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出现,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方面的一次飞跃,它将长期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写文章发议论时,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借以传播革命思想,这是完全应该的,非常必要的。引用经典著作,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果引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举“綱”张“目”、“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部电影,若老百姓爱看,上座率很高,就“叫座”;若获专家好评,是“叫好”.一般地说,“叫座”与“叫好”是统一的,但也有这样的现象:百姓叫好的,评价并不一定高;评价高的,老百姓不一定爱看.在新闻报道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要使新闻报道既“叫好”又“叫座”,就必须找好上边的精神和群众脉搏的结合点,即选好坐标点,写出领导和百姓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读完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高继辉的新作《珍视理性》一书,感受颇多,其中景主要的一点是: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就必须加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本书的作者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从事新闻工作至今35年的实践和认识正是佐证。新闻业既是一项政治性很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操作好难度较大,不是像有的朋友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有文化,会写文章就行了。”因为新闻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性,且较为复杂:一是新闻有新闻的规律,新闻工作有新闻工作的规律,新闻事业有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陕西日报和它的前身——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一贯遵守着毛主席的话,经常在群众中,特别是在和自己有密切联系的通讯员中以及积极读报的工农读者中,征集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过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每期报纸一印出来,就常常先由编辑部的同志拿给群众去看,或者读给他  相似文献   

5.
文人将自己的劳动称为“笔耕”,既然是“笔耕”,就要有所收获,如齐白石有一方印,刻的是“我生无田食破砚”,好像是东坡的句子。无田,仍可以食,依仗的就是写文章了。今天把写文章得到的报酬称作“稿费”,古人则称为“润笔”。 这两个字见于《隋书》卷三十八的《郑译传》,郑被隋文帝  相似文献   

6.
张力 《声屏世界》2010,(3):25-26
叫好就是叫座,叫座就是叫好,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可“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一旦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较长一段时期,报纸上那种“叫座”的“花边消息”,似乎一直只属于晚报类报纸。在提倡党报亟须“三贴近”的今天,实在有必要让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品种,在党报版面上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8.
虚拟世界     
阿成 《网络传播》2006,(6):86-86
虚者,空也。只是我没有查过字典,不知道新华字典上怎么讲,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其实这是写文章人的本份,也是写文章之人和做学问之人的区别。如果给“虚”字加一点好听的解释——当然也是大众的理解,大约是说,礼貌、客气,谓之虚,比如谦虚。“谦”字好理解,谦者,让也。那虚呢?是说点客气的礼貌的话吗?如果是这样的理解,谦字的“让”就有问题了,显得不真诚。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报纸的“叫座率”,已时不我待。面向基层读者的地市县报如何提高“叫座率”?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大信息量。报纸信息量的大小是以内容是否有使用价值为尺度的。因此,首先应从整个报纸的内容上下功夫。要下决心淘汰那些不含信息的所谓“新闻”,那些没有新意的言  相似文献   

10.
“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烧红”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和它的一批主持人,这在学界和业界已是不争的话题。如果说,对那场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战争的报道样式及在其中的激情进发让服务CCTV-4的电视人品味了实现某些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带给他们的惊喜的话,那么,刚刚过去的这场对在本国本土上演的经典历史剧——“跨越海峡的握手”连战、宋楚瑜大陆行的特别报道则是对这种理念的承接和延伸,而因为是事关中国人个己痛痒,这种承接和延伸还具有了某种更深远的意义;如果说前者还带有某种“投石问路”的尝试、探寻意味的话,那么,后者则是一种自觉的拓展和自主的飞跃,因之自觉和自主,这种拓展和飞跃应该是具备了某种“质”的变化成分。  相似文献   

12.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高等院校里任教文学课程的时候.记得有个同学问我:“写文章有诀窍吗?”我当时因为想起鲁迅关于作文“并无秘诀”的话,便回答说:“没有”。那位同学又问:“那么文章怎么才能写好呢?”我又想到了鲁迅的话:“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所以,便回答说:“要多看勤练”。我当时还大约做了一些说明、解释,不过现在也记不起来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回答也竟然招惹了一点不快和烦恼。  相似文献   

13.
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思想 “从领导来看,办报是大家办报,从新闻工作者自己来看,办报也是大家办报。”(《邓选》一,150页。)邓小平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他的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思想。应该说,他的这一思想是直接继承毛泽东“全党办报”“全民办报”思想而来的,但又有了新的发展。 就全党办报,他一再要求领导者自己要拿起笔来,参与新闻宣传。他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拿笔杆子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拿到广播电台去广播。”(《邓选》一,145页。)…  相似文献   

14.
高明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该学的变为学生自己想学的,这样教学效果就好。办报亦然,如果能将群众“应知”的化为“欲知”的,宣传效果就会好得多。理性的“应知”不等于普遍的“欲知”“应知”和“欲知”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说:“所谓‘欲知’,就是群众所关心的事物,这是从群众出发;所谓‘应知’,这是从领导的角度考虑,群众应该知道的事物”。显然,由于领导有领导考虑的角度,群众有群众关心的事物,“应知”和“欲知”是存有差异的。一篇稿子、一个版面、一张报纸,要让上下两头叫好,领导和群众都满意,的确很不容易。许多事情,领导想让群众知道,群众也应该知道,但如果硬  相似文献   

15.
精心设置并办好专栏,对一个版面乃至整张报纸至关重要。人民日报社前不久举办版面主编培训班,社长王晨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如何设置栏目就很有学问。一个版上总得有一两个、两三个很叫座的栏目,并且精心把它办好,这需要新闻专业技能。”有人说,专栏是版面的“眼睛”,“眼睛”炯炯有神,版面楚楚可人——这是办报经验之谈。我国近现代报纸有重视专栏的传统,不少好专栏的故事传为佳话。归纳其经验,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曰名字好,二曰会经营。前者指有特点,易叫响;后者指能坚持,有看头。栏名人云亦云必然失之泛化,经营虎头蛇尾当然也很可惜。新年伊始,很多报纸都在设计改进方案,其中栏目设置是重要的一环。有鉴于此,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精心设置并办好叫座的栏目——增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选登5篇文章,有的谈言论专栏如何阐发观点,有的说新闻专栏怎样常读常新,“高招”各自有,“真经”一脉连:匠心独运,用心经营,则专栏可青春长驻,永葆活力。您想让自己负责的专栏也魅力恒久吗?捷径无它,重在用心。  相似文献   

16.
编辑聊天记     
正好赶上个周末,几个搞编辑工作的朋友凑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开了。不知是哪位饶有风趣地谈到了本行。他说:“咱们这班人在家当编者,出门访问是记者,自己写文章又成了作者。作者和编者往往是对立面,可在我们身上却统一了起来。”另一位搭腔了:“也别一概而论,咱们写文章的时候,也难免和编辑部闹些小意见,且不说他们改稿有  相似文献   

17.
署名要严格     
写文章署名的问题,作为文坛上的一件事情,也颇有些讲究,它有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风方面的问题。旧社会的情况不谈。新中国成立后,写文章署名,都由作者自便,真名也行,笔名亦可,作者们都郑重其事,风气是好的。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文章署名上也来了一场靠大革命”。“四人帮”反对报刊文章由个人署名。他们有个奇特的逻辑:“工人造机器不署名,农民打粮食不署名,你们知识分子写文章还署个什么名?”连稿费也取消了。但见各  相似文献   

18.
胡适先生在谈有关读书的话题时,曾经说过写文章发表“是吸收的利器,又可以说手到是心到的法门”一类的话。为什么说发表文章“是吸收(知识)的利器”呢?因为文章必须要有创见,至少也得有新意,那才叫做“文章”,才可能被编辑选中刊出。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腹中有“货”笔自圆(杂谈)刘学恭初写文章者,最急切盼望的莫过于自己的名字早日变为铅字。然而,在满怀的希望破灭之后,就会产生某种不正确的联想,或称“没关系”,或嚷“伯乐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_同理.写文章若腹中无”货”笔也难圆。要做到腹中有‘”货”,笔者认为是否可做好以下几台。一是“货”从书中来。古训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文章,光有热情不行,必须扑下身子多读书、多看报。多观察生活,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汲取自己缺乏的“营养”。同时,还要多写多练,用书中的理论来填补自己文章中的钙质,…  相似文献   

20.
写文章有“三要”:一要事实清楚,二要观点清楚,三要文字清楚。 写文章有“三怕”:一怕不新鲜,老生常谈惹人嫌;二怕平又淡;索然无味催人眠;三怕不精炼,拖泥带水叠罗汉。 写文章有“三味”:一要有“色”,写文章先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