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昀、徐则平撰文《龙图腾:基于多元一体语境的中华民族认同》指出,龙是一种融多种动物形体元素为一体的多元图腾符号,它本身就是多元与一体融合的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同为"龙的传人",应充分发挥龙文化的凝聚功能,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巩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3.
杨博 《宁夏教育》2011,(2):21-22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术观点。他从历史发展、生态环境、文化融合等多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分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关系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徐杰舜教授《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吸收了前辈在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加以融汇,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建构原因和结构进行细致论述。它的多元与一体是理解中华民族民族认同的概念工具,历史与多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和而不同",现实与一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而和"。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认同的多层次性,首先是"多元"的民族的"多元"的支系的内部认同,其次是"多元"的民族的族群基层认同,然后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体"的最高层次的认同。通过对彝族的两个支系的调查,探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认同的多层次性的现实性,以及各民族内部各支系之间的认同的多层次性的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6.
贾玉平撰文《龙图腾与汉民族的心理期望》认为,龙图腾和龙文化的产生既是物质生产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汉民族的心理需要决定了龙的功能和外表,反过来龙的形成过程,又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心理体现。龙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重要心理符号,折射着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第一,龙图腾反映了汉民族对神秘自然的敬畏龙图腾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也就是神物崇拜普遍产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在我国负有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是我国的国情,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视角分析人教版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发现该教科书立足于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及文化认同的一体,展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存在汉族文化视角为主,缺乏中华民族多元起源与融合发展的描述。《品德与社会》应在更高水平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上构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8.
图腾是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龙图腾一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旗帜,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龙图腾的内涵赋予了新解。本文试从图腾的定义和渊源入手,对中华民族的龙图腾进行阐述,对龙文化提出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龙图腾崇拜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一体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国家认同前提下,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教育理念。因此需要从西藏文化的概况出发,对多元文化一体教育概念的由来及界定;西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一体教育的多重意义;西藏地区多元文化一体教育的实现及预期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视角,探讨了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认为作为民族文化遗传方式的民族教育应当体现自己的民族性,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德育,都是应当研究的对象;强调要防止、克服任何民族歧视观念,确立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积极态度学习、借鉴、吸收各个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2.
受"一点四方"与"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史观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史的研究,有着促进中国教育全面和整体发展的现实功能,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更为深刻的表征,而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将会对构建"多元一体"教育史观,焕发教育史学科活力与促进教育史学科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多元文化共生背景下,促进拉萨市文化和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共赢和共享的理念;协调社会发展,构建文化和谐的良好环境;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一体多元"的体认模式;实施多元一体化教育,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建构政府引导与民间主导相结合的"双导型"模式,促进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一体——论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和民族文化的问题是当代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而一与多、统一性(共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关键问题,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包含着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与多的统一、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即是一个多元一体结构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的这种多元一体的结构,在云南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典型,由此,总结云南民族如何形成多元一体结构的历史经验,对于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进而认识当代民族与文化的世界性问题,都具有重要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相一致,我国各民族的语言使用状况也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结构。本文着重从语言的文化象征和交流工具两方面,探讨了“多元一体”语言使用格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接连爆发种族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受到学术界的质疑和批判,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公开宣布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失败而告终,许多国家转向采取公民整合政策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相比之下,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工作思想,辩证地处理“多元”和“一体”的关系,既承认和尊重“多元”,但又不将这种“多元”本质化、固定化,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多元一体”民族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中,坚持“多元一体”民族思想,是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三对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研究通过描述多元文化主义由兴盛陷入困境的过程,讨论其中的原因,在比较当中加深对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思想优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然而蛇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崇拜的对象。有学者认为蛇是“龙”原生形象,蛇图腾崇拜早于龙图腾的崇拜。通过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藏彝走廊"是中华民族发展延续中多元文化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历史形成了崇尚自然的共同价值取向、多种宗教信仰的长期并存、包容共享的文化认同与共生共存的发展需要等文化特质。延续数千年的"藏彝走廊"对当代多元文化构建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而言,不仅在中原地区存在以汉化为先导的多元一体凝聚,在其他地区也同样会形成以其他文化为基础的凝聚过程。这一凝聚的结果并不总是民族与文化全盘同化,而更多的情况是改造了从个体到群体、从小群体到大群体不同层级的价值结构,使得它们在中低阶价值保留多样性的同时,却在高阶价值上呈现出趋同性。正是这种多元一体的价值结构体系,奠定了文化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在自在的中华民族中,不同类型、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区域文化具有本民族文化归属感、时代进取精神、非竞争性与优越感等特征,反映了云南独特的自然、区位地理环境和民族人文环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