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毛主席在他生前的许多重要讲话和文章中,曾经不止一次地肯定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他热情地说:“《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①学习毛主席有关《阿Q正传》的言论,特别是其中有关阿Q的言论,对理解这篇小说塑造的阿Q典型及其现实意义,会有很大的启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朱德民、郝胜道二同志的《阿Q精神之我见 》一文(以下简称《我见》,载本刊1981年第1期),试图“从逻辑的角度”,肯定“阿Q精神应包括积极的一面”,不赞成全盘否定阿Q精神,认为“把阿Q视为落后的农民”“未必妥当”;“从事实的角度来讨论阿Q精神”,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那个时候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斗争方法,是一种朦胧的自发的革命倾向,是精神的反抗”.这些观点,前者是对过去有些鲁迅研究者相同观点的发展,后者则基本上重评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应当说,《我见》对于《阿Q正传》这部“旷代的文章”(郭沫若语)的某些问题的看法,是比较新鲜的,这种大胆求索的精神也是值得欢迎的.可是,掩卷深长思之,尤其是重读《阿Q正传》之后,却不能不令人感到,《我见》之论,新则新矣,然而远远难于引人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3.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阿Q性格的本质特征研究方面,主流观点认为阿Q性格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胜利。这一观点无法解释阿Q性格中主动活跃、真干实做的一面。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阿Q性格自相矛盾,因而阿Q无统一个性,《阿Q正传》在小说技巧上犯了明显和严重的错误。实际上,阿Q性格是有统一的本质特征的,即身为国民而又缺乏民魂。这一本质特征既体现为他对异己的以官魂和匪魂为代表的封建伦理文化的盲目服膺,也体现为其生活方式的本能性。精神胜利只是阿Q适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他的核心性格特征。《阿Q正传》也没有犯人物无统一个性的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5.
一、目的与重点1、理解阿 Q 在《革命》、《不准革命》中性格的主要特征,认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2、学习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环境气氛描写对烘托主题、表现人物典型性格的作用。二、课文设疑与提示1、在阿 Q 的“深恶”革命,继而“神往”革命,到假洋鬼子不准其革命的过程中,如何来分析阿 Q 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提示:在阿 Q 的思想里,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很显然,这是反动统治阶级长期精神奴役的结果,表现在阿 Q 身上就是精神胜利法所起的作用。然而革命的消息却使百里闻  相似文献   

6.
杨前 《时代教育》2007,(8Z):74-74
在《阿Q正传》中,鲁迅是从胜利和失败两方面来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的。所以,阿Q精神胜利法的属性,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看,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阿Q是一个什么典型,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一方面由于这个典型本身内涵的博大精深,给人们提供了从不同侧面探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和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关(研究方法上单纯从社会学角度或用阶级论的观点去观照他,思维方式上用单向的线性因果联系的思维去分析他)。所以,关于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分歧很大。解放以后,经过多次论争,才得出“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典型”。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并写入了中学课本。前几年,林兴宅《论阿Q性格系统》(《鲁迅研究》85年第1期)的发表,将系统论引入阿Q研究中,把阿Q性格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解决了过去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8.
在《阿Q正传》中,鲁迅分明是从胜利和失败两方面来描写啊Q的精神胜利的。所以,阿Q的精神胜利的属性,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看,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1阿Q精神的实质从阿Q精神胜利法的失败中,可以看到,他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能在精神领域发挥作用,只解决自尊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0.
<正> 《阿Q正传》发表以来,研究者数不胜数。解放以后,研究人员注重阿Q的阶级地位及其革命性,结果造成了“它与鲁迅原作存在着一个偏离角”,“在原作中居于主要地位的对阿Q精神弱点的描绘被降到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呐喊〉和〈仿篁〉综论》,《文学评论》八五年第三期)。为了纠正这种偏向,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用心理学、哲学、系统科学方法论等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吕俊华通过哲学、心理学的分析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的心理和哲理内涵,林兴宅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分析了阿Q性格系统的复杂性。笔者也试图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以及哲学等知识来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及其实施法则。研究精神胜利对于理解阿Q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原文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文化缺省不仅是两种语言、相关文化表面所呈现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推理的问题。本文以《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连贯重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阿Q诞生记     
《阿Q正传》(见高中《语》教材第五册)是鲁迅先生最名的作品.被誉为“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美国学夏志清语)。无人不晓的主人公阿Q是鲁迅以惊人的艺术才华塑造出来的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是《现代汉语词典》唯一收入的小说人物词条。在世界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和辞书中.都可以查到《阿Q正传》的条目和有关阿Q的评语。阿Q是说不尽、谈不完的典型人物。关于阿Q的诞生,说来还挺有趣的呢。  相似文献   

13.
阿Q与陈奂生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都因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4.
阿Q是文学艺术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对于阿Q形象的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比三部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文学史教材(王瑶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及钱理群等人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对于阿Q形象的分析,来勘测三个不同时期历史文化图景及其文学理论"地形图",并以此厘清不同时期的文学史"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自发表以来,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通过分析《阿Q正传》复杂的叙述者的身份、叙述态度以及文本复杂的叙述结构来探讨《阿Q正传》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代表作《阿Q正传》,无疑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自发表至今,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国外研究者的许多意见和看法真让我们耳目一新。笔者在备课中发现有两本书:一本是《说不尽的阿Q———无处不在的魂灵》(陈漱渝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郾9),另一本是《阿Q70年》(彭小苓、韩蔼丽编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郾11),对有关资料收录较为齐全,现予分类综述,以飨同仁。一、阿Q与辛亥革命关于阿Q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国外研究者大多与国内研究者意见基本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日本学者林守仁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撰文指出:鲁迅以阿Q这个农民形…  相似文献   

18.
《关于阿Q》是说《阿Q正传》很早的一篇文章,其观点经鲁迅认可.它的主旨是憎,它的精神是负的.阿Q是中国的一切“谱”的结晶,是一幅中国人的坏品性的混合照相.因为“类型描写”,有一种相似的夸张和冷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阿Q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阶级属性等方面,试证阿Q不但是个农民,而且是病态社会中最不幸的农民,从而驳斥了某些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20.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在这部小说中,鲁迅用他的惊人的艺术才能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不朽的形象。几十年来阿Q一直活在人民心间。因为阿Q不仅充满精神胜利,更反映出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在文学史中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也给中国文学史上这些不朽的篇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