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6,(5):F0002-F0002
2002年初,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在市纪委、市纠风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一栏作为全市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重要载体的日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时任南通市长的罗一民在节目开播时接受记者的采访,而采访录音的片断成为该节目的固定呼号。《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以“替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促部门纠风”为宗旨,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到电台直播室与群众交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许多广播电台相继开办了行风热线类舆论监督节目,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热线》、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安阳人民广播电台的《效能监督热线》等,一时间行风热线节目遍地开花。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节目开始出现话题代表性不强,嘉宾观点不一,主持人引导不力,节目形式雷同,听众热线不热等现象,节目办成了“投诉站”、“咨询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安阳人民广播电台《效能监督热线》节目的一些管理办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吉安电台《行风热线》节目播出近两年来,38家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的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对群众的困难、意见、建议等给予了明确的答复,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充分信任。作为一档新闻舆论监督节目,《行风热线》真正起到了架通政府部门、窗口行业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桥梁和密切党群关系、切实为群众释疑解难的直接通道的作用。2004年上半年,《行风热线》节目被评为吉安市“十佳广播电视栏目”和江西省“十佳广播栏目”。2003年,中共中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邢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理政热线节目《行风热线》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这标志着《行风热线》从邢台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成长为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21日,铁岭市纪检委、监察局、市政府纠风办联合在铁岭市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早上7点到8点的黄金时间开办了《行风热线》节目。开播到现在,一直备受党政机关和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收听率一直很高。可以说,《行风热线》节目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加强廉政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我认为,《行风热线》节目是广播新闻实现“三贴近”的成功尝试,它找到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孙辉  京遥 《记者摇篮》2005,(9):50-51
抚顺电台新闻台从2004年初开始与市纪检委、市纠风办联合推出一档《行风热线》节目,每周一至周四,邀请58家委、办、局及窗口行业主要负责人上线,受理群众的热线投诉咨询;每周五推出“评点反馈”,并不定期地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编采人员深入社区居民中,受理投诉,现场制作节目。广大群众热情称赞《行风热线》节目是干部勤政、廉政的“监督岗”,  相似文献   

7.
为密切党和群众关系,促进政府部门的效能建设,2007年7月25日,义乌市纪委、纠风办和义乌人民广播电视台联合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现在,《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已经成为义乌听众最喜欢的节目,收听率名列义乌人民广播电台各节目之首。《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成功,一方面是适应了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舆论监督直播节目《行风热线》在全国各省市电台开办得如火如荼。2005年9月,《行风热线》节目在玉林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出,和全国其他电台开办的同类节目一样,《行风热线》在玉林一开就热,一播就火,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实现了新闻与宣传的完美对接,也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构筑了一个服务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为发展人民民主、强化社会监督,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浓墨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阳光热线》节目是一档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纠风办和台州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台州广电总台广播新闻综合频道承办的新闻监督类热线互动节目,其前身是《行风热线》,2004年11月开播以来,始终坚持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节目宗旨和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模式,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推进全市政风行风评价工作的开展,促进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台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范围。  相似文献   

10.
李虹  许洁 《视听界》2004,(5):55-56
淮安人民广播电台与淮安市纪委、市监察局于2001年4月27日成功开播了《生活热线特别节目——行风热线》,同年10月21日又联合举办《行风热线》第一期大型户外直播节目,到今年7月底,这两个节目分别开办136期和17期,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给予高度的评价,市委宣传部授予典型名牌节目、宣传思想工作优秀项目奖。  相似文献   

11.
淮安人民广播电台与淮安市纪委、市监察局于2001年4月27日成功开播了《生活热线特别节目——行风热线》,同年10月21日又联合举办《行风热线》第一期大型户外直播节目,到今年7月底,这两个节目分别开办136期和17期,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给予高度的评价,市委宣传部授予典型名牌节目、宣传思想工作优秀项目奖。江苏省纪委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淮安市的做法及经验,省内许多纪检监察部门及电台同行来淮安台及户外直播现场考察学习。《行风热线》成功之处就是为形成党政监督、舆论  相似文献   

12.
<行风热线>是宝鸡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文明办、市纠风办、市广电局在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个大型直播对话节日.宝鸡日报社、宝鸡电视台与电台联动刊播.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8日,由临沂市人民政府纠风办和临沂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创办的“行风热线”节目正式开播。“行风热线”节目开播7年多来,热线火爆,长盛不衰,以至于成为一种“行风热线”现象。本文旨在对临沂市“行风热线”的成功运作做一解析。一、以机制为保证,以创新为抓手,以活动为载  相似文献   

14.
看到安阳人民广播电台办了这么好的一个节目,心里感到很振奋。我认为这个节目与别的台的同类节目相比有六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安阳人民广播电台的《效能监督热线》节目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大家知道,所有行风热线节目,通常都被冠以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监督岗“,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领导了解民情的“平台”,“窗口”等等称谓。  相似文献   

15.
宝鸡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宝鸡《行风热线》是2002年8月5日开播的,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13:00时在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次日《宝鸡日报》刊登实录,电视台配合做现场或专题报道。当时在西北尚属第一家。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线”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积极努力、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下,截止今年6月底已播出541期,接听群众热线电话3400多条,接待来信来访上千人次,涉及行风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4300多条,其中70%的问题通过对话交流,现场得到解决;20%的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分别作出处理并向群众公开作了反馈;…  相似文献   

16.
王小文 《视听界》2002,(4):62-63
今年四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淮安人民广播电台和淮安市纪委联办的《生活热线——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节目》的新闻:省纪委也在江苏推广了《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活动》的经验。地方台的一档热线直播节目何以能产生如此之广的影响?它准确的节目定位、独特的节目个性、新颖的表现形式,值得广播人加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省部分市先后开展“行风热线”活动。行风热线是由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办主办,新闻单位配合,专门成立了“行风热线办公室”。汕尾市行风热线开办于7月5日.每周二在市电台开通直播热线电话.由市领导或市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作客行风热线。亲自接听并解答问题。《汕尾日报》于每周四将热线电话内容及查处情况在第三版如实刊登,并于下周四同一版面刊登后续报道“行风热线追踪”。  相似文献   

18.
冯晶 《新闻传播》2013,(2):198+200
本文概述了《行风热线》节目的主要功能,分析了《行风热线》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办好《行风热线》节目的有效措施,对于优化完善《行风热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剑海 《东南传播》2011,(11):137-138
“政风行风热线”是政府为了解群众呼声、促进部门行业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而开设的一种舆论监督类节目。本文围绕如何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这一主题,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实际,通过深入分析做好“三亲三疏”的必要性,试着探寻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全国各级纪检部门与当地广播电台联手,相继开办《行风热线》节目。一时间,《行风热线》节目在全国炙手可热。《行风热线》在全国各地的形式多样(武汉市称之为《行风连线》),但大同小异,它兴起于广播,扩展于其它媒体。《行风热线》节目的开办,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的行风建设,切实为当地的老百姓排忧解难,而且再次彰显了传统广播媒体独有的魅力。在全国许多开办有《行风热线》节目的城市中,《行风热线》已成为当地广播电台最受老百姓欢迎、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广播节目之一。广播电台作为《行风热线》的承办方,无疑要充当着策划、组织、协调等重要角色,而要履行好这些职能,媒体必须明确并严格遵守自己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