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历史小说文本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语篇类型,这种新媒体语篇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特征且互文类型多样,主要体现在语体、语言成分、媒介及文化等方面。互文性的生成与"零度-偏离"理论有密切的关联。"偏离"是语篇互文性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和重要实现手段,在文本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互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互文性路径,从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入手,探究针对商务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发现单语语境中存在着“互文网络”,涵盖自互文、语篇互文与文化互文三个维度;翻译语境中的互文性是由源文本与目的语文本间的强势互文关系连结各自互文网络构成的“互文哑铃”。据此提出包含识别、评价与修正三个阶段的互文翻译质量评估操作机制。参数系统上,结合CSR报告的语篇特征,自互文维度设置了衔接性连词及副词、标准类符型符比与平行结构三个参数,语篇互文维度设置了引用,惯用语,典故,戏拟,部分及子部分,语轮及语步,主题词,插图配文及新闻、案例标题与评价性形容词及副词九个参数,文化互文维度设置了文化负载资源参数。在语料库技术的辅助下,对该操作机制和参数系统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仿拟是互文性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和实现手段。仿拟式手机短信主要是通过仿拟已有的语篇结构达到各种修辞效果,其互文性结构大致分为成分性互文、语篇性互文、体裁性互文三类。  相似文献   

4.
谭耀华 《海外英语》2014,(8):260-262
互文性理论,旨在阐述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间的相互关系,是文本研究中重要的理论概念,至该理论提出以来,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文学和翻译作品,而对实用语篇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文旨在应用互文性理论,对中文化妆品广告语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广告语的文本内容互文和主题文化互文,探讨化妆品广告语是如何巧妙地应用互文性来获取受众者的芳心,实现广告商业目的的,同时,希望能为广告策划者提供新的策略与视角。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是新闻评论的重要文体特征。互文性可分为语篇互文和语体互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互文性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互文的使用具有引入论据论点、突出评论者立场、连贯语篇、丰富语言风格、扩充文本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材.教法》2018,(11):98-103
当前多篇阅读的困境在于没有厘清多篇文本组元的依据以及这种特定的教学形态的价值。互文性理论能较好地解释文本的关系机理,据此可衍生出以关系为中心的文本解读范式;将互文性与教学性有机统一建构文本创编与流传产生的互文、文本与类文本产生的互文、文本与相关资料产生的互文、文本改写产生的互文、文本与其他媒体产生的互文等多种教学形态。互文性阅读具有促进多元创造性解读、拓展学生认知世界、提升阅读量和速度、提高提取信息与提炼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鉴赏与反思批判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是文本的本质属性。因此,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语篇之间的互文关联是译者创造性的动力与源泉。互文视域下,译者能够利用互文手段,即通过互文阐释与互文指涉等激发译文读者的互文联想,从而克服语言及文化差异带来的束缚,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构建。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互文性理论,揭示了绝对单一的语篇概念是不存在的。语篇总是超出原来的框架限制,彼此渗透着某种关联。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融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篇章的互文性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分析推导出互文材料在当前文本中形成新意义的过程以及认知机制,以期找出处于互文性网络关系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是语篇的根本属性之一,但不同语体类型的语篇由于交际意图的差异,在与其他文本发生互文关系时会有不同特点。论文以新闻语篇和广告语篇为例,探讨两种语体类型的语篇在互文实现模式上的差异,归结其语篇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任凤梅 《天中学刊》2010,25(4):84-86
互文性是法律语篇的最显著特征。正是由于互文手段的应用,法律语篇才具有了不同于其他语篇的严谨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等特征。对法律语篇中互文手段的正确识别和阐释是准确解读法律语篇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法律语篇的互文性,为日益多元化的法律活动与法律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出发点,借助于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互文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强调了语篇互文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互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是所有语篇的特征,招聘广告作为一种寄生语篇,也是互文性的产物。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分析了招聘广告中三种互文性的表现形式(细节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以及它们的功能,揭示了互文性理论对招聘广告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改造。“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文章探讨了互文性和模因的关系,指出模因的传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模因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以加深对广告语篇中模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互文性角度看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文性理论,从宏观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两方面对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启发:注重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加强教学的媒体互文性。  相似文献   

16.
张莉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80-82,107
一个语篇能发挥交际功能是由于具有语篇性,而语篇性取决于话语建构的七大篇章特征或要素:意图性、信息性、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通贯、互文性和场合性。一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没有哪一个文本能够脱离它以前以及与它同时存在的别的文本的影响。互文性中对原作者引用、借用或化用他人或现成的成语典故、民间俗谚、传说故事等,在翻译中要坚持异化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篇发生的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解的一个先决条件。同时,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有助于确认语篇主题,实现语篇意图和建立语篇连贯从而达到对语篇的最大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模仿现象。通过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使得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任何语篇都是对其他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模因和互文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以模仿为基础,在互文的过程中,模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将用模因论来阐释广告语篇的三种互文方式——引用、仿拟和双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界兴起用互文性研究进行语篇分析.互文性回答了话语界为何反复使用某些形式描述修辞情境,以及如何利用专业知识确定文本之间的映衬关系,批评话语则分析了互文关系所表达的文字背后的权力关系.结合体裁互文性的上述特点,分别介绍了互文性及体裁的概念,评介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互文性,梳理了体裁互文性的研究现状,以更好地揭...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篇的生成与其特定的民族文化体系的语用相关,涉及到自律语境与他律语境、感性语篇和理性语篇相协同等语用因素。在英汉文学文本翻译活动中,原文本与译文本两种语境、语篇转换的比照研究揭示了英汉语用互文转换规律,这对文本翻译的语用互文性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