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预见性提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策略及护理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是对某院20¨07—2010年21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致伤原因、创伤部位、休克程度、抢救措施、护理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是治愈24243~,],治愈率77.56%;死亡率22.44%。死亡原因中失血性休克占34.3%,多脏器功能衰竭20.0%,严重颅脑损伤25.7%,严重感染20.0%。结论是失血性休克和严重颅脑损伤时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救治成功与送院时间、抢救措施及护理配合关系密切。t  相似文献   

2.
探讨分析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及护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61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救治护理,得出结论是其护理过程对提高患者生存率甚为重要。死亡12例,占7.4%,好转80例,约占50%,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27例,约占15%。建立有效的抢救流程和程序,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及良好、正确护理与观察,在伤后黄金第1小时救治是急救创伤性并失血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产后失血性休克的起因及急救措施和产后护理,并指出如果护理处置不当,直接威胁的是母婴的生命安全,科学的急救和护理对于保护患者安全健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是妇产科常见病,稍一延误时间即会造成生命危险。本病的生理改变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微循环供血不足,以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各种器官的急性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因此,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和扩容是抢救的关键措施。血压变化是诊断和治疗休克的主要指标。因此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时,先扩容还是先用升压药物,通过实践,我们有以下体会。临床资料我院妇产科抢救了35例失血性休克。其中中妊流产2例,晚妊流产3例,足妊分娩6例,宫外孕24例。对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配合其他措施进行抢救取得满意效果。典型…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是外伤中较为常见、较严重的损伤 ,最常见的原因有车祸、坠落伤、头击伤、工伤事故、建筑物倒塌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因此 ,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 ,应准确观察和正确细心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后遗症 ,巩固治疗效果和促进病员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自 1999~ 2 0 0 3年共抢救 76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 ,其中男 5 7例 ,女 19例 ,现将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1 观察意识的变化 病人的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重型颅脑损伤在伤后即出现意识障…  相似文献   

6.
胸腹部单纯或联合内脏损伤所致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诊外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复杂.病情发展快慢不一,如没有正确的预后判断及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死亡率就较高,我科近三年来收治78例胸部、腹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本组78例,男53例,女25  相似文献   

7.
宫外孕是妇女急腹症中常见疾病,而宫外破裂可引起大出血,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致严重休克而危及生命。我院1992年至1996年共收宫外孕患者48例,其中宫外孕致失血性休克25例,本文就25例重症宫外孕抢救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均系宫外孕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其发病年龄在22~43岁,血压12~6.8/7.8kPa21例,占84%,重度休克血压为零4例,占16%;在15例休克病例中,输卵管妊娠23  相似文献   

8.
2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特点是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多,死亡率高,是现今颅脑损伤的重点和难点。我科自2003.10-2005.12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20例,在对病人抢救、治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加强对此类病人的急救及护理,与病人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剌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这些患者大多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失血所引起,其基本病理系微循环灌注不良,通过病例总结以下护理体会。 一、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接诊护士如能在接诊检查伤势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即时将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避免因搬动刺激而加重休克,甚至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及其合并各类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临床资料,总结致伤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2例手术治疗,手术率91.3%;治愈43例,死亡3例。结论: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严重而复杂的腹部创伤,多合并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而使伤情危重多样,病死率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抓住抢救时机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是极为严重的常见急症,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急救应及时、措施得力、方法正确,争取早期复苏。以减少缺氧、酸中毒对机体的危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而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更为重要。我科自1995-1997年共收治窒息新生儿89例,现将抢救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凡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尚未娩出者,称胎盘滞留.若处理不及时,可致产妇大量失血,或严重感染危急产妇生命.我院2003年共治疗胎盘滞留12例,其中引起失血性休克10例,经积极抢救无一例死亡,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胎盘滞留引起失血性休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以来我院手术抢救严重的多脏器创伤并休克病人54例.男38例,女16例,12~76岁,治愈51例,在急救手术中护理的配合体会是:(1)术前准备迅速,在行必须的检查及确诊后,不必等血压完全恢复正常即送手术室,边抗休克边手术。(2)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要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能及时迅速输血,输液和静脉给药。我们采用动脉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优点是易固定,留置后不会穿破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失血性休克的时间、留针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对 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来用常规头皮针静脉穿刺和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 ,快速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结果 :两种输液方法相比较 ,静脉留置套管针明显优于头皮针 (P >0 0 5 )。结论 :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休克时间短 ,留针时间长 ,并发症少 ,利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30例内科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通过对ICU收治的130例内科系统危重症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回顾性研究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重症监护、饮食、生活、并发症预防、急救等等方面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通过对ICU收治的130例内科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历进行分析,好转率为95.38%,6例死亡.结论:对内科系统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好转率,降低死亡例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87例异位妊娠的分析观察,特别是对其中23例有不同程度休克症状患者的预见性观察及抢救护理,阐述了护士临床上对于异位妊娠做出正确判断,及预见观察抢救护理的重要性。其观察的重点以寻问病史,密切观察血压及面色,注意休克早期症状,将休克控制在早期阶段。另外阐述了抢救休克时注意的问题及异位妊娠引起休克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不论创伤、战伤或灭害损伤,抢救能否成功,经验证明,时间是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报道,伤后最初60min是决定伤员命运的关键时间,有人称之为创伤急救的“黄金1h"。为此我院于1997.6~2001.6月,在对280例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创伤急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腹膜后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2例(92%),死亡4例(8%)。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严重合并伤。结论腹部外伤时,应高度警惕腹膜后血肿的存在,并早期纠正休克,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并强调按照不同部位的血肿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的出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 10 0 0ml或循环血容量的 2 0 % ,是内、外科常见的急症 ,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 ,若不及时救治 ,可导致死亡 ,因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 ,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尤为重要。我院从 2 0 0 1.1~ 2 0 0 2 .9月共收治 82例此类病人 ,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82例 ,男 6 0例 ,女 2 2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