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金瓶梅词话》的疑问句及疑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中的疑问句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以及反诘问。其表达语气有三种手段——语义关系、疑问词和固定句式。《词话》的疑问词分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和凝固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宋晓蓉疑问代词是构成特指式问句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区分特指式问句与非特指式问句的形式标志。前者有疑问代词,后者则没有疑问代词。特指问句又分为特指式疑问句和特指式反问句,特指式疑问句是指对事情的某一部分有疑问,在问匈中用疑问代词把...  相似文献   

3.
南大郭村方言疑问句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分析,该方言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和其他等五种类型。方言中特有的疑问语气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兰"、"唻"、"呗"、"昂"、"唉"、"唠"七个,双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唉""嘞吧""昂唉""啊嘞"等四个。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一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的语言特点,是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在对《韩非子》疑问句穷尽调查后发现,其疑问句几乎都是由疑问词来发问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疑问副词和疑问语气词;疑问句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和测度问句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5.
陈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102-104
比较全面地从疑问代词的句法、语义功能、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等方面考察了《史记》的特指疑问句。从疑问词汇的表现看出《史记》处于上古汉语末期的词汇整合期,与先秦相比,数量减少,使用趋于集中。《史记》中疑问代词宾语后置句的比例占代词宾语句的24%,处于飞跃阶段。这些都体现了《史记》承前启后的语言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论语》特指式疑问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论语》特指式疑问句进行详尽统计的基础上,对其句式特点、疑问焦点、答问方式及疑问语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为汉语语法史问句系统的建立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已具备了现代汉语中所有的疑问句类型,疑问句的疑问语气主要由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来反映。大量使用假性疑问句和疑问度最低的真性疑问句是《颜氏家训》疑问句运用的显著特点。"那"、"若为"、"几许"、"多少"、"早晚"等是《颜氏家训》中出现的新兴的疑问代词,只是尚未得到普遍运用,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今《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它的语言诘屈聱牙,古奥难懂且多用口语,语气丰富而独具特色,今《尚书》语气传达的语法形式包括疑问代词、语气词、副词和叹词,将今《尚书》与商代甲骨、西周金和《左传》的语气传达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从殷商、西周至《左传》成书年代,句末语气词从少到多,使语气由早期的单纯、直露变得较为复杂、委婉。疑问代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形成了完整的疑问代词系统,使得汉语和疑问语气早已由早期的无标志形式或疑问代词表达发展为用疑问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相配合来表达。由于篇幅和记载内容特点的限制,今《尚书》中出现的叹词就可基本反映上古汉语叹词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0.
今文《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它的语言诘屈聱牙 ,古奥难懂且多用口语 ,语气丰富而独具特色。今文《尚书》语气传达的语法形式包括疑问代词、语气词、副词和叹词。将今文《尚书》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左传》的语气传达进行比较 ,就可以知道 ,从殷商、西周至《左传》成书年代 ,句末语气词从少到多 ,使语气由早期的单纯、直露变得较为复杂、委婉。疑问代词则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形成了完整的疑问代词系统 ,使得汉语的疑问语气已由早期的无标志形式或疑问代词表达发展为用疑问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相配合来表达。由于篇幅和记载内容特点的限制 ,今文《尚书》中出现的叹词就可基本反映上古汉语叹词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1.
安康汉滨区方言的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和选择问句四类。通过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无论是在疑问代词的使用还是句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宁都客家话的疑问语气系统包括疑问句式、疑问代词和疑问语调。其中正反问句疑问句式类别繁多,形成了一些较有特色的表疑问的合音词。有些疑问句式、疑问代词等具有过渡性质,也见于赣语中。  相似文献   

13.
石泉方言的疑问代词可分为十个小类,本文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了客观地描写和归纳,以总结出石泉方言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及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疑问代词除了表示询问,任指和虚指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用法,表示否定。章以“什么”为例,分类讨论“什么”的否定用法及其语义特征,并分析了疑问代词表示否定的形成原因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文章对《左传》中的句尾疑问语气词用计算机进行了统计归纳,其中“乎”字用得最为普遍,共计470次,约占全部句尾疑问语气词的68.12%。文章基于语料库对句尾疑问语气词“乎”的各种用法进行了归纳,并与现代汉语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古汉语疑问代词宾语的句法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通过对中古时期十种献中疑问代词宾语的统计、描写与分析,认为中古时期是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的重要阶段,但后置并未最后完成,而是呈现前置与后置共存并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四川话中的“该是哈”问句表示问话人对所说的事实、情况、意见有一个看法或早有一定的揣测,发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求证,因此问话人往往期待对方肯定的回答。“该是哈”问句相当于普通话中表求证的是非问。文章对“该是哈”的句法特征、“该是哈”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以及“该是哈”问句三种形式之间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列女传》中的疑问代词进行了一番定量和定性分析、历时与共时对比,以期对其询问功能有个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