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具有目录学的系统思想,他认为目录学的作用在于“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指出图书资料,目录与学术是紧密相联的。该书中提出的“互”,“别裁”等体例,是对古典目录学的极大突破,具有近代科学研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梁启超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何小燕在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总体格局中,无疑是以维新派目录学为核心,而维新派目录学又以梁启超为主要代表之一。他主张用目录学手段著书立说,为变法维新提供依据。他对图书分类体系的解释,他所创造的名词术语,以及他所遵循的目录学理论和...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评价顾炎武为"清学开山之祖"、清代学术"黎明运动""第一人"。他总结了顾的学术精神及成就,并认为必须将传统治学精神与近代先进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华学术发扬光大。梁启超这一学术思想及一批著作的形成,使他在上世纪20年代实现了由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到学术大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4.
余嘉锡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发微》、《四库提要辨证》等著作在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中国古典目录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又建构了中国近代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体系。其思想方法对文献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初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渐次形成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分别发表于1901、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则被公认是其崛起的标志。但是,梁启超又非孤军奋进,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异军突起,也构成了其时资产阶级史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他们不仅同样高揭“史界革命”旗帜,猛烈批判旧史学,而且于新史学身体力行,研究硕果累累。同时,作为革命派,他们以新史学为武器,服务于排满革命,又与作为立宪派的梁启超诸人,大异其趣。因此,国粹派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史学思想,别具特色,有着更加集中的典型性。探讨其思想主张,显然是研究20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集中论述国粹派关于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卓越的领袖之一和著名的学者;他不但在史学、文学上颇有建树,而且也为近代资产阶级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通过书目手段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凡起例的人物,他在目录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为我国资产阶级目录学的启蒙者和目录学领域新局面的开拓者。但他的贡献主要是前期的目录学的研究和实践,这期间是积极的、进取的;后期则重蹈了传统目录学的老路。这种变化,是和他由改良主义进步思想转为保守思想分不开的。本文着重阐述他前期目录学的积极意义,而《西学书目表》(以下简称《西表》)正是  相似文献   

7.
李泰菜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和专门史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20世纪20年代,他深入探讨了中西史学交融的论述模式,并对近代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的这些理论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观点,对后来梁启超等人的史学理论著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继承古典目录学考辨学术流变、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著作宣传托古改、制宣传以日本为样板维新变法,为学子荐书导读、指引门径,开启民智培养新国之才;参采中西构建书目分类新体系和著录新体例;预拟一整套弘远的世界性书目的构想。康有为是使古典目录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化、平民化,向近代目录学转型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学术分科观念与方法日渐为国人所重视、接受。同时,西方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纷纷传入中国,一些学者以近代西方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观念、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传统学术体系开始发生重要变化,一些新的学术研究门类开始出现在近代中国学术的体系当中,并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中国学术体系与西方学术体系逐渐得以对接。这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兴起,也昭示了这一学术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文化名人,在西学东渐中,开始认识到目录学的功能,并赋予目录学新的意义,探索图书科学分类法,投身目录学具体实践,开展目录学理论研究,对中国近代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时代变迁和个人理念的综合影响下,耿文光的目录学思想在承继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考据传统的同时,又对《总目》的学术取向作出很多突破,表现在灵活变通的类目设置、普惠初学的读书之法、实用为主的版本著录、调和汉宋的学术取向、针砭俗学的批判意识等方面。耿文光的目录学思想兼具“开明”与“保守”的特征,开启了晚清目录学的转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耿文光的学术实践放在近代学术范式的形成背景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献学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的学科,与古代文化各个分支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文献学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学科,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有关典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文献处理方法。我国古代并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这个“实”就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这门学问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古史辨派”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顾颉刚疑古辨伪的工作,一直受到钱玄同的深刻影响和有力支持。顾、钱二人的学术关联,无疑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正>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国学大师、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当年,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粱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解其"内热",唯有"饮冰"。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在学术上,梁启超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意识,时刻注意古今结合,并以古鉴今,使著作呈现现代风貌。譬如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注意总结前人治学,以学术史的写作贯彻现代学科意识和知人论世的研究态度,集中体现了他的方法论。梁启超始终与时代保持一致,"致用"是其突出特点。就实践来说,梁启超坚持用进化论眼光来研究历史,尽量把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术语引入传统学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被公认是一位重建中国知识思想信仰世界的中坚人物,80年来,随着阐释范武的转移和研究焦点的转换,梁启超五四前后文化思想研究不断深入,新成果不断涌现,本文从梁启超文化化合思想形成的内外理路及价值评判、梁启超文化"化合"思想与五四西化派激进思想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文化化合与新儒家的关系及<欧游心影录>文本研究等角度系统梳理80年来该领域梁启超研究的学术成果,并标示继续研究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论张舜徽的清代朴学起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舜徽认为清代朴学源于宋代学术,不仅宋代朴学是清学的先声,而且,清学也有继承、有扬弃、有修正地吸收了宋代理学的有益成份。本,论述了张舜徽对朴学源流的考辨以及比较梁启超、钱穆、张舜徽等人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近代以来学术精神与学术意趣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18.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经济现象及规律的教育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教育的经济意义早已见之于古代哲学家及近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作,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端于苏联。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60年代,美国研究教育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人数逐步增多,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茨、丹尼森、贝克尔等。我国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应从30年代古煤先生首先使用“教育之经济学”的概念算起,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有了较大的进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经济这的理论体系,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教育经济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为了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曾活跃于当时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阵地,成了蜚声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在那新旧交替的年代,梁启超不仅参加了政治上的改良运动,而且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才情,撰写过多达一千四百余万字的论著.这些著作中,也包括他的美学见解,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如果说王国维通过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结合我国古典诗词、戏曲的研究,建立了以“境界说”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体系的话;那么,梁启超则着眼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对西方学术文化的介绍,总结了我国多种艺术、特别是小说和同时代诗歌的创作经验,阐述了美的  相似文献   

20.
目录学属于图书馆学的范畴,目录学课程也基本上是为图书情报专业开设,似乎已经成了常识。但了解古代中国目录学的人都知道,在正史诸《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中,目录书均属乙部。虽然目录学与古四部分类法的局限有关,但古典目录学与史学关系之密切也是勿庸置疑的。古典目录学与今天图书馆常见的目录不仅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