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圈》2014,(25):47-47
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所以,我每次来都不能说是看望他,每次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取经的。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叫王力猛。听说他出生的时候晴天霹雳吓得他爸爸40几岁(蹲过大牢)的大男人居然大小便失禁。当时有个算命的瞎子对他奶奶说此人以后是皇帝的命。他在家的小名是三牛子,他哥哥大猪娃和姐姐二狗妹都比他大好多。那年越南战争爆发他哥哥就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听说他妈那时特伤心。牛子他姐上完初中就和一个号称黑道白道都搞得定的人结婚了,可没几年狗妹就因为偷汉子被打死了。所以三牛子是他家惟一的孩子了,他爸妈都对他特别好。我认识他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那是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在教师里看见一个很忧郁的孩子明显和其他兴高采烈的人格格不入。我很欣赏他的忧郁,他  相似文献   

3.
李梦轩 《职业圈》2011,(17):148-148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大夫叫晏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都得到重用。他平时着装简朴,驾乘的是驽马破车,齐景公就派人给他送来壮马华车,晏婴拒不接受。他对齐景公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如果我们君臣都异常讲究,  相似文献   

4.
贫困潦倒的约瑟夫路过一家商店时,被商店里大大小小的包装吸引。他知道,那里装着的都是他迫切需要的生活用品,可他没有钱买,只有张望的份儿。懊恼的他在路过垃圾箱的时候,捡起一些包装箱。回到家后,他开始幻想着自己拥有了很多包装箱,有的装着食品,有的装着衣物,在他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任意选用。可是,因为那些包装箱都是清一色废报纸或者白纸包装,他幻想着需要”吃  相似文献   

5.
秃尾巴老狼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一位叫吕梁的大学同学是从山里考出来的。吕梁不像大多数山里孩子那样,初来乍到时土里土气,缩头缩脑地自己就给自己定格为两个字:自卑。吕梁刚出来时也很土气,但他不自卑,他从来不看别人的脸色,也不管别人的脸色是什么样子,整天猴子似的在校园里窜来窜去,好像校园里是他永远看不够的风景区,而且见了谁都打招呼,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高声大嗓地打招呼,弄得全校的人都跟他是老朋友似的,一副没心没肺的德性。  相似文献   

6.
她和他是青梅竹马。只不过,一直都是他小心地呵护着她。他大她三岁。在学校时,不同年级,不同系,但他的体贴却无处不在,他并不是每天都来找她,但电话每晚临睡前却总会响起,说一些天冷了,记得加衣服、晚上别在被窝里看书的话。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为她甘愿付出的男友。她嘴里不说,心里却是得意的。他在校园里并非默默无闻之辈,长相俊朗,才气逼人,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对立的两面     
以下记录的是一个人人生的两面。其中一面是:他天生哮喘,夜里总是辗转难眠,白天又异常疲惫,这个病症一直折磨着他。他对很多东西都有恐惧症,比如大海;他曾恳求父亲带他去钓鱼,父亲说:"你没有耐心,带你去你会把我弄疯的。"也由于没有耐心,他成了牛津大学的肄业生;他总觉得自己的智商只比天才低一点,结果一测试,只有96,类似于挖沟工人的正常智商。而他的另一面是:他一生都在冒险,大学没读完,跑到巴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西郊的一座公寓楼内,我拜访了山水画家张复泉先生。年届六旬的张先生为人豁达开朗,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一走进他那小小的画室,我便看到四壁墙上挂着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都是出自他的手笔。画案上还放着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我坐下后,张先生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给我看,里面都是他画的山水画的照片。他喜欢画大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牵挂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抗上。后来,母亲  相似文献   

10.
告别知青点的时候,发生把我接到家里,杀了家里惟一的一只老母鸡招待我。但这,还不是他最穷的时候。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他那里去玩,他领着我看他新开的十多亩荒地,荒地上种的都是当时卖价很好的苎麻,苎麻都长到小腿高了。他说等到秋天了。这些苎麻收获后能卖几千块钱呢。可是到了秋后行情大变,他种的苎麻一钱不值。他把它们都砍倒了,翻到土里沤肥。那年冬天,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穷的日子。"有一天下午,米缸里一颗米都没有了,我搜遍身上所有的衣袋,只剩最后一个5分钱的硬币。我  相似文献   

11.
格玛  林岩  文心 《生态文化》2011,(3):50-51
(三)求知的座位不会空着 所有的童话都是在生活里发生的 而立之年,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的尹树义又一次坐上了火车,他的目的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大学文凭不是他的目的,校园里珍藏了许多宝贵书籍的图书馆,是他渴望已久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提起叶君健,人们并不陌生。人们知道,他是作家。他用中文、英文、世界语写过许多小说、散文。《土地》三部曲、《寂静的群山》三部曲都是他的长篇巨著。《小仆人》、《王子和渔夫》等儿童读物无不充满着他对孩子们的爱。人们知道,他是翻译家。他  相似文献   

13.
黄斌 《职业圈》2014,(19):52-53
在欧美,如果哪个好莱坞明星或者亿万富豪想买个私人岛屿,他脑中首先出现的很可能是法哈德·维拉迪先生那憨厚的笑容。因为四十余年来,全球私人岛屿交易的一半以上都出自他手,从电影明星梅尔·吉布森到伊朗王子沙拉姆都是他的客户。  相似文献   

14.
万江心  宋欣 《职业圈》2012,(28):74-75
他是一个80后,却屡立功勋。从有“华南第一桥”之称的黄埔大桥到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都有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5.
可昕 《文化交流》2010,(4):54-57
他是电影《2012》特效团队中唯一的中国面孔。他的亮相方式如此震撼:全世界都在传说“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而他就是打造那个传说的——姚琪。  相似文献   

16.
在柳毛河林场提起安全员刘恩军。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他“刘胖”。说他是个“小能人儿”,什么东西经他手一摆弄,摇身一变就成了“新式武器”,让人称赞不已。  相似文献   

17.
他,只是一个农民,一个边远山区的连电灯也没有见过的普普通通的种地人。他,四肢健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仅能糊口的生活。但他并不觉得他过的生活有什么不好——毕竟,他所认识的人都和他过着同样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他看到周围的人都争着往城里涌。他想,我也到城里去看看吧。于是他也就来到了城里。他用敬畏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城里人,城里那似乎捅破了天的建筑以及城里的一切。而城里人也用同情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打量着他那件烂得不能再烂的棉袄,他那满是污垢的脸,他背的那个似乎已绝迹  相似文献   

18.
胡适当红娘     
天下人都知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启蒙者,也都知道他的道德文章,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胡适有一本“鸳鸯谱”,里面记载着由他牵线作伐或主婚的几十对“鸳鸯”哩!最近,我从台湾归来的一位老先生那里了解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雅事。  相似文献   

19.
李湘尔 《生态文化》2009,(2):56-56,51
顺应生物钟是健康关键:大凡长寿者都有良好的作息、饮食、运动的习惯。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生后身体一直很衰弱,青少年时期也经常闹病,但是却活到了80岁高龄。根据人们观察分析,他几十年坚持不懈晚10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并且按时散步,他固定的作息吸引了人们,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来对钟表。因此生理学家认为:康德的长寿正是顺应生物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麦夏 《生态文化》2009,(3):25-25
有人说 每个护林人都是一部书 因为他守护的是 厚重的自然艺术宝藏 有人说 护林人是一幅水墨画 因为浓艳的绿色 永远是他肖像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