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心理反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资料报道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一种利用低氧仪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 ,它能够提高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抗缺氧能力。为了研究它对心理反映能力的影响效果 ,本文作者对 15名女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被试除两人在两项心理测试中没有进步外 ,所有被试心理测试的成绩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心理测试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实验组好于控制组。研究显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提高缺氧条件下的心理反应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对于耐力训练小鼠机体能力的影响,包括抗氧化能力及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进行耐力训练后测定血浆和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肝脏、心肌、骨骼肌中MDA的含量、SOD及GPX活性及膜流动性的测定。结果:训练结束即刻,训练组MDA含量、SOD活性及肝组织GPX活性显著升高;膜流动性与训练对照组相比增大,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训练结束24h.训练组MDA含量、SOD及GPX活性降低。尤其对于加DHA、EPA组,MDA含量下降更为明显,其骨骼肌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实验组红细胞膜相对流动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线粒体膜流动性明显高于训练对照组,相比于安静对照组有升高趋势。结论:较大强度运动训练使机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长期训练可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DHA、EPA有增加组织SOD和GPX活性的趋势。长期较大强度运动训练使红细胞膜及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DHA、EPA有很好的拮抗这种损伤作用,对线粒体膜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小鼠有氧代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含量的影响。方法:经典方法测试间歇性低氧训练心肌、脑、股四头肌中CCO、SDH的含量。结果:心肌组织中,低氧训练组(EHG)比对照组(CG)和运动组(EG)及低氧组(HG)中CCO和SDH含量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组织中,EHG中CCO含量最高,和CG、EG及HG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HG比CG和EG中SDH含量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HG比HG的SDH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四头肌组织中,EHG中CCO含量最高,其中EHG与C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EG和HG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EHG中SDH的含量最高,其中EHG和C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HG及EG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提高小鼠心肌、脑组织及股四头肌中CCO和SDH的含量,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为此训练方法运用到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灌服冬虫夏草小鼠的力竭游泳训练实验模型,测定了小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灌服冬虫夏草后,小鼠游泳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说明冬虫夏草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服用冬虫夏草可减轻运动所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小鼠的伤害。另外,冬虫夏草对小鼠肝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组织酶的外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小鼠心肌、骨骼肌中LDH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间歇性低氧和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鼠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测试LDH的活性。结果:心肌中,运动低氧组中LDH1含量最高;骨骼肌中,运动低氧组中LDH5含量最高。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心肌中LDH1和股四头肌LDH5活性都有升高,既反映了糖酵解能力的提高,同时高氧化部位有更多的氧化基质,产生更多能量。IHT提高了糖酵解能力和消除乳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间歇性低氧训练实为平原条件下的模拟高原训练。近年来,颇受国外体育界的关注。笔者从训练方式、运动训练负荷、低氧性缺氧负荷、适应性的持续能力及训练计划安排诸方面对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特点及其对提高抗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研究、应用作一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利用低氧仪在平原条件下模拟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低氧环境,对运动员进行间歇性(脉冲式)的低氧刺激,以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抗缺氧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20世纪90年代由俄罗斯逐渐传到其他国家,并应用到运动训练中.但是间歇性低氧训练实践一直存在争议:多数受试者的运动水平并不高,或者并没有设对照组,真正运用到优秀运动员并设有对照组的研究并不多,还有一些研究显示间歇性低氧训练不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听觉刺激模式与篮球运球技术练习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运动知觉训练对运动技术形成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实验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差异显著,显示有较大的进步。实验所采用的复合刺激的练习方法比单一的身体练习有较大的正迁移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灌服几丁质·几丁聚糖小鼠的力竭游泳训练实验模型,测定了小鼠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灌服几丁质·几丁聚糖后,小鼠游泳运动力能明显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说明几丁质·几丁聚糖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服用几丁质·几丁聚糖可减轻运动所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小鼠的伤害。另外,几丁质·几丁聚糖对小鼠心肌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组织酶的外泄。  相似文献   

10.
于飞  刘照涌  吴中量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08-410,413
为研究S86 3天然果蔬饮料对小鼠肝脏自由基代谢及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小鼠力竭游泳为运动疲劳模型 ,将 10 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游泳组和实验游泳组。观察各组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游泳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比对照游泳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0 1)。实验组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丙二醛 (MD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实验游泳组与对照游泳组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丙二醛 (MDA)含量则与对照游泳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这些结果表明 :S86 3天然果蔬饮料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清除能力 ,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具有极佳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是通过实验对大鼠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测试,进一步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有氧代谢能力和酸碱平衡代谢作用的机理。选用健康纯种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运动低氧组。NS组自由活动和摄食;HS组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NT组进行无负重自由游泳训练;HT组每天先进行运动训练,然后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运动和低氧训练的方式和负荷安排同NT组和HS组。3周正式训练后测试并比较各组血气指标。结果表明HS组动脉-静脉O2cont差值比NS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HT组比NS增大,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动脉-静脉SO2差值的变化与O2cont一致。HT组静脉pH、BB、SB、BE均比NS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通过增加组织摄取、利用氧的能力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间歇性低氧训练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可增加血液的碱储备和缓冲酸性代谢产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潘秀清  王菊 《体育科学研究》2006,10(2):79-82,85
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IHT)是一种利用低氧仪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且已被证明对提高有氧代谢是有效的.本篇主要介绍了IHT后机体生理生化基础的变化以及低氧训练后训练效果的时效性,目的在于对间歇性低氧训练后有氧代谢能力改善的时效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有氧代谢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血常规、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等指标进行测试,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可能机理。结果:本实验所采用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虽不能明显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但可显著提高红细胞2,3-DPG的水平,表明了间歇性低氧训练可增加血液向组织释放氧气的能力,从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间歇性低氧训练、疲劳和恢复对H反射参数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以及训练结束后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对H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自制低氧混合气体,对8名短跑运动员进行每日10~11%O2的循环低氧刺激,持续两周,在IHT前后以及IHT之后的疲劳与恢复过程进行H反射各参数测试.结果:两周IHT训练前后M波振幅增加,H波潜伏期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疲劳后即刻H渡振幅下降,恢复期前三分钟H波振幅显著降低,随后逐渐恢复,在恢复期第15分钟,H波振幅显著升高.结论:H反射是敏感的反映低氧训练以及疲劳对短跑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影响指标,并提示H反射低氧训练的改变以及运动性疲劳前后以及恢复期的变化与两周低氧训练引起的H反射通路脊髓水平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抗疲劳实验、耐缺氧实验、耐寒实验,测试理中丸对小鼠应激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小鼠进行抗疲劳、耐缺氧、耐寒等实验研究,论证理中丸抗寒、抗疲劳作用的有效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理中丸高、中剂量组对于小鼠游泳时间具有延长作用,对耐缺氧能力无显著作用。理中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耐寒实验结果显示存活率明显多于对照组,理中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细胞数和IL-2数优于对照组。研究认为:理中丸具有一定增强小鼠抗寒、抗疲劳能力,增强抗寒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脾脏功能,促进IL-2水平等免疫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 or 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IH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科 学辅助训练方法,通过对间歇性低氧训练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的研究和间歇性低氧训练与其它低氧训练方法的比 较研究,将间歇性低氧训练与其它仿高原训练在理论上加以区分,以推动间歇性低氧训练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笔者通过间歇性低氧训练 (IHT)对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和有氧代谢酶类等方面影响的文献综述 ,说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为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 90年代初在俄罗斯率先发展的一种新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通过人体实验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 ,实践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系统功能 ,提高气体代谢效率 ,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传统高原训练方法的补充,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显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使机体生理机能及分子水平产生适应,如血液的EPO、RBC、Hb和骨骼肌HIF、VEGF、肌红蛋白以及毛细血管密度等产生一些适应性变化。由此.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