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当前报纸文体演进中的一大特色,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断裂与沉寂之后,时评重又焕发生气,成为各报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眼球的重地。如北京日报经常以“长安随笔”“北京晨语”等栏目发表时评文章,中国青年报更是一直把时评作为自己的“招牌”,就连一向走大众路线的南方都市报也把第二版辟为时评专版,宣称“德不高则行不远,站得高则看得远”,以此追求“高品格”。从各报的反映来看,时评越来越受到报界人士的青睐。经济时评作为时评的一种,更是异军突起,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济时评的出现,是近年来时评文体的一大突破,它大大拓宽了时评的评论领域。经济时评与人们的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经济时评呈现出一种“学术化”、“理论化”、“贵族化”的倾向,亦即显得过于“硬化”,比较难以达到通俗化、平民化和贴近性的目的。那么,  相似文献   

3.
时评,作为新闻品类中的阳春白雪。向来被人们看作一份报纸的高端产品。时评版是现代报纸加强言论建设的一种成熟形式。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通过时评版拓展报道深度,彰显报纸个性的做法被越来越多国内报纸采用。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新闻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报纸一大亮点。尤其是经济时评,它以其对最新经济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具有创新市场潮流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观念.迎合了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成为了今天颇受读者欢迎的一个新闻品种,它甚至被人认为是可以影响政府决策的新闻品种。一张日报的要闻版面,如果能够每天有一篇具有新意和思想深度的时评,无疑是很耐读的电很能够提高报纸档次的。过去我们爱把言论比做报纸的旗帜,今天的情况是。言论可以反映出一张报纸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5.
洪巍  王聃 《青年记者》2009,(20):45-45
近年来,我国报纸时评进入了一个发展期。但其中的报纸时评重稿现象,越来越引发业内外人士的重视与忧虑。报纸时评重稿,即指部分时评撰稿人向多家报纸投稿,最终导致同一篇时评稿件在一家报纸的不同版面,或于同一天在多家报纸上同时刊登的现象。就报纸时评的功能而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报纸时评进入了一个发展期。但其中的报纸时评重稿现象,越来越引发业内外人士的重视与忧虑。报纸时评重稿,即指部分时评撰稿人向多家报纸投稿,最终导致同一篇时评稿件在一家报纸的不同版面,或于  相似文献   

7.
因时应事而发,议论精辟辛辣。作为近几年流行于媒体且受读者欢迎的文体,时评正在越来越多的报纸上大行其道。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相比,时评更强调时效性、针对性,题材和作者也更加广泛。这些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姿态上与受众平等交流的时评,“放下架子谈心,张开笑脸对话”,在润物无声或击掌称快中影响着社会和公众。不过,在时评版面越来越多的同时,泥沙俱下的现状也应引起业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看问题的视野会越来越广阔,发表意见的趋向也会越来越多样,这也对时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保证公众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评论的权利,又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的责任,也是有待于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当今人类步人地球村的信息时代,媒体企图独家发布新闻早已不现实。而观点制胜却成为了媒体竞争的利器。时评,就是报纸发表观点的主要文体。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为了加大报纸信息量,增强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可读性,河北日报进行了一次改版,开办了经济生活、社会和文化三个周刊。“圆桌”作为经济生活周刊头版上的重点栏目,应运而生。回顾几年来的编辑经历,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在当下经济时评类栏目日渐式微的形势下,一个好的经济时评类栏目离不开编辑和作者共同的悉心经营。一、稿源是办好经济时评类栏目的重要保障。就我们自身体会而言,“圆桌”开办的最初半年里,稿源成了决定栏目生死的最重大课题。首先是来稿少。虽然事先我们已经考虑到愿意写经济时评的作者少、会写者更少的现实,但…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越来越受到各大媒体的重视,不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网络都越来越注重开创有自己特色的评论版。《深圳商报》的时评版从其独特视角和不拘一格的写作思维,成为非常受读者欢迎的板块,体现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集中分析了2004年6月6日到7月6日的商报时评,总结了在其文章写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思维。  相似文献   

11.
刘文斯 《新闻窗》2009,(2):81-82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版面中起着主导作用。《燕赵都市报》作为一份都市类报纸能跻身于大报的行列,其成功之处取决于它时评的鲜明特色。面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人们想要听到权威的观点,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造就了中国报纸时评的繁荣和发展。在报纸张扬个性,争夺读者眼球的时代,《燕赵都市报》时评版的成功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报纸时评正在摸索着向前发展,《南方都市报》一直致力于践行在大转型的时代关注这个转变的国家与社会的时评理念,并将视角更多地投射到民生层面,其大众化的个性特色十分鲜明。解读南都时评的时评理念、公共言论平台搭建以及内容表达上的亲民风格,有助于为报纸时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时评是近年来在媒体上兴起的一种新闻文体。这些年传统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广播与新兴媒体网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媒体竞相展开自己的优势来争夺读者、观众和用户人群。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时评风吹遍中国新闻媒体。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新闻媒体对时评的文体特征认识并不是很明确,以至于报章网络的许多时评流于形式、盲目跟风。《南方周末》为此发表了叶匡政的文章《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网络和一些学术期刊上关于时评危机的说法也不绝于耳。那么,时评——这个中国新闻评论的第一文体真的只能是昙花一现吗?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竞争中,时评已成为媒体间互相比拼的重要内容。电视评论以声画兼备见长,网络评论以互动性强取胜,报纸评论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大量时评涌现,但报纸时评也出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时评是报纸评论的一种。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时评,与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相比,具有快捷、灵活等优势,特别是时评的监督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因而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时评,不只是媒体的一个产品,更是媒体吸引受众的焦点、扩大影响力的重点,也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着力点。越来越多的报纸开设了时评版,有的已做到一天一个版。为做好时评版,《厦门日报》的做法是通过接"地气"、通"民气"的本土化、草根化操作来旺"人气",增强了报纸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正处于第三次"时评热"时期.其中,报纸时评的发展势头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预设观点,不注重观点的平衡呈现;二是少数作者素质偏低,制约了时评的传播致效;三是观点雷同,浪费了报纸版面资源.发展传播学为报纸时评赋予了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为此报纸时评传播管理者应从时评有益于国事的高度出发,保障时评的表达自由;报纸时评工作者应增强伦理道德意识,以国利民福为依归进行创作;报纸时评"生产链"全系统应强化精品意识,用优秀作品来充当公共空间的优质话语.  相似文献   

19.
新闻停滞不前时,时评则迂回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国维 《青年记者》2004,(10):14-15
当越来越多的报纸、越来越多的版面变成时评时,我们为新闻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评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报纸不可无时评、媒体不可无时评,以至于不管是报纸还是网站,倘若不开辟时评版面或时评专栏,就被认为缺乏现代意识和影响力。那么,时评在其兴盛过程中,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规律性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