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人说,学习一词本来就包含应用的意思,学是接受知识,习是实习,是应用知识,所以学与用不可分。说应用也是学习,肯定有道理。著名哲人早就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教条主义肆虐之际,强调在实践中、在工农大众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确是抓住了学习的本质。因为,广义的学习恰正是主体通过经历而在知识、能力、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发生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读书、听讲、探究和应用都是经历,只要主体能在经历中有所认识,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便会带来或大或小的变化,当然也就是发生学习活动了。  相似文献   

2.
黄莉 《教师》2013,(31):99-99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要勤于动笔,才能学有所获。学数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会学生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从“教”或“学”的角度看 ,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所谓使学生“自求得之” ,从而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达到“不需要教”。而知识的获取 ,能力的形成 ,不是“教会”的 ,而是学生这个“主体”在通过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的。在这个实践活动中 ,学生是自由的 ,自主的 ,不受其他意志支…  相似文献   

4.
初语一册所选《〈论语〉十则》的注释存在不少问题,兹商讨辨析于此。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教材未注,但从其对“时习之”的注释——“时常地复习”中不难看出,教材是将“学”理解为“读书”(即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这种理解尽管有所本,但却不全面。纵考《论语》中所出现的65个“学”字,都是指与近代哲学中所说的感性认识相似的一种认识活动,其内容和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学而时习之”之“学”,绝非仅指学习书本知识。明焦始《焦氏笔乘》即引赵仲修语云:“(公)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为学?……所谓学,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绵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程树德《论语集释》亦云:“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身为学。”  相似文献   

5.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思想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中,包含着对智育的指导。他十分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学问和不学习的人,“对于本身、对于人群不能发生充分的利益”。因此,他主张求知识必须做到苦学和善学。一、提倡苦学,磨炼意志杨贤江认为,读书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是获取知识的捷经,也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一个人不爱读书,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应积极地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8.
张桂清 《青年教师》2005,(10):44-45
教师的传统角色期待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相应地教师的作用也有所转变,由传统的“主体”地位转向了“主导”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作为新型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备受教育研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部分教师教学中并没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 ,自动、自学、自得知识的能力尚未很好形成 ,相当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不爱学习 ,也不会学习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的课题研究。从1996年起 ,通过为期两轮的实验 ,进一步印证了“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行之有效的教学功能。一、“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教学模式的意义“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 ,就是在目标导向下 ,以读为本 ,以学为主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运用自己…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说,课改“三维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由“学会”到“会学”的动态发展。“学会”强调的是知识掌握的结果,重视书本理论的记忆、掌握,而不管所学知识用的是什么方法,花费多少时间,学得有多苦多累。“会学”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怎样学,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讲求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研究怎样学得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还能懂得按照客观需要去有选择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