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9岁那年冬天,爸爸带我到北方阿拉斯的城郊,和爷爷一起过圣诞——在那里爷爷有一个小小的农场。一天,我在玩耍时发现屋前的几棵无花果树中的一棵已经死了:树皮有的已  相似文献   

2.
一个日本人因为心脏病做了外科手术,出院时医生给他看账单,他突然气血攻心,晕厥,死亡;两个美国律师吃饱了没事做,在办公楼里赛跑,其中一个近视眼撞破了玻璃,从摩天大楼里飞出,死亡;阿拉斯加瓦尔笛兹发生石油泄漏后,救援每只海豹的平均花费高达  相似文献   

3.
人们把猫被鼠吃视为怪事,可我亲眼看到30只“猫”已被31只“鼠”吃掉了15只,残存的15只“猫”也被啃得破头断臂在半死中。更奇怪的是应该两败俱伤吧,不,31只“老鼠”个个健壮帅气,以英雄胜利者的姿态向人们炫耀……这个“事件”就发生在首都北京。这是怎么回事?听我目睹者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4.
拾养残鸟     
早晨去北山散步,在路上拾到一只被人用枪打折了腿的残鸟。见到它时,它蹲在路上一动不动,两眼哀怜地顾盼着我,有意轰它也不飞走。我感到蹊跷,俯身拾起来一看,原来腿部关节处骨折,结了一个疙瘩,看样子已经有段日子了,那疙瘩被托磨得结了一层厚厚的趼子。  相似文献   

5.
喜鹊与乌鸦     
宗原 《生态文化》2008,(4):49-51
当我们决定举家迁往乡下时,最雀跃的是我的女儿。女儿9岁了,9岁的女儿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市区居住,限于条件,只养些小乌龟、小兔子,有时也养一二只鸟儿。这给女儿增添了无尽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曾受过一次教导:别信有的资本家对工人好,那是他为了收买人心,让工人给他赚更多的钞票。如今我成了一个打工仔,每天干活十分辛劳。我希望我的老板,能向那“收买人心者”仿效:能让我一天只干八小时,晚上睡个囫囵觉;能在法定节日放放假,让我也享受公民的味道;能按时结算工钱,该给我的一分不少;能在我生病时付点药费,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若他还能记得我的生日,到时送来一块小小的蛋糕,那我自然会心存感激,尽我所能给老板以回报。如果说这就是“收买”,我倒甘愿把自己“卖”掉!我希望被“收买”@刘炳银~~  相似文献   

7.
古保祥 《文化博览》2006,(11):20-21
那一年的夏天,为了弥补家庭经济的不足,我自做主张地在学校的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所做的一切,只是想替父亲分摊一些我学费上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成为贫困生,将会被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费用,足够我家一年的生活开支。最后,只有我和另一名叫做嘎子的学生被做为准贫困生的扶助对象。之所以称为准贫困生,是因为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中间只有一个人能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接下来,学校里准备组织家庭调研,学校将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然后再决定最后的名额归属。我和两位老师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听了《空山鸟语》这首曲子。 听着这首曲子,我仿佛被带进一个幽静的山谷之中。那里群山翠谷,山清水秀。鸟儿们在欢快的歌唱。我快乐极了,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我已经被大自然美丽的杰作给迷住了。  相似文献   

9.
点名     
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先生根本不点名。全班二十几个学生,先生都记得他们的名字。谁缺席,谁迟到,先生举目一看,了如指掌,只须在点名簿上做个记号,节省不少时间。我十四岁进了清华。清华的学生每个都编列号码(我在中等科是五八一号,高等科是一四七号)。早晨七点二十分吃早点(馒头稀饭成菜),不准缺席迟到。饭厅座位都贴上号码,  相似文献   

10.
赵志平 《职业圈》2008,(28):50-51
“当我穿着背带裤,系红领巾的时候,拉着妈妈的手,望着蓝天、白云,告诉她,昨夜,我梦见一只红蜻蜓。”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红蜻蜓的掌门人钱金波先生向作者娓娓道来红蜻蜓的品牌来源。美丽的楠溪江,给了一个孩子快乐的童年,还有无尽的诗性幻想。有人说,追溯一个品牌,要从这个品牌创始人的童年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红蜻蜒已有三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遗传     
他四岁那年,一只眼睛被一粒飞石击中,当时就血流如注。送到医院后,医生摇摇头,说创伤太重,无法医治了,只给孩子配了一些简单的药水。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总是有问必答。小孩子中有个调皮的捣蛋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小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我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然后我就问她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她要是说死的,那我就松开手让鸟飞走;她要是说活的,我就猛地一捏,给她看一只死鸟。这样,她怎样答也答不对。"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上学之前爸爸给我最大的一笔钱是压岁钱,10块,最少的记不清了,大概够买一包"五香瓜子",打消我的谗虫,那时候他的工资三四十块钱。1990年之前,过年收到的压岁钱都由妈妈代管,自从上了中学,那些钱都归我自己了。住在学校伙食自理,每周爸爸给我20块钱,其实那些钱根本花不完的。初中三年我居然攒了200多块,给家里买了2只小羊。1994年上高中后,在县城住校,父亲给我的钱也在逐渐增加。每年近2000元的学杂费,每月还给我200元生活费。那时候他的工资是280元。  相似文献   

14.
座山雕     
宗源 《生态文化》2013,(3):30-34
认识林宇生是因为一只秃鹫。林宇生是朋友王琦的朋友。王琦跟我说,他有一个朋友叫林宇生,住在大山里。前些天林宇生给他打电话说,有一天,他们一家人正坐在院子里乘凉,突然从天上"啪"地一声掉下个什么东西来,把全家人都吓了一跳。待细看之时,全家人又都被惊了一跳,那从天上掉下来的竟是一只大大的座山雕——王琦说林宇生他们那儿的人叫秃鹫为"座山雕"。王琦听了大笑,说人家《红楼梦》里是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你可倒好,掉不下个林妹妹,竟然掉  相似文献   

15.
交流     
我是一位中学生,半个月前发现了《文化博览》,主要是被她的封面吸引住了,打开看,才发现她很精彩。毕竟我只是名小女生,在这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变得麻木了点,但《文化博览》给了我新的活力、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看了《文化博览》的约稿启事,我的心被触动了。于是,不知是什么力量让我提笔给你们写信,也不知什么力量让我认真地去找美文,可以推荐给《文化博览》、推荐给四方朋友的美文。  相似文献   

16.
我和狼     
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狼,总是不经意地溜进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由久远的模糊的影子逐渐清晰,化为我心灵深处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 从我有记忆时起,狼就进入了我的生活,除了家禽和家畜以外,我接触最多的动物就是狼了。在我们周围的盐碱地和荒草甸子上到处有狼的踪迹。离我家七里地,就有一个小狼山,成百只狼在那里栖息,整个山包都被它们盗空了。很小的时候,奶奶就给我讲狼的故事。一到夜晚,伴着月光,奶奶那沙哑的声音响起,缓缓对我进行着人类那种原始本能的生存教育。我从小就了解狼的属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2006,(2):F0002-F0002
我是从小在林区长大的,21岁的时候担任林场工会主席。这个年龄正是浪漫的年龄,也是开始成熟的年龄。所以我对林场纯扑的父老兄弟和他们之间真诚的情感,对大森林的一草一木都有了一些思考和浪漫的联想。我便试图把这些思考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就试探着分行写一些句子。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我向《延边日报》副刊投寄了一首小诗《万年青》,时任诗歌编辑的刘德昌老师给我回了一封信,并提出修改意见,不久被采用。我的诗歌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我想飞     
我曾经看过一部影片—— 《秋天的童话》。剧中有这么一段:男主角问女主角:“如果有下辈子,你想当什么?”女主角回答:“如果有下辈子,我要当一棵树,因为树被种在一个地方,以后都不再换地方,就不会与亲人分开。”每当想起这段对话,我都会想:如果有下辈子,我要做一只小鸟,一只可以展翅飞翔的小鸟,因为,我想飞。  相似文献   

19.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6):63-63
我以私人身份步行在小巷,走进一户人家。他们并不知道我是谁,于是我们开始聊天,他们给我展示他们的房间,把我介绍给他们的家人。正式访问我从来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生活,这非常有价值。有时候我确认了中国政府告诉我们的情况——当地人很满足、幸福;也有时,他们会告诉你其他地方听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傅通先 《文化交流》2009,(11):41-44
一只猛虎迎面扑来,离我不到30厘米,虎的气息可闻,它喷出的唾沫溅在我的脸上,透出一股腥臊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