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报纸,越来越多了。报纸多了,自然就要出现竞争。于是,报界大战,金戈铁马,好不热闹。战事之频、战术之多、战场之大,前不见古人。比如,发行大战、有奖大战、促销大战、价格大战、扩版大战、分娩大战(母报办子报)、易帜大战、用纸大战、版式大战乃至字号大战等,令人眼花缭乱。纵观横看这些大战,人们会发现,在战略上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扔了西瓜。这就是,它们没有开辟主战场,没有开展质量大战,没有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给人一种办报人功夫在报外的感觉。人们常说,质量就是生命。这个命题,不仅适用于物质产品,也…  相似文献   

2.
孙焕英 《传媒》2003,(3):11-11
当前中国的报纸,实在不少。报纸多了,自然就要出现竞争。于是,报界大战,金戈铁马,好不热闹。战事之频、战术之多、战场之大,前不见古人。比如,发行大战、有奖大战、促销大战、价格大战、扩版大战、分娩大战(母报办子报)、易帜大战、用纸大战、版式大战乃至字号大战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国内报纸市场上,“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的浪潮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特别是时值岁末,有关报纸“价格大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一时间,“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报纸的“发行大战”呢?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观察、辩证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目前全国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南京、昆明等地则尤甚。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南京报业的低价和超低价竞争。1999年…  相似文献   

4.
王荣 《青年记者》2001,(1):10-12
近年来,在国内报纸市场上,“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的浪潮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特别是时值岁末,有关报纸“价格大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你瞧,南京报业的“价格大战”一波未了,昆明报纸的“发行大战”又烽火连连……一时间,“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报纸的“发行大战”呢?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观察、辩证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目前全国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南京、昆明等地则尤甚。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南京报业的低价和超低价竞争。一份报纸只卖1角钱,如此低价位的“价格大战”,在中国报业史上实属罕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南京掀起报业大战。各家报纸纷纷改版扩版,降价。一份四开16版的《江苏商报》和对开8版的《江南时报》每份售价贰角,《现代快报》、《每日桥报》一夜之间将售价降到一角,以此争取读者,赢得市场。有读者问:一旦快报和桥报售价不能再跌,而又冒出一家“报业大款”,报价不仅低于这两份报纸,甚至“买一送一”或提供新优惠,那报纸行业就会出现惊人的价格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报纸即成为大众文化中众目所注的“信息快餐”。然而,报业大战的爆发,对报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竞争,适者生…  相似文献   

6.
赵允芳 《新闻通讯》2013,(12):49-51
近一个时期,可能没有哪一家报纸像《环球时报》这样重视社论——几乎每天都刊发社论,有时甚至刊发多篇社论;可能也没有哪一家报纸像《环球时报》这样,其社论、评论文章能够引发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评议。而无论批评或褒扬,我们都应该首先看到其最为重要也殊为可贵的一点——  相似文献   

7.
王荣 《新闻实践》2001,(3):28-31
近年来,在国内报纸市场上,“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的浪潮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特别是时值岁末,有关报纸“价格大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你瞧,南京报业的“价格大战”一波未了,昆明报纸的“发行大战”又烽火连天……一时间,“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那么,在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报业大战烽烟滚滚,相互争夺十分激烈,激烈的程度甚至要用“残酷”二字来形容了。试看今日我们的新闻界,可有哪一家报社的老总不在为发行和广告操心的?可有哪一家报社的老总不在绞尽脑汁企图出奇制胜的?至于那些目前对市场还不太适应的报纸,也无不都在努力改造自己,希望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今年元旦前夕,宜宾“白毛女”罗昌秀辞世。1月4日至6日,一篇消息来源和署名各异,但表述文字和内容竟大致相同的报道陆续登上天南海北的各类报纸,其中竟有多家报纸说罗昌秀是喜儿的原型。北京一家报纸称:“大型歌剧《白毛女》主人公的原型、80高龄的四川宜宾‘白毛女’罗昌秀去世”;另一家报纸上罗昌秀照片下的说明为:“曾为‘喜儿’原型的罗昌秀”。上海和广州各有一家报纸的标题为《“喜儿”辞世》、《“白毛女”原型罗昌秀去世》;广州另一家大报在报道中也有“喜儿原型罗昌秀”之说……罗昌秀是喜儿原型吗?澄清“其然”并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8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2000多种报纸中只有二三十种是面向农村的.总发行量只相当一份办得好的都市报的发行量:我们绝大多数报纸近几年都在“都市化”,大中城市报刊大战越演越烈.农村却出现了“报荒”,成了“信息孤岛”.农民在享受新闻信息方面被边缘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真实性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松  唐天啸 《现代传播》2001,(6):128-129
1999年初,北京一家报纸登了一篇消息《中国发现160岁老寿星》,不仅登消息,有的报纸还报道了这位“老寿星”的养生经,搞得沸沸扬扬,炒遍大江南北。可过了不久,有家报纸用《99年假新闻第一案》的标题,揭露这是一则假新闻,是20年前的假新闻卷土重来,是有人借“老寿星”办班赚钱的宣传伎俩。采访者是个聘用记者,压根儿就没有见过“老寿星”本人。凡是刊登和转载此报道的报纸都被“涮”了一回,被人戏弄,无比的尴尬和遗憾。 这种无中生有的假社会新闻,只是贻害受众,败坏传媒名声,有的涉及政策、法规的造假,其危害性就…  相似文献   

12.
蔡雯 《当代传播》2001,(5):31-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报纸真正迈入了市场营销的时代。居住在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市民,已经享受了多年《北京青年报》“小红帽”们的优质送报服务,习惯了上班途中从“小黄帽”们手中买上一份刚刚出版的《北京晨报》;生活在西安的市民,对多份报纸“打包”销售已经习以为常;南京的老百姓,则在报界的“价格大战”中屡屡获得“超值”消费……不过,更值得关注的还不是这些精彩纷呈的营销策略本身,而是报纸营销对报纸产品改进、对报业发展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历史证明的规律———市场营销促使报纸价值充分实现经济效益支撑报…  相似文献   

13.
罗晓 《新闻采编》2000,(1):14-16
1999年是南京报业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南京读者最引以为自豪和得意的一年。因为在这个年份里,南京爆发了一场中国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价格大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南京的一些报纸竟卖到了一角钱一份,少数报纸还免费供读者阅读。难怪一些业内人士惊呼:当年英国的“便士报”又出现了。但他们又不愿将这种报纸称为“便士报”,而是美其名曰“廉价报”。笔者历时一月有余,每日必购南京市售的所有报纸悉心研究,并在采访各方人士后。方对南京此次爆发报业大战的原因、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南京报业市场的当前现状 目前,在南京报摊零售市场,人们通常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体育热潮的逐年增高,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宣传媒体中的“体育园地”不断扩大,其宣传数量之大,报道类型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宣传报道,为普及体育知识,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提供了精神食粮。然而随着人们体育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目前的许多宣传报道已难以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而且,在目前的许多宣传报道中,也混杂着不少“泥沙”,影响了这些精神产品的质量和宣传效果,从而形成了宣传数量多与宣传质量差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们…  相似文献   

15.
(一)人们常把要闻版比作一张报纸的“脸面”,甚至有“窥一版而见全报”之说,虽然有些“以貌取人”之嫌,但也颇有道理。这是因为,透过稿件的长短搭配、轻重处理,版式的高低组合、区位排列,报纸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要闻版更是直接地、集中地体现了一张报纸的读者定位、价值取向、风格特点和办报质量。没有哪张报纸不注重自己的“脸面”。生活类报纸、晚报和都市报类报纸自不必说,这些报纸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强化卖点、卖相,将各种版面手法用到了极至。各级党报紧随时代的大潮,要闻版成为其经营的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的阅读心理日益趋于“图像化”,读报先读图成了习惯。因此,报纸都把摄影报道作为争取读者群、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平民化 老百姓读报读图首先喜欢读“自己”。提高新闻摄影报道质量,应该在“平民化”上寻找突破口。只有贴近老百姓,赢得读者的青睐,方可谈得上提高报道质量的问题。《平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晚报家庭可谓人丁兴旺,由80年代初期的13家,发展到今天的100多家。平均每一个半月诞生一家晚报。这不仅在中国报刊史上绝无仅有,就是世界报刊史上亦属罕见。新闻界称之为“晚报现象”。这说明,目前是晚报发展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势态。 毫无疑问,报纸作为精神产品应该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但社会效益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在各类报纸中,应该说晚报是较早进入市场的。它不存在硬性摊派,也没有“皇粮”保障,大多数自费订阅。在当前新闻媒体大战中,晚报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发扬晚报优势,保持晚报特色,使市场机制下晚报经济新闻更加有创造性,更加生动活泼,更加为广大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任君宁 《新闻知识》2001,(11):15-15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以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媒体集团,将把触角伸进中国网络市场。中国媒体面临严岭的挑战。与此同时,“第四媒体”的出现,又引发了新闻传播业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上网,到1998年底,全球上网报纸已达4925家,到1999年底,我国至少有400家报纸上网。群雄逐鹿,内忧外患,人们不禁要问:在这场战争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首当其冲的地方报纸如何才能争得生存的权利?一、地方报纸的生存现状报纸的处境维艰从去年南京报业大战中可见一斑。对中国报业来说,成都、南宁、西…  相似文献   

19.
抓特点     
采写新闻要抓特点、选角度,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去年二月份,全国“质量月”活动,报纸上迅速出现了抓质量使企业扭亏为盈;抓质量使产品打开了销路的报道。我矿的实际情况是“皇帝的姑娘不愁嫁”,产品有销路却是“萝卜快了也洗泥”,这很有特点,于是我报道了本矿煤炭不愁销路提高煤炭质量的消息,结果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煤炭报》两家新闻单位采用了。一九八四年底全国各地开展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利的活动,本矿在这一活动中办了十件好事,其中许多件是报纸上已  相似文献   

20.
办好一张报纸首先要办好一版。作为要闻版,要中之要还在于头条。头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张报纸的特点和质量,涉及办报方针和方向重点。对头版头条的选择,无疑是办好一张报纸须着力经营的重点。目前,不少报纸的头条普遍存在着五类“瘤疾”:一、分量不足的比较多;二、会议新闻多;三、时间性不强的新闻多;四、长篇新闻多;五、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报纸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版上,致力于头条新闻的改革,已出现可喜的新变化。笔者就此对《中国青年报》的头条走向与特点试作一些分析。经统计,1995年在《中国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