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出版的本质功能在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出版作为永不凋落的朝阳行业,历经数千年,能与社会进步同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出版人始终能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升出版业水平,服务社会进步. 从中国出版史来看,图书的载体形式,随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改进.中国早期的图书以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为载体,正是这些早期的图书,可以使我们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可以使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和文化繁荣景象.这些重要图书,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进程和社会发展.汉唐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更与图书出版息息相关.重视文化教育、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唐、宋、元、明、清都留下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纸张和印刷术两项源于出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出版鼎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徐寿芝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2):139-139
“五四”时期是中国书刊报出版异常繁荣的时期。新文化运动,西学东进促进了书刊报的出版,政治思潮的蓬勃兴起、思想文化的跃进,为书刊报的繁荣准备了前提,先进分子的倡导实践决定了书刊报出版的兴盛。民主和科学及社会改造成为这时期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的出版及传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版画艺术在我国出版设计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同时期版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出版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版画艺术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版画艺术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版画文化符号常通过视觉传达的形式进行信息传达.文章通过对传统版画艺术符号的分析,探究传统版画艺术符号对现代出版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军  杨华林 《出版科学》2016,24(5):111-115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书坊蓬勃兴盛,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书坊众多、刻书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二是书坊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三是江南地区替代福建建阳成为坊刻重心。民间书坊兴盛折射出士商关系的变化、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加快了明代图书出版从初期单纯赞辅政治的单一教化功能向中后期注重民众实用、休闲娱乐功能多元化的转变,为传播明代通俗文化、启蒙思想提供了平台。民间书坊及其出版活动成为影响明代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学术出版作为出版门类中重要的一个版块,是思想传播和文化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科学发达程度,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出版实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学术图书出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科学技术不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也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五四时期,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印刷技术的更新、政党社团的发展以及大批优秀出版人才的出现,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版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五四时期,出版业为新思想、新观点提供了发表阵地,各种思想、观点的交融、碰撞又催生了文化派别的分立和现代学科的建立,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1990年至2009年是中国出版文化研究的起步和发展时期.在百余年出版史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界在出版文化研究方面已迈开坚定的步伐,在出版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中国的出版文化传统、中国出版家出版理念、出版文化的社会影响等领域开展了发凡奠基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业发展的繁盛时期,当时陕甘宁边区的红色图书出版既为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出积极贡献,又为与国民党文化战线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系统梳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图书的出版发行问题,对推动当今图书发行事业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广西出版了800多种期刊,这些期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有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出版特征,在内容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成为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思想的构成及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编辑之友》2005,(6):45-46
编辑思想是编辑出版活动反映在编辑出版工作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而产生的结果.编辑思想的内容受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由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不同时期的编辑思想决定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出版内容、图书类型等等.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首次以“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专题重点部署主题出版,确定了主题出版的战略地位。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一项高关注度、高难度、高融合度的事业,主题出版如何为党和国家发挥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强做优,值得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图书是社会的产物。图书反映着社会,同时又影响着社会。图书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出版,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活动。出版物凝结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集聚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出版物上都有所记述。人们利用图书出版物,进行教育,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了解历史和现状,学习知识,并欣赏艺术。因此,出版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图书的出版有一定的创作生产周期。要想多出在社会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传诸后世的精品图书,必须尊重图书出版的特点和规律。 总结图书出版工作的经验,认真抓好选题规划的制定十分重要,这是多出精品图书的基础环节。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形式之一,图书及时记录和反映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为人类文明的延续积累着素材,同时又解析和揭示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现  相似文献   

14.
试论出版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文化是人类文化长卷中重要的一页.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观念,在一定出版观念支配下进行出版实践和由出版实践所创造的出版成果及其影响的总和.出版文化横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社会范畴,跨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文化领域,涉及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出版文化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传播和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又是发展人类文化的必要条件;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5.
王灿 《编辑之友》2016,(5):95-98
在20世纪30年代, “杂志热”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出版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而杂志的大量出现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造成一定影响.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杂志,出版的时间都相对短暂,其出版与经营也颇具特色.与五四时期所出现的杂志不同,这个时期的杂志种类更为丰富完善,内容更为自由多样,无论出版者或阅读者,都体现了杂志“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择善而从——对出版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狭义的文化概念下,认为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理念以及由此而选择出版的精神产品和思想成果,出版文化的精髓是选择、传播、积累优秀文化的理念、取向和意愿.提出了出版文化研究的几个议题:出版物中的精神内容、出版从业人员的思想与心理、出版企业的文化问题、体现在社会每一段进程中的出版的传统、理念、原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宣事业才真正开始,外宣图书的翻译和出版开始走出零散化、自发性的发展模式,走上系统译介和出版的轨道.近70年来,我国的外宣图书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出版重点根据国情和国际发展形式有所差异,同时每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关于外宣出版的出发点也有不同,先后表现了我国政府、社会和文化界的制度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出版事业异军突破,发展尤为迅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既促进了云南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也为中国出版文化事业提供了环境和文化基础。云南出版事业不仅出现了许多较之以前不同的特点特征,更重要的是其在抗战特殊年代所形成的出版文化,对宣扬战时先进思想和文化,呼吁抗日救亡、争取民主思想的运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抗战取得胜利获得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成为大后方的出版中心和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在颠沛流离的非常态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市场生存与社会责任的坚守显得更艰难可贵.《大公报》(桂林版)的诞生是抗战时局推动下的产物,承担着抗战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对于抗战时期出版史的研究,因史料的散佚,而让诸多学者面临"无米之炊".抗战时期的出版广告则为我们打开一个研究战时出版活动的新视窗.本文试图从《大公报》(桂林版)出版广告这一视角切入,多维度考察抗战时期桂林的文化生产情况,探寻非常态环境下书业生存的策略以及复杂时局影响下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珞珈 《出版科学》2012,20(6):1+16
文化繁荣与出版繁荣相辅相成。出版繁荣是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是出版繁荣的基础和前提。出版繁荣的标志是出版产品的极大涌现,出版质量的极大提高,出版内容建设的极大充实,出版事业和产业规模的极大扩展,出版资源的极大丰富,出版读者的极大普及,出版社会影响的极大增强,这些都有赖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繁荣是出版繁荣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