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开展幼儿教育时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通过各种教育游戏认识和了解世界。但是当前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习一些文化课程,许多孩子早早开始学习英语或者数学,使他们失去原本应该快乐的童年,很可能对以后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就如何把教育游戏更好地应用在幼儿教育中进行简要分析,只有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的童年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家长对儿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逐渐获得了众多家长的认可。而幼儿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跑线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中却仍然不理想。本文就从这一现状出发探究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家长对儿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逐渐获得了众多家长的认可。而幼儿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跑线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中却仍然不理想。本文从这一现状出发探究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游戏的运用,游戏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中适当采用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幼师应该尊重孩子天性,在适应孩子发展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运用先进的理念,从而让孩子在游戏世界中能够收获更多知识和快乐。本文介绍了游戏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以此促进幼儿成长,加快幼儿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应该让孩子动起来,在户外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快乐玩耍。在新课程教学下,儿童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应用应该在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实质性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对于适龄入学的儿童不管是在学校的选择上还是学校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普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注意。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也给了很多的幼儿园巨大的压力。他们根据家长的需求不断改变教学计划,让幼儿的学习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的需求。但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严重,当家长看到孩子在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时固然很高兴,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应该循序渐进地学习的道理。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当今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改革也充满了阻力,本文将根据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对如何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19):192-193
研究显示,适当的游戏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但是现代社会"望子成龙"的思潮促使儿童教育也出现功利化现象。面对家长施加的压力,幼儿园教育不得不提前教授孩子英语、数学、弹琴等超出孩子认知能力的知识,这样的幼儿教学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儿童游戏对幼儿教育的益处分析,重点探析了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教育,也可以说是让教育对象适应未来的一种起步教育,这样的教育具有广泛的幼儿性。遵循幼儿特点开展教育,运用游戏实施幼儿教育业已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亦开始引起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在平时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做出这样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游戏活动需要思考孩子的角色效应让孩子进行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头戏。人们都利用游戏去进行幼儿的教育,也奢望着游戏能促进幼儿的成长。但在平时,幼儿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其教育作用又怎样呢?不敢给出乐观的回  相似文献   

9.
家长义工联是连接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一个纽带,它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给幼儿更适切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幼儿在幼儿园的各种游戏活动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教师也将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与生活对接起来,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获得更多的快乐与认知。将生活教育与家长义工联连接起来,能更好地发挥义工联的优势,毕竟每个家长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家长义工联能将生活教育推向纵深,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游戏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师也逐渐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开始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其送进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兴趣班。然而,许多家长并不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和个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育的主旨:创设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属于儿童,游戏是儿童的生活。但是,当前的幼儿教育受家长和社会的功利主义影响,正在剥夺儿童的这一权利。为使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幼儿教育应以创设游戏为主旨,让儿童在游戏中保存天性,在游戏中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幸福,是自古以来各国教育家河思想家们探索的一个话题。教育是为了受教育者的幸福,但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难免会感觉到痛苦。然而,幼儿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真正的幼儿教育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而且应该是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三者的全面幸福。但是现在社会还有许多儿童没有接受到这样的幼儿教育,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作出努力,促进真正幸福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亲子游戏是通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关爱和愉快当中体验天伦之乐,使得孩子在体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得到良好发展,并且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在我从事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失聪,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溺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对孩子过渡放纵,孩子变得"不听话"、韧性、娇纵.孩子很难配合家长完成每天的训练,让家长非常焦急,孩子不配合训练,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我想方设法通过游戏去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当中,我尝试着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让家长充分发挥她的热情和智慧,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在父母那儿也能感受游戏之乐,激发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习惯成自然.象这样父母参与训练的方式也被称为亲子同训.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幼儿超前教育发生在大多数家庭中,为了孩子不落后于人,家长和老师过度重视幼儿教育,使幼儿教育逐渐与小学教学相类似,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应该区别对待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应该符合幼儿的学习和性格特点,不应该一味进行超前教育。  相似文献   

15.
张保青 《山东教育》2005,(15):39-39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堪称幼儿教育之“双臂”,缺一不可。由此看来,要想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牵手”,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多进行建议性“指导”,使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得手”、“得法”。  相似文献   

16.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教孩子由不  相似文献   

17.
姚小莹 《教育》2014,(9):36-37
正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孩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家长不希望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据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研究发现,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50%到80%的智力都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幼儿期的智力开发基本上为人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培养孩子不能只培养孩子的一方面,应该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萌芽期也是关键期,而美术教育又是幼儿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谈谈笔者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其中也不乏幼儿游戏的部分。如何让儿童的创造性在游戏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和游戏的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幼儿的教育中,如果能够加以创造性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激发创造性以及潜在的能力。因此,幼儿园适当的开发创造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中,将通过阐述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原因,意义,提出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世界。"然而目前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孩子拥有许多玩具、玩电子游戏,让孩子们失去了童年游戏的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幼儿园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开发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蔡翠红 《学周刊C版》2013,(1):198-199
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我们都知道"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个命运",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而幼儿年龄小,分辨事物对错的概念还很模糊,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幼儿教师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一道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去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