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就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是思维在作者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思维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联想思维活动,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新闻写作也不例外。新闻是社会现实的最直接的反映,而社会现实是一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非常复杂,因此记者要写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就需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这种品质使记者遇事能够求异求新求深,不肤浅,不盲从,更不会随大流。《羊城晚报》一位记者,一次在晚间近12点钟时,发现街上到处都是人,而这些人多数都背着书包,步…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中除了记者本身具备的社会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外,思维方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有下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开头,所以在写新闻的人里边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采访四两写”,来表明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说过一句话:“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当不好记者的。”那  相似文献   

4.
贺钢 《新闻知识》2001,(10):37-38
多段落的行文方式用于新闻写作,在西方新闻界是极寻常的事,特别是广泛地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上。用此种方法写出的新闻,集中地体现了西方新闻界一切为了读者以及经营需要的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用多段落的行文方式写新闻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有心的记者的实践结果已一再地证明,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由于受传统写作的影响,写新闻依然是以长段落为主。近些年,虽然不时有强调新闻多分段的声音,但整个新闻界依然没有多大改观,“三大段导语、主体、结尾式的新闻”依然占据主体…  相似文献   

5.
想象在新闻写作中的功用之一,是创造一种新闻写作氛围。新闻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不是机械活动,不是不需要任何心理情绪就可以进行写作的。有了好的写作氛围而写的新闻,比之在那儿“挤牙膏”写的新闻有可读性。作者在采访新闻时,有两个思维过程交叉进行;逻辑判断过程、审美判断过程。前者是对于新闻社会价值的权衡,后者是对于新闻美的审视。仅有前一个过程,只能写出传达信息的新闻而不能写出美的(可  相似文献   

6.
想象在新闻写作中的功用之一,是创造一种新闻写作氛围。新闻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不是机械活动,不是不需要任何心理情绪就可以进行写作的。有了好的写作氛围而写的新闻,比之在那儿“挤牙膏”写的新闻有可读性。作者在采访新闻时,有两个思维过程交叉进行:逻辑判断过程、审美判断过程。前者是对于新闻社会价值的权衡,后者是对于新闻美的审视。仅有前一个过程,只能写出传达信息的新闻而不能写出美的(可  相似文献   

7.
体 育新闻是以消息的形式反映报道发生在体育领域里的体育人物、体育比赛、体育会议 ,同其它社会新闻一样 ,体育新闻也具有存在性、现实性和报道性 ,也必须尊重事实 ,反映体育现实 ,重视体育受众。在新闻界 ,一般把体育新闻分为三类 :比赛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在这三种类型的体育新闻中 ,由于报道的对象不同 ,切入点不同 ,写作时各类新闻对记者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那么如何写好体育新闻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站在受众的角度 ,从他们的接受能力、欣赏要求出发写出体育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反映的对象是体育方面的重要或有特…  相似文献   

8.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9.
我在参加刊授学习前,读书和写作态度很随便,不求甚解,写作不打复稿,采访不写提纲要点,写作后又不想修改,经不起推敲。通过学习《新闻知识》《新闻基本理论》《报纸编辑学》等教材以后认识到,写新闻不是单一的实践活动,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也要有丰富的事实材料,还要有一定的表现技巧,要想反映得恰当,准确。我认为要反复地推敲修改。“多改出佳作”。如去年八月间沈阳市微波站载波班在抗洪  相似文献   

10.
形象思维与新闻写作陈宗安新闻写作与形象思维,这是近几年国内新闻界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从报上也能看出,新闻界近几年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和进步。然而,规范化、程式化的思维定势仍根深蒂固,并不时地反映在报纸版面上。所以,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写新...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中运用形象思维,其意义在于写“活”,给受众以真实感、形象感、现场感、亲切感。形象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表现既不是形象加思维,也不是思维加形象,而是形象化了的思维,思维化了的形象。它要以生活的真实为前提,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作品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新闻写作中如何运用形象思维呢? 首先要求作者在采访活动中观察要细。要认真观察采访现场的一切情景,观察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掌握更直接、更真实、更有把握的“独家细节”。著名记者黄钢在回忆他早年在延安当记者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对于大众来说是现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追求,而新闻的品质也是记者写新闻的一个关键,如果想让自己写出来的新闻不同于别人的或是想比别人的更加有亮点,这就需要记者的"创造性思维"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使自己的作品区别于其他记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新闻意识根源于新闻实践,新闻工作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人类杜会和自然界新近发生的一切人们应知、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无一不为新闻工作者所关注、所涉足。这种实践范围的广泛性、深刻性,给新闻意识提出了客观要求。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整体把握的自觉认识。这种意识越强,对新闻实践的能动作用就越大。 然而,在新闻实践中,特别是驻地记者的新闻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面临着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记者活动的有限性与所反映事物无限性的矛盾,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4.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15.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导刊》2007,(3):44-45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  相似文献   

16.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认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事”学,在记者笔下,新闻反映的是事实的变动,是社会面貌的真实再现。但新闻又绝然不是“忘我”的实践活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凭藉自我的认知结构、洞察能力、思维走向。使得新闻保持着事意契合的符号意蕴。一个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性的记者,在秉持自己的良知、对人民的深爱的同时,理应赋予新闻以浓浓的人文关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也是“人”学。事实上,新闻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可以  相似文献   

18.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歆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方圆 《新闻知识》2002,(4):38-3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写好一条消息的导语则是难中之难。一是导语置于开篇之首,要以最简洁的文字,反映新闻最主要、最新鲜的内容。二是导语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框框。梁衡同志曾指出:对大多数记者来说,“为了适应新闻这个框子,一些本来好的,对读者有益的东西也只好割爱了”。新闻毕竟是写给读者看的。写好导语与发现新闻同等重要。有鉴于此,梁衡在新闻的实践中,对消息导语写作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对他的导语写作特点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以供同行借鉴。聚焦局部,…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记者的职业行为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愈来愈多地发生冲突与矛盾。这是记者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的表现。记者的职业角色使其拥有了某些因为这种职业而附有的特殊的权力.同时记者的社会角色也反映出其在社会大系统中所附着的作为社会人的义务与责任。记者作为从事着具体的职业有着明确分工的个体的人,不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特别是在新闻采集过程中。应当以面对的具体情况为现实依据。以不违背社会良知。不侵害公民的生命权、隐私权为行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