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质”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一桶水呢?  相似文献   

5.
要引出“一桶水”王荣韬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具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而当今教学则是“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一桶水。”一个是“给”,一个是“引”,给的结果是使学生死记硬背、照抄照搬,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创造性、灵活性。而引的效果是使学生思维敏捷、学...  相似文献   

6.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者须有“一桶水”。为了学生的“一杯水”,教师必须充盈自己的“一桶水”,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给学生“一杯水”。一、“有水”须会“倒水”有这样一些教师。业务修养不错,知识水平不低,“桶里的水”很满,但就是倒不出来。讲课,或平铺直叙,学生兴味索然;或艰深晦涩,学生难以理解;或杂乱无章,学生理不出头绪。出现这种情况,是教者只重视“有水”,而忽视或不善于“倒水”造成的,实际上这是教者没有把学和识很好结合起来。“学”一般指所任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是从前人那里继承…  相似文献   

7.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当走出“用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式的教学樊篱,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相似文献   

9.
形容教师的比喻很多,像园丁,红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踏上教坛,师长们谆谆教导的却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了无愧于这“一桶水”,更为了实现心中未圆的大学梦,我不停地读书,  相似文献   

10.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11.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个观点早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自己有了“一桶水”,怎样倒给学生“一杯水”.在现实中,有些教师,他们的“纵  相似文献   

12.
“为有源头活水来”李裕德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当有一桶水。”这话是说教师应当比学生知道的多;但仅有一桶水还远远不够用。宋朝的朱熹写过一首《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说的是读书,...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教科研讨论会上,许多老师感慨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常流水,这常流水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一股清泉。”好一个“一股清泉”!曾几何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理论成了至理名言,即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满足学生“一杯水”的需求。然而,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知识除了以传统的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之外,还可以以动态的超文本形式存在。网上学习、资源共享成了当前热门话题。人类知识系统正发生着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传播途径越…  相似文献   

14.
其一很多人鼓励师范生学习,总要以“杯水”和“桶水”为喻:教师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但是,有怎样的“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呢? 从现象上看,一桶是无数杯的集合量;一桶也可以分割成无数小杯。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并非只是从自己成桶的知识库中一样一样地拿出未,奉献给学生,而需把“桶水”经过提炼、凝结、升华之后才能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老话了。看了通海县、东川市培训教师的经验,想起最近听到有的教师说的另外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当有长流水。”这话说得真好,表明对教师进修提高的认识更深一层了。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话有一定哲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对之反思,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8.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时我想老师真的很博学,要有比学生多m那么多的知识。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毕业,也走上了讲台。学校领导也经常对我提起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话又演变了,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老师要成为小溪,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想想这句话无论怎么个说法,中心都是要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相似文献   

19.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合格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关于“一桶水”和“一杯水”关系的理解,传统上强调的多是教师知识的给予,而缺乏对学生接受过程中情感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尊重。因而关于教师的“一桶水”的的理解一般大都是从“量”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很少从“质”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教育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决定学生’一杯水”的水质,与学生知识网络体系的构筑和人格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连自己都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而教师要在创设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教学气氛外,显然还要设法改善自己的“一桶水”的水质,把“科学饮料”化为美味之琼浆,甘爽之玉液,使学生趋而乐饮之。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加以分析,以期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2003,(11)
有一个说法,叫做现在的教师要“从‘一桶水’到‘长流水’”。意思是说过去强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知识更新快了,传播途径多了,即使有了“一桶水”也可能很快成为没有用的“死水”,学生只能在这种“死水”里讨生活,怎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呢!这种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值得赞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