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只有对所要教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但久而久之,不少教师把教学目标窄化成了教的目标。进教室之前想得比较多的是“我今天要教什么?我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殊不知.教学质量的最终检验结果是要靠学生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学习目标入手或许能成为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尝试。 一、什么是学习目标 从理论上讲.同一本语文教科书、执行同一个教学计划、面对学情类似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一致或至少大致趋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王荣生语)的情形并非鲜见。在一次市级教学能力比武中,参赛教师就《兰亭集序》进行了教学设计和现场说课。其中三位教师所撰写的目标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话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无外乎是语文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是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怎么教”,指选择什么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侧重于材料的呈现和组织形式。近日,笔者有幸参加教研活动,三次执教《诺贝尔》(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内容)。三次执教,三次打磨,三次提升,笔者对语文课堂有了一些深入思考,逐渐厘清了语文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学会运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对学习的需要、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教师在备课时,思考得较多的是“教什么 (目标 )”和“如何教”,想的较少的是“为何教”,也就是学习的需要。其实每次备课、上课,教师都要想一想今天上这一课是为了什么。只有明确了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才能有助于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教学评价。   例如,教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教师如果…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活动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性,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起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确定了教学目标后,首先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然后再思考要通过何种途径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即需要为学生安排哪些活动任务,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语文课改课要教什么?怎么教?很明显,“教什么”放在首位,“怎么教”位居其后。换句话说,一堂语文课,首先考虑的绝对应该是教学内容而非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样,搞什么创新,都不能说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另外,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惟有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预期课程和实施课程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重教轻学”的问题,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学生“获得课程”的成效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就目标维度而言,教师通过适当解释目标、目标交互式生成和目标路径化表达促进“教学目标”转译为“学习目标”,进而让教师携带的价值观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追求并愿意为之持续付出努力;就内容维度而言,教师不能仅关注“教了什么价值观内容”,更要关注每位学生“学习与学得了什么价值观内容”,要通过关联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理解误区和运用“变易”范式促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教师教的价值观内容;就实施维度而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深度的价值观学习和开发支持学生价值观学习的认知性工具、反思性工具、实践性工具和社会性工具促进“强调教师教”转型为“重视学生学”,进而让学生深度的价值观学习得以发生,避免表面化、形式化的价值观教育,突破轰轰烈烈开展活动但学生只产生了“表层”的价值观学习等误区。  相似文献   

8.
《学苑教育》2012,(6):4-5
安徽省正式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安徽明确提出以“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核心目标,将重点开展“五个有效”专题培训,即有效学习内容、有效学习指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学习评价、有效教学研究,引导教师由“教什么、怎么教”转向“学什么、怎么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当语文教师面对文本时.可以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有很多。选择、确定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怎样的理据?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样评价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合宜、有效?……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僵化、随意的状态.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语文课程目标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一线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破解第一课时教学走模式化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和学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改变内容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期待。一、教学内容精准要解决第一课时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教学重点精准选择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12.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教什么”指学生学习内容的确定,“怎么教”指用何种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得好.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两点展开.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教什么”其实要比“怎么教”重要得多。确定“教什么”是教学的第一步和前提,这一步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对文本有一个的正确解读,并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据文本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方法,进行多元探寻。  相似文献   

14.
转述     
美教育专家提出逆向课程设计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美国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了逆向课程设计模式,它是指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然后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分三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在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他们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需要长久理解的是什么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确定预期学习目标的四条标准:一、根据什么确定哪部…  相似文献   

15.
“实”首先是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出发的,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所以确定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是完全一样的。其次是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特长实际出发的,诸如有的教师言功底厚,有的写作功力深,有的擅长教散,有的教议论胜人一筹,等等。我们倡导“实”的核心理念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叶澜先生认为:一堂实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扎实的课。  相似文献   

16.
开发一套远距离教学的课程,一般先要进行学习需求的分析,以确定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然后再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即内容与方法。所谓内容分析,是指对一门课程中“教(或学)什么”的研究:根据教学总目标的要求,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所谓顺序设计,是对“先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的考虑,是关于“如何教”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究是促进知识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对应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从广义“研究”的视角考察日常的教学活动,广泛学习、实践反思和主题研究是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并逐步走向“让教学成为研究”境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背景 教是为了“学”,那学生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指导建议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9.
张卫星 《贵州教育》2013,(20):27-31
“学路”即学生学习的路径,是一个与“教路”——教师教学路径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促进自身学习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主导”即教师从“学路”的角度构建并优化学什么、  相似文献   

20.
在反思教师教学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以全面的内容观和辨证的教学观为指导,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对“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初步的理论求证和实践验证表明,“四步骤”教学分析理论对帮助教师认识“教什么”和“怎样教”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