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1.形独比喻。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在历史教学中,比喻虽然运用得最经常、最广泛,但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出幽默情趣,关键要看比喻是否恰当,而不能庸俗蹩脚。我在讲到19世纪末英德竞争时,比喻说:“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是根本不满足只得到一些残汤剩菜的。它就像一个饿汉吃不饱,自然首先盯上的就是英国的那个大盘子──相…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汉语幽默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给幽默比喻的翻译造成了一些困难。本研究尝试以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为理论基础,研究老舍幽默小说《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采用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的方法,旨在丰富修辞翻译研究及指导幽默翻译实践。研究发现,直译、意译、换译、合译和省略是幽默比喻翻译的五种方法,最佳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语言和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3.
幽默性语言在教学中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动机等作用。其主要方法有妙语开场法、诗词歌赋发、随机发挥发、形象比喻发等。在运用幽默性语音时应注意教育性、启迪性、美感性、科学性、适度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幽默的产生依赖于语言的含糊特征,以比喻、反语、夸张等为表现手段,因此,幽默可以说是对含糊中的寓意特征的总体表现。关联理论对幽默的产生机制和语用功能具有强大的阐释力。文章主要探讨关联理论对幽默语用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浅谈幽默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性语言在教学中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动机等作用。其主要方法有妙语开场法、诗词歌赋法、随机发挥法、形象比喻法等。在运用幽默性语言时应注意教育性、启迪性、美感性、科学性、适度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小说的比喻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明喻大量运用;二是喻体就地取材;三是比喻与夸张辞格兼用;四是比喻多用于描绘人物。赵树理对比喻修辞的成功驾驭,产生了富有独创性的修辞效果:语言通俗质朴美、作品乡土气息浓、幽默讽刺效果显、人物风貌形象活。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它产生于网络并在网络中普遍流行.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为了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网络语言常在现有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采用比喻、谐音、比拟、引用、仿拟、缩略等修辞手法,创造一些生动、新颖、独特和形象的词语,以产生幽默、风趣和诙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的文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那就是比喻和幽默。表面来看,比喻和幽默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钱钟书的比喻幽默却和别人不同。有论者曾经这样评论钱钟书的幽默:“钱先生的拿手好戏就是歪喻连篇。他的歪喻是非抒情的精致的比喻,而且是在联想上不相契合,互相忤格,不伦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比喻、夸张等修辞技巧运用的角度,论证辞格对幽默所产生的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比喻、夸张等修辞技巧运用的角度,论证辞格对幽默所产生的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围城》的创作与其文艺观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印证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其学术和创作可谓殊途同归。《围城》是《管锥编》、《谈艺录》等学术著作中所体现的文艺观在创作领域的反映,为鸟之两翼,可以相互佐证;《围城》体现了其主张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写作风格;《围城》中的婚姻观与钱钟书对于写景的"若即而离",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精言妙语是《围城》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钱钟书先生善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而有些比喻背后的道理尤其让人深思,讽刺艺术也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围城》中,众多人物的出场常用漫画式的笔法来勾勒,人物显得饱满鲜明,惟妙惟肖。作者还大量运用典故,从中外文化、文学中汲取营养,加大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14.
对《围城》中心意蕴的解读,存在着各种争议,然其主题是传达人类存在的困境,是表现人类理想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从希望到破灭再从希望再到破灭的永恒循环。《围城》的各种解读是对其人类困境语境下的多义理解。支撑《围城》人类困境主题的是存在主义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16.
<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存在.方鸿渐总是走不出"围城",其悲剧命运主要根源在于其自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的矛盾性格的形成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围城》中几个女性的婚恋、家庭观念,尽管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最终归宿却惊人的一致,即对于男权社会的自觉依附。文章从《围城》中苏文纨、鲍小姐、唐晓芙以及孙柔嘉等几位女性的社会地位及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着眼,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及其著作《围城》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热捧及研究,在学科内,有从思想、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学科外,有从文化史、哲学等方面都进行过研究阐释,更有许多学者对其翻译文本进行深度剖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围城》的研究,就要加大中西方文化各方面的融汇,为文学研究增加更新的、更深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语言变异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文体功能,运用恰当能更好地表达和加强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围城》语言内部因素变异特征非常明显,即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和语法变异。词汇变异是通过词语拆用、词义别解和词语换序来实现的;语音变异则通过借用普通话发音、音译、同音异议和谐音双关来实现;语法变异是通过改变词性、超常搭配和矛盾修饰的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20.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名著,它集中而深刻地刻画了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围城》在塑造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女性形象时,潜意识里隐含着作者对笔下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所提出的种种不公平的指责,流露出以作者为代表的男性对女性的曲解和偏见。并且,作家运用作品中叙述者的绝对权威,无形中剥夺了这些女性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