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建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6):745-746,755
徽派建筑地处现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与齐云山之间,含今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古徽州府地。徽派建筑的形成深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学理论的影响,并接受了“风水”的观念意识,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徽派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这一灿烂的古建筑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挖掘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并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代建筑的追求有机相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徽派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乡土古建筑,特指农村地区的传统历史古建筑,泛指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是民族特色文化、传统建筑艺术和社会发展脉络的真实写照。乡土古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佛光寺是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从东大殿的整体布局和建筑上的斗拱造型特征,无一不在展现唐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它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之美,使它被誉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活标本,世界建筑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4.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的文化元素符号具备深厚的民族和地域特征。门饰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与文化生活、社会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本文将结合特定历史时期门饰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探究徽派建筑技艺的艺术情节表达及其对现代设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些利用历史建筑作为馆址的博物馆因为其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空间等因素难以匹配现代博物馆的相应功能,而无法充分满足观众需求,其发展遭遇到瓶颈。历史建筑再生理论及相关博物馆事例为当代古建筑的再利用带来启迪。北京艺术博物馆展示空间再造的设想案例,为木构古建筑的博物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晓宁 《兰台世界》2014,(2):147-148
五台山佛光寺是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从东大殿的整体布局和建筑上的斗拱造型特征,无一不在展现唐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它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之美,使它被誉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活标本,世界建筑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9,(3):80-80
“徽州古建筑陈列”于2006年11月在安徽省博物馆正式开展。该陈列分为“水口园林”、“牌坊”、“祠堂”、“民居”与“建筑构件装饰艺术”五个单元,旨在全面展示徽州古建筑的魅力。安徽省博物馆还于2005年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了“世外桃源——徽州民居建筑”展,在香港引起了轰动,该展览可视为“徽州古建筑陈列”的前身。  相似文献   

8.
<正>本书汇集了作者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既涉及作者对中国数十个代表性古建筑的详细考察,又对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法、特征、研究与保护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还特别收录了作者在走访考察和研究古建筑过程中写下的兼具知识性与个人情趣的文章,可作为建筑艺术研究的典藏读本。  相似文献   

9.
王琛 《兰台世界》2013,(25):158-159
本文主要从梁思成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建筑领域的发展等方面着手,简要介绍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这一学科的贡献以及他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研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徽州建筑,是长江流域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留存至今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徽州建筑,融富丽、古雅、简洁于一体。清代时期,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自成一个传统乡土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意在阐明徽州古建筑中的砖、木、石三雕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三雕体现了徽州匠师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观,通过建筑形式的塑造,成就了明清时期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徽州三雕题材生动、寓意吉祥、经久耐用、装饰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应该加大力度保护、整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古建筑建档之研究王爱华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们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精华、文明结晶。然而,最能具体形象地表明每个历史时期文明标志的要算是古建筑了。它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本身的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古代建筑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同时势必形成和产生大量的古建筑档案.古建筑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用途,记录建筑的年代、背景、建筑过程、建筑环境等信息的各种文字、网表、声像等文件材料,以及在对其进行普查、考古、勘察研究、保护维修的同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方面积累的资料、书籍和成果. 一、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立和保存的古代建筑物的文献档案,与悠久的古代建筑史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4.
《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其制作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建筑和传统艺术形式等诸多中国文化融合到动画作品中去,实现了现代数字技术与古代文化的艺术融合.而数字技术这一新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也使动画的审美体系发生了变革,数字动画带来的一系列审美创新也促使了中国动画创作风格逐渐由新世纪早期的借鉴国外回归民族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沉淀深厚,特有的木构架体系及建筑群体的组合变化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造就了精美的建筑空间艺术。文章对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发掘其所具有的科学和理性的内涵,用发展创新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以获取对当今设计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大观周刊》2013,(11):18-18,13
中国的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的涵盖面很广,它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典型例证,展现出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博火精深。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是中凰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反映出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突出特点即融汇与贯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居建筑》是历时8年完成出版的三卷本厚实著作,对中国民居建筑的状况和历史进行了全面浓缩。《中国民居建筑》的装帧设计力图追求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与中国民居建筑内容最大程度的结合,并完美表现全书的技术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古建筑档案对古建筑保护的原始记录性、依据凭证、参考决策、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价值;探讨如何做好古建筑档案工作,真正发挥出古建筑档案在古建筑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平遥古城现存的居民建筑,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古街,古建筑以及其它文物古迹入手,探究分析,深入研究古城的建筑风格,成因以及作用,揭示其建筑风格对中国未来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影响.由对平遥古城的选址,布局,恪守礼制的古城形制为出发点,研究了平遥古城的街巷格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道路规划的特征.并对古城城墙的作用以及设计进行研究,由此得出了平遥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平遥古城的建筑文化折射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光辉,是中国古老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传承并发展古城的建筑精髓,使中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0.
美术院校图书分类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工作也因此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美术学院图书馆的分类工作应随着图书内容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从实践出发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修改,如变"[J59]建筑艺术"为正式类目、调整"J5工艺美术"类目及修正其他艺术细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