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秀卿 《编辑之友》2011,(9):116-119
一1931年3月16日,学新闻学的袁殊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创办了一份报纸《文艺新闻》。袁殊当时还没有接近左翼文艺,所以报纸政治色彩不突出。鉴于当时国民党当局"文化围剿"的恶劣环境,冯雪峰想到将这份报纸发展为"左联"外围刊物,以为左翼文  相似文献   

2.
张天翼,湖南湘乡人。1927年肄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抗战期间在长沙、上海等地参加救亡运动,1949年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等,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给孩子们》等。  相似文献   

3.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4.
正1986年3月4日,82岁的女作家丁玲永远地离开了热爱她的读者们。回首往事,她是1931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和左联的党团书记,也是鲁迅旗下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2年曾荣获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她身世坎坷,一生追求真爱,虽遭遇四次婚姻,但始终坚信爱情,最终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文学、爱情与政治左右着她的一生。她从湖南长沙一所女子中学走出来,赴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后来在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学习,1927年开始发表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她的成名作《莎菲  相似文献   

5.
楼适夷     
楼适夷,1905年生,浙江余姚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9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31年回国,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成员,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编辑生涯,并历任《文艺新闻》编辑,《大陆新闻》、《社会生活》等刊物主编,武汉《新华日报》副刊主编,《抗战文艺》编辑,《文艺阵地》代主编,江苏淮阴华中版《新华日报》社编委,上海《时代日报》、香港《小说》月刊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6.
丁景唐1920年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37年冬参加革命,作家、诗人、出版家。笔名洛黎阳、歌青春、丁英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曾任《小说月报》编辑,《文坛月报》编辑。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工作,出版《文艺学习》,开展进步文艺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宣传处、新闻出版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名誉社长、编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二、三、四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上海版协副主席、顾问,上海市编辑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鲁迅、瞿秋白、"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文艺运动史的研究,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影印"左联"、"文总"等文学刊物40余种;主持编辑出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20卷,其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主要作品有诗集《星底梦》,评论集《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7.
顾廷龙1904年出生于苏州混堂巷旧宅,幼时由祖父教读《四书》、《五经》。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自此与书结缘,读书、护书、知书,收书、编书和印书,以书为友。顾先生曾任《辞海》编委和分科主编、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顾问。顾廷龙先生与图书馆有缘。他毕生投身于图书馆事业,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总干事、董事。解放后,  相似文献   

8.
1931年33岁3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何孟雄,总工会执委兼秘书长林育南,《中国青年》主编李求实,左联负责人柔石、胡也频等23人于2月7日在龙华就义。为《群众日报》撰写题为《反对国民党残酷的白色恐怖》社论。3月15日为《群众日报》撰写社论《拥护京汉路上红军的胜利》。1932年 34岁2月9日撰写《帝国主义大战的危机与党的目前紧急任务》一文,发表在《实话》第1期上。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郑振铎在文学报刊编辑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他倡议创办并参与主编了《文学》月刊。关于创办该刊的动因,茅盾与黄源的回忆文章中都已谈到。总起来说有两点。一是“左联”成立后,曾出版过《萌芽》、《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但都未久即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在一九三三年‘左联’的文艺刊物,要公开地、长期地出版,已是不大可能了。但文艺杂志是文艺战线的重要阵地,‘左联’自己办的文艺杂志已无法出版,出路何在呢?采取什么政策,什么方式才能不仅继续战斗,而且扩大战线的范围与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每个革命的文学家的思考。二是一九三二年初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炸毁后,《小说月报》停刊,不久商务当局恢复了  相似文献   

10.
在原洪湖苏区的一位农民家里,我们发现一份原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日报》。这张省报于1931年6月创办于湘鄂西首府洪湖瞿家湾。1931年7月,负责主编过中央报刊《红旗》和《上海报》的谢觉哉,奉命从上海来到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除了分管湘鄂西省政府文化部工作外,重要的任务就是主编《工农日报》。  相似文献   

11.
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在北平、天津、保定、青岛、广州等地和日本东京也有左联组织,它们在各地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左联党团领导下从事社会政治斗争,在左联《现代纲领》和有关决议指导下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的“左联”老战士、著名作家王余杞诞辰100周年。上海“左联”纪念馆为此举办了王余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王余杞是“左联”的老战士、老盟员,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就活跃于我国文坛,写出了具有社会影响的众多作品,深受鲁迅、郁达夫等著名作家关注。他在天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当代文学》,并在北方“左联”改组后担任作协执行主席。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的“左联”老战士、名作家王余杞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上海“左联”纪念馆为此于5月16日举办了“纪念左联盟员王余杞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怀念这位自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就活跃于我国坛,写出具有社会影响的众多作品,深受鲁迅、郁达夫等名作家关注,在天津左联主编大型学月刊《当代学》,北方“左联”改组后担任作协执行主席的老战士、老盟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个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新闻组织,可说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摸索实践,才逐渐发展形成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10月23日,以“左联”外围刊物《文艺新闻》周刊的工作人员为核心,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研究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群众组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简称“新研”。《申报》、《时报》、《新闻报》的进步记者和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同志都参加过这个组织的活动。1932年1月,“新研”用《文艺新闻》出战时特刊《烽火》,鼓动抗日。同年4月,“新研”在《文艺新闻》上发表《檄告全国新闻记者》,向“新闻界全体在业的同志们”发出了“赶速的集合,组织起来,从研究到行动,负起新闻界对社会所应负的任务”的号召,表现了要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愿望。但不到一年(1932年6月)时间,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  相似文献   

15.
<正>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1931年底,为警示世人,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编辑、出版了《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该《摄影集》由梁得所先生主编。梁得所先生于1926年被上海《良友》画报月刊聘为第三任主编。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先生在收藏家雨青先生那里,"获睹此项写真,因请公之于世"。该《摄  相似文献   

16.
《文学季刊》和《水星》是30年代北平文坛上重要的文学刊物。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期刊史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两刊诞生后在当时复杂的文坛上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支持左联却并不多为人知。本文将从两刊与左联机关刊物的关系、编辑的左倾、有意为之的京派味及茅盾对于两刊超乎寻常的关注等方面分析《文学季刊》、《水星》与左翼的办刊倾向。  相似文献   

17.
周立波,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早年在上海劳动大学读过书,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著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著作。本文作者系周立波孙女,她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勾勒了周立波为史沫特莱、卡尔逊等国际友人做翻译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07,(4):97-97
巴金的名著《家》最初以《激流》为题,连载于1931年4月18日至1932年5月22日上海《时报》,1933年5月改题《家(激流之一)》,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由此得以广泛流行,拥有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来自北京等地的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前些天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座谈会,纪念袁殊逝世一周年。袁殊是我国早期留学日本的有志人士之一。1931年参加革命,是三十年代的“左联”盟员,《文艺新闻》创始人,著名的文艺活动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关新闻学方面的著作,发表过大量的文艺作品和译文,对我国新闻事业和文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夏衍在《懒寻旧梦录》里称赞他是一个“既能  相似文献   

20.
于伶(1907-1997),剧作家.江苏宜兴人.原名任禹成,笔名尤兢.北平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参加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担任领导工作.抗战初期,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委员,上海文化戏剧界救亡协会负责人,后赴重庆.建国后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市文化局局长.80年代,当选为上海市作协主席.著有<于伶剧作集>、<于伶戏剧电影散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