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6,(5):79-79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两会”期间宣布.今年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对此,有人认为“并无示范作用”,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不受地域招生名额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方立新 《教育》2006,(4):16-16
“两会”期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宣布:今年起中国政法大学将按各省人口比例分配招生指标。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24-124
目前,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其中,备受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正式通过媒体宣布“本科分省招生计划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  相似文献   

4.
信息波     
《中国高校招生》2006,(5):24-24
中国政法大学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招生计划;北京:开播高考“报考指南”;上海:今年招生计划“出炉”高考志愿分两次填报[编按]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对招生制度实行重大改革,招生指标首次按照各省人口比例进行分配。高等教育是所有公民享受平等的一种方式,它使公民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高考招生的公平实际上就是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的招生改革增加了高考招生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     
时政受教育权与贡献大小无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两会上说,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对招生制度实行重大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人口比例确定。据悉,这是全国首所按人口比例下达分省招生指标的高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按照生源下达招生计划,一般都会对学校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等院校招生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招生并轨、招生规模扩大、高职教育模式、考试制度改革和网上录取等招生考试 制度改革过程中,高等院校招生管理工作必须从过去计划体制下按规定、按时段的事务性、 操作性职能转变为对生源市场的开拓;研究就业市场和社会反馈信息,为专业建设提供市场 依据;为实现不同专业的特色提供选拔学生的标准和机制;实现招生工作的预见性、研究性 、信息性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8.
2003年,浙江大学改革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无论是在招生方式上,专业的调整、设置上,还是在人才教育的模式上,改革的变化都将有充分的体现。拿浙江大学招办主任程艺的话来说,从今年开始学生会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2003级新生将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多种选择任你挑 2003年浙江大学招生规模和人数与以前不变,本科人数为6000名,研究生人数为5000名。其招生方式实行按专业招生,部分院系实行按大类招生,按专业和分院系招生的本科学生都将按大类培养的方式,以发挥  相似文献   

9.
按大类招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项改革,推行时间不长。如何理解“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它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方式相比,这种新的招生方式又有哪些优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对招生制度实行重大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此前,按人口比例下达分省招生指标在全国所有高校中还从未有过,此举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明确表示,“中国政法大学是全中国的政法大学。”在目前全国高校招生名额不公而广招各界批评的当口,中国政法大学的这一举措无疑让人看到了实现高招公平的新希望,具有破冰意义。按人口比例招生政策今年开始实施恢复高考以来,位于北京上海等大  相似文献   

11.
微评     
《甘肃教育》2014,(14):6-6
正地区保护也是特权无极道长保护了京、沪考生,就是保护了特权!既然高考是公平竞争,就应当让全体考生尽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维持户籍地报考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应按人口比例下达高考招生计划!尤其是名校集中的大城市的高校招生计划,要按照各地区人口比例分配,不能对所在的区搞倾斜!  相似文献   

12.
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的体制正逐渐被独立学院所采用。但独立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按大类招生的管理体制应区别于本二学生的管理体制。本文探索了如何通过改革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使得独立学院在大类招生体制下的人才培养得到持续发展和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按类招生,即高校把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并为一个类别,考生按类别报考,高校按类别录取。按类招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按类招生既是招生方式、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把学生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积极稳步地推进招生“并轨”改革江苏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刘炳贵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对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97年招生时,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应按改革后的新体制运作,到2000年基本实现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  相似文献   

15.
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作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部分高校改变大类招生的模式,重新回到按专业招生。针对这一问题,以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对我国招生模式的回顾,分析大类招生、通识教育的优势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大类招生、通识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按专业群招生,是高职教育招生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强调以职业群为划分依据,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需求进行招生和分流培养。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基础上,分析按专业群招生需要权衡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高校招生制度适应大众化教育需要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实际,提出了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几条措施:1、加快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内容改革。2、录取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3、高校要有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4、在改革高考的同时,采用多种招生录取途径。5、在少数高校试行单独招生和”宽进严出”。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源于对招生制度需求的认识和对招生制度改革动因的思考,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加快发展高职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基础上,对高职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生源问题进行审视,由此寻求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招生改革存在自主招生、中职推免、五年一贯制招生、三二分段招生和注册入学六种主要试点方式,不同方式具有各自优势和不足,但都是对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考试制度的有益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及其发展需求。根据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际,为深化高职教育招生改革,需进一步明确和坚持高职教育招生改革的根本目的,处理好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不断增加高职教育的社会开放性,处理好招生改革和人才培养系统改革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条件下的人才培养黄细良1997年全国一千余所普通高校要全面启动“缴费上学、自主择业”机制,即高等学校在招生时不再按两种计划形式(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分别确定录取标准,而是按总的招生数量划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并实行缴费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