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伦理是衡量小说精神指向的重要维度,也是作家个人价值观的表达方式。1980年代后出现的先锋小说更新了当代文学的集体伦理,使之转向表达个人生命体验的个体伦理。先锋小说通过对传统历史、欲望、命运观的重构,呈现出作家内心的真实世界,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伦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主义小说放弃了1930年代"左翼"文学以来的庸俗历史进化论,在个人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中心与边缘、历史与真实的关系上还原了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叙事策略、话语模式、历史表达等方面形成独特风格,促进了历史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在王安忆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分别使用了单一聚焦和双重聚焦两种叙述聚焦类型,并在同一聚焦类型中交叉使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具体的聚焦方式。不同的聚焦类型和聚焦方式的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王安忆家族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不断变化,显示出她对小说叙事伦理可能性的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4.
铁凝小说《笨花》打破自己以往的创作规律,关注更为广阔的历史画面,回归儒家传统叙事伦理,并把儒家传统道德贯穿中国革命实践,重新将革命叙事伦理与个人叙事伦理进行弥合.再现了关于宏大民族历史叙事的乌托邦想像。  相似文献   

5.
白玲 《华章》2010,(11)
王安忆是以创作风格变化最多著称的当代作家,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通过透视分析王安忆的创作历程,可从中梳理出其叙事风格转型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父子”伦理是“家族”叙事主题一维,它或隐或显地存在于王安忆小说文本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王安忆在“日常经验”与“当下生存”的背景下以一种“人本主义”却又不失“现实批判意识”的文化立场和伦理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念,书写了叛离传统的父子伦理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消解到构建的父亲形象塑写。  相似文献   

7.
"父子"伦理是"家族"叙事主题一维,它或隐或显地存在于王安忆小说文本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王安忆在"日常经验"与"当下生存"的背景下以一种"人本主义"却又不失"现实批判意识"的文化立场和伦理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念,书写了叛离传统的父子伦理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消解到构建的父亲形象塑写.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是新时期中国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风格在文坛上已经自成一家。特殊的文笔描写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王安忆在小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风格被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王安忆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写作理论,尤以1988年提出的"四不"追求理念在当时文坛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王安忆始终遵循着自己提出的写作理论,从不加以变更。王安忆这种写作风格,给予其他的作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望海南》以南方之南、孤悬海外、南天一柱、气冲斗牛、海纳百川、拥抱深蓝等六个部分开拓了对海南历史人文传统的介绍,以个人叙事来交织历史叙事、以悬念来结构历史叙事、以情境再现来展示历史叙事、以画面与镜头语言来铺垫历史叙事的方式来传递海南的历史,从回望海南历史、展望海南未来来塑造海南新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是王安忆城市小说中的一座里程碑,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对上海这座独特城市进行历史透视和个人化叙写,着力掘现其深层文化心理品格,以及这种品格的长期存留形态,具有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的伦理叙事包括国族伦理、血亲伦理、阶层伦理、性别伦理等基本范畴。国族伦理叙事折射了大众关于自我与民族关系的重新确认以及关于未来中国的想象;血亲伦理叙事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我”为情感准则;阶层伦理叙事体现英雄人格到犬儒人格的转变;性别伦理叙事凸显了新型的性别秩序。网络文学伦理叙事的价值向度可分为以非孝、同性恋爱与乱伦为中心的反伦理,以匡扶天下之志与个人奋斗之思为导向的正向伦理以及界于伦常与错位之间的变异伦理。从文化根源来看,网络文学中伦理叙事的多元呈现既是网络文学自由性的表征,也是当下社会道德伦理关系的隐喻,更是读者审美心理机制的投射。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自身独特创作特点的作家,本文通过解读王安忆有代表性的作品,研究王安忆小说显现层面的并置式叙事结构、人物视点式叙事结构和深隐层面的理性启悟式叙事结构,品味王安忆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3.
以张爱玲作品《第一炉香》女主葛薇龙如何在复杂的伦理环境,作出艰难的伦理选择,及由此展现的伦理意蕴,探析张爱玲的叙事伦理特征,即以微小的个人叙事代替宏大的国家民族叙事、深度反思女性命运、偏重个人自由伦理,进而思考作为一种伦理的叙事在话语中的伦理形态是如何解析生命、抱慰生存的.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以一种平实的、朴素的叙述语调讲述女人个体存在的内在事件、生活的琐屑之事,形成关于女人叙事的伦理基础;其叙事伦理主要包涵三方面的内容:呵护现代生活秩序中脆弱的个体的身体感觉、肯定女人对幸福、快乐的现实追求以及建立一种小说叙事的模糊性伦理观。因而"她"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拒绝流行的概念的夹带,整饬属己的生存经纬,作为生命实体的女人得到了某种更接近原貌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从王安忆《小鲍庄》客观主义的叙事风格入手,展示了这一叙述方式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并揭示了其中内蕴的至善之人情美和人性美。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小说《笨花》一经出版就得到广泛关注,与作家之前及当代同题材作品比较形成了独特叙事风格,呈现求真的历史态度和浓厚的乡土意识,长于细节的工笔式描绘及性别视角,这些特色共同构成了铁凝在历史叙事中的艺术原创性,彰显出作家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考述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在对碎片般的历史的追述与审视中,他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叙述策略,打破了以往的说书传统,寻求多元话语的对话,激活并重建了小说与现实和历史的联系。在小说的讲述上,《花腔》打破了只有一个叙事主体的革命的叙事,采用了多元主体的伦理的叙事,展示出个人命运在历史中的无奈,对传统价值观念及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作出了尖锐的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是新时期讲故事的能手。本文借鉴中西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对王安忆小说的叙事结构艺术进行分析,认为线性流动且有逻辑联系的叙事结构,构成了王安忆小说叙事风貌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巴金创作三篇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在将历史真实向艺术虚构转化的过程中,所含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性体现出其以人民立场衡量历史人物的人民史观;从叙事伦理的角度来看,巴金在叙事时坚持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但个体自由叙事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文本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去英雄化的趋向,展现出巴金一贯的人性立场和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注。在人民史观和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下展现出细微的人性内涵.是这几篇小说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小说家麦克尤恩的小说《黑犬》以其精妙的历史叙事和深邃的伦理洞见而备受西方评论界的关注。历史反思、历史拟写与伦理之间关系的探讨为《黑犬》的释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批评范式。小说展现了历史反思之下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抗,这种历史反思又与历史暴力直面相对,从而促使人道德姿态的提升,为道德行为找到前提。通过人物境遇,麦克尤恩对此开出的良方是挖掘人际关系的救赎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