、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全球红树林总面积正以每年超过0.7%的速率减少,如何保护红树林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各地相继采取减缓红树林退化的措施,在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地区进行了造林恢复。然而由于造林地及造林树种选择不当等原因,多数以失败告终。造林成活率低下是制约红树林恢复重建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还有造林树种单一、林带宽度过窄等。近二十年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滩涂不断扩散并造成危害,红树林生态系统亦遭受严重威胁。如何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侵占的滩涂有效控制互花米草并尽快恢复红树林,成为一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保护区并没有成为红树林的终极避难所,随着高楼大厦、住宅、高速公路直逼保护区,红树林沼泽面积迅速减少,保护区红线面积不得不三次进行调整,如今只有368公顷福田红树林是全国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有“海上森林”、“海上绿茵”之称的红树林,生长在海边的滩涂泥地上。落潮时,红树林的根部可露出水面,与别的陆地植物一样生长;涨潮时,海水把树身大多数吞没,只露出树上端的绿叶,在咸咸的海水里,红树林照样能生长。红树林不但能减轻海啸的破坏力,还是海岸边的一道美丽风景。每每涨潮时,远远望去,就像大海上漂浮着一片森林,既壮观又美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选择实验法的广西红树林湿地修复意愿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岩  李京梅 《资源科学》2016,38(9):1810-1819
修复补偿是保育红树林湿地功能不退化的重要手段。基于环境效用水平不下降的假设测度居民对修复红树林湿地各项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是修复补偿的技术前提。本文设计了基于被调查者个人“特定现状评价”的选择实验对广西红树林湿地修复的居民偏好和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确定了红树林面积、景观完整性、湿地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四个修复属性及相应属性水平,对北海、钦州、防城港297个居民随机抽样调查,运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居民支付意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对修复湿地水质的边际支付意愿最高,为48.44元/(年·人),其次是红树林面积29.79元/(年?人)和生物多样性27.62元/(年?人);②各项属性“特定现状评价”均为最低等级的居民平均每人每年愿意支付153.56元修复红树林湿地,使其各属性状态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③居民对各修复属性的偏好存在异质性和非对称性。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部门科学实施红树林湿地修复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概况、良种选育与濒危树种扩繁等方面梳理了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需解决生物入侵、有害生物、生境污染、人为干扰、宜林地的选择以及提高造林成功率的关键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南红树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红树林土壤层中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对采集自红树林土壤中的真菌菌株进行分离及纯化培养,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rDNA ITS序列的测定及同源性分析,通过BLAST比对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种属分类地位。结果从海南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325株真菌,共14个属,其中青霉属97株(29.84%)、木霉属73株(22.46%)、曲霉属65株(20.00%)、拟青霉菌属(6.46%)、枝孢属(4.31%)。结论海南红树林土壤中真菌资源丰富,优势真菌种群为青霉属、木霉属和曲霉属。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都知道,小狗、小猫等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这是共识。那么,问题来了,植物也有胎生的吗?可别太惊讶,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同学们就随着小编一起去植物馆看看神奇的胎生植物——红树林吧!红树林不红首先,要和同学们明确一点,红树林并非树名,而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一种特殊的小型生态系统。左图的红树林是最典型的代表——红树科红树属的红海榄,它有着像三脚架一样的支柱根,将身体稳稳地扎在水中。树上挂着一条条状如铅笔似的东西,远远望去,满目绿意。一棵棵植株也就一两米高,矮胖矮胖的。是不是和你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呢?而且,这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红树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温州西门岛红树林根系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产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能力,从西门岛红树林根系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到128株海洋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分属于13个属,35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表明8株细菌为潜在新种。利用群体感应报告菌株检测发现31株能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占可培养海洋细菌总数的24%,均为变形菌门细菌。弧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的群体感应研究已较为清楚,而Celeribacter、产微球茎菌属、Poseidonocella和海杆菌属细菌具群体感应能力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西门岛红树林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尚有未知的微生物物种等待研究发掘,另外,大量具群体感应潜能的细菌可能对西门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你听说过被人们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吗?红树林其实并不是红色的,它们和陆地森林一样也是绿色的。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海湾、沙堤泻湖以及河口三角洲的潮滩上,就常常长着红树林。  相似文献   

20.
因为红树林强大的抗台防洪功能,它又被称为“海上长城”。有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中国的红树林正一路向北,进行着一场罕见的植物大迁徙。令人震惊的是,这场迁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让世人忧心忡忡的大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