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全面提升报纸的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南阳晚报》办报改革的实践可以看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品牌、创新经营、营造区域优势等是地方晚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改进文风转变报风报纸的竞争力首先体现在报纸采编思路、新闻质量和队伍建设上。因此,从根本上讲,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新闻采编人员的"内力"。如何激发采编人员"内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南阳晚报》在改革实  相似文献   

2.
李红 《新闻三昧》2003,(6):26-27
新年伊始,《环球日报》在1月1日推出了一个中英文双语版:双语加油站。在此之前,《参考消息》已于2001年在周一副刊上开辟了双语版:画里话外。一些晚报、都市报如《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大河报》、《新快报》、《扬子晚报》等也都早已陆续开辟了双语版。在短短时间里,双语版就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这展现了报纸服务意识的一个新的亮点。在报纸同质化竞争的今天,单纯地打新闻牌已经不会占有太大优势,所以许多报纸把更  相似文献   

3.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09,(7):4-5
《辽沈晚报·铁岭版》合作模式取得初步成果将扩展到日报层面 据悉,《铁岭晚报》自2008年5月4日改版为《辽沈晚报·铁岭版》以来,在内容产品生产上受辽宁日报传媒集团采编队伍的指导、办报理念和报纸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辽沈晚报·铁岭版》有50%的版面内容由辽报集团提供,包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等,极大地提高了报纸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苏雪峰 《新闻传播》2010,(2):115-115
《北京晚报》是北京都市报晚报的领军报纸,《新民晚报》在上海独步晚报市场。研究《北京晚报》和《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对于了解京沪两地的文化内涵,了解两地的办报理念,寻找在两地办报的无竞争空间和借鉴两报的社会新闻报道手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搞好报纸的新闻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作为报业结构中重要的、特点鲜明的一支,晚报的新闻改革,亦将由转变观念开始,进而走入新闻实践的新天地。笔者不揣浅陋,愿贡献我的三点意见于兹:强化读者观念以增强晚报的可读性;增强竞争观念以尽扬晚报的时效优势;摈弃过时观念以增强晚报的时代特色。首先谈强化读者观念。在众多的办报观念中,读者观念至关重要,它对于报纸,恰如顾客观念对于产品生产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十堰晚报坚持“办市民有用的报纸,做读者贴心的报人”的办报理念,走“新闻立报、服务强报”之路,报纸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搞好报纸的新闻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作为报业结构中重要的、特点鲜明的一支,晚报的新闻改革,亦将由转变观念开始,进而走入新闻实践的新天地。笔者不揣浅陋,愿贡献我的三点意见于兹:强化读者观念以增强晚报的可读性;增强竞争观念以尽扬晚报的时效优势;摈弃过时观念以增强晚报的时代特色。首先谈强化读者观念。在众多的办报观念中,读者  相似文献   

8.
在新民晚报搞经济报道,常琢磨各报经济新闻的特色。人民日报——政策导向;经济日报——宏观分析;经济参考——硬软交替;解放日报——综合报道;文汇报——思辨阐述……对比上述各类报纸,晚报经济新闻应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关于这个问题,报社领导和富有经验的老一辈晚报新闻工作者曾有过多次精粹的表述。我们的办报方针“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同样适用于指导经济新闻的采编;“信息化、群众化、生活化”和“时令性、多样化、可读性”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鄂东晚报认真开展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反对新闻低俗之风,抵制和杜绝虚假新闻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发挥晚报特点和优势,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情,积极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广大市民和读者的认可,提高了晚报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一、努力提高新闻品质,防止和杜绝虚假新闻 一是实行新闻采编和广告经营活动严格分开。新闻采编人员不再承担广告创收任务,这样就从制度上杜绝了过  相似文献   

10.
董广安 《新闻爱好者》2010,(12):165-165
收到新近出版的《报纸采编考评研究》一书①,仅看书名,还以为是供专业考评人员阅读的。仔细读完,才发现它的读者面其实非常宽。可以说,对于许多关注新闻理论以及新闻采编实务的读者,它都有阅读价值。该书虽然研究采编考评,  相似文献   

11.
增强党报新闻性需要解放思想、搞好定位,以改革创新姿态反思并重塑办报路径,并建设过硬的采编出版队伍. 在突出新闻性基础上体现党性 报纸的共性.新闻性是报纸的灵魂.所谓新闻性即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新颖性等要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12.
《宿迁晚报》作为"中国改革之城"宿迁的第一张主流都市报,作为江苏报业改革先锋,《宿迁晚报》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显现着革故鼎新的魄力以及裂变释放的强大影响力。创刊11年来,该报始终坚持"贴近、有用、好看"的办报宗旨,办精品报纸,树媒体品牌,与政府同心同步,与百姓贴心贴肺,从不哗众取宠,从不固步自封,做透本土新闻,做精国内新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办公技术现代化的发展,数码照片技术和新闻采编网络技术,在新闻采编出版工作上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全国有2000多种报纸,大多数报社都利用新闻综合业务网(简称新闻采编网)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记者可以通过电脑扫描将新闻照片输入新闻采编网,处理成数字化图像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为出版部门编发照片提供信息;发稿部门通过采编网编发所需照片,使新闻记者和出版部门的采编工作都变得更加快捷、科学,大大提高了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新闻采编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新闻照片能够转变成为存储在采编网络中数字化的…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中旬,笔者有机会对目前特色鲜明、生机勃发的中西部四家报社进行考察。这四家报社是:河南郑州《大河报》、陕西西安《华商报》、四川成都《华西都市报》和《成都晚报》。现将考察结果综述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定位:找准办报立足点 三家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定位都是:一切按市场规律办报,是市民生活报,要做市民的忠实公仆,让老百姓爱看。凡是远离新闻的讲话、文章及不受欢迎的专刊专版坚持摒弃。 《大河报》提出:下到市场大海中去。采编新闻不是依据官职大小,而是看其新闻含金量的大小,采写和编发老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新闻。《华商报》提出:为老百姓办报,以读者为中心,让每条新闻、让报纸的每个零配件(包括题花、尾花、花边等)都成为精品,做到党和人民都满意。  相似文献   

15.
钱峰 《新闻实践》2015,(2):63-64
减少办报错误、提高办报质量,是一张报纸最基础的任务,与每位采编人员息息相关。本人从事记者职业13年,在防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前不久绍兴晚报举行报纸防错座谈会,就记者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报道出错一般可以分为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对此一一进行解剖分析,做到警钟长鸣。一、技术性差错:往往是自己大意或者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16.
戈缨 《新闻传播》2005,(6):46-46
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要使一张报纸得到读者的欢迎,要使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精心的规划设计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播电视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它像一株株小草,在党委机关报、晚报和各种专业报纸的夹缝中茁壮地成长。怎样提高广播电视报的办报质量?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把广播电视报如何刊载新闻的问题解决好,让新闻在广播电视报上唱主角。这是因为,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面向公众发行的定期出版物”(《新闻学简明辞典》第83—8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这个定义出发,广播电  相似文献   

18.
提高报纸质量,关键是报纸的定位,试看当今的晚报“豪门”,海派、京派、粤派、浙派哪一家不是定位准确,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浓郁的地方特点和鲜明的晚报特色,才独步报林,称霸市场?办报实践告诉我们,抓住“三特”是办好晚报的唯一途径。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晚报塑造形象的根本加入WTO后,过去那种以等级观念办报的意识,已被以市场价值为取向、以读者为核心的竞争价值观所取代。如今的报纸,在办报理念上,日报与晚报、行业报与都市报的差别越来越小。因此,只有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报纸,才能被读者接纳。在这一点上,《大同晚报》本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原则,以受众需要为取向,从报纸的形式与内容入手,不断调整新闻结构,刷新版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创刊十年来,《大同晚报》几乎年年改版,其目的就是按照新闻规律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淡化日报特点,突出民生民情的关注,真正把《大同晚报》办成一张老百姓喜欢的报纸。浓郁的地方特点,是晚报赖以生存的土壤地域性报纸,因受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想在综合性报纸中与强手对垒,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地域性报纸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打好本地牌。近年来,一些省级报纸跨地域来大同办报,竞争中,《大同晚报》非但没有垮下,反而愈战...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不少报纸趋同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早报、都市报等,无一例外地选择“大而全”的办报思路,给人“千报一面”之感,从内容到形式,很难用不同的特点将它们清楚地区分开来。体现在版面上,无非是“新闻 副刊 专刊”的模式。各家报纸不仅版面设置大同小异,连风格定位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连刊载的新闻内容也差不多,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晚报在内容形式上跟其他综合类报纸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在出版时间方面迟于日报、晨报和都市报,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更处于不利境地。因此,在目前的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晚报更应该…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生产上,《武汉晚报》推行"双品牌战略"和"项目负责制",最大限度激活新闻人的潜力与活力,让新闻产生立体效应.在办报机制上,《武汉晚报》摸索出一套"新闻、活动、广告、发行"四轮驱动的办报模式.四个"一"相加,不是简单等于"四",而是相互融合,再造一个报纸发展新引擎,给报纸发展注入强劲的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